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念念不忘金石灘

小時候學自然科學時知道中國是一個陸地國家,面積有960萬平方公里。除了陸地,我們還有海洋,東海、黃海、渤海、南海。海洋是蔚藍的一望無際,海水是鹹的,不能當水喝!

對於北方長大的孩子,由此對海洋充滿了無限的嚮往和渴望。

第一次見到大海時是在大連的金石灘,那時候這裡還是一片田園風光。除了一望無際的蔚藍,還有驚濤拍岸,還有我第一次被海水嗆的滋味,這裡的海水怎麼是鹹的?

金石灘的大海給我上了第一堂有關大海的自然課,那份初心始終沒忘。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念念不忘金石灘

航拍金石灘魚村朝霞/攝影:@官子旅行

再來金石灘時已經成為經濟開發區,各種外資企業林立,這裡成為中國北方最具經濟活力的新興發展地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顆明珠。

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此後,每次來大連,金石灘成為了打Call地,發現王國的驚險刺激,高爾夫場地的揮灑自如,K歌喝扎啤吃海鮮折騰到天亮,心裡總覺得還少點什麼。

前不久,與幾位攝影老師來拍攝地質公園的海岸礁石,當太陽從海面上噴薄而出的那一刻,我的心一下子被震撼了。金石灘依然是那麼的寧靜,遠離塵世一樣,可以讓你敞開胸懷大喊一聲,啊!大海。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念念不忘金石灘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念念不忘金石灘

金石灘的寧靜不是於無聲處,海浪依稀,但是歡騰的可以與內心產生共鳴,是歡悅的,由內而外的溢出著一種美好回憶。趕海的船比以前要多了一百倍,突突突的劃過海面,那聲音是清脆悅耳的。

晨輝的粉黛朦朧而唯美,初升的太陽撒向海面的光彩詮釋著世間最誘人的色調,浪漫婉約,感動常在,於是我伸開雙臂,將這份美景攬入胸懷,凝固、定格,從此永不分開。

這裡有我與大海的初戀。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念念不忘金石灘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念念不忘金石灘

鰲灘園是金石灘地質公園的一個景區,這裡的地層形成於5.4億年前的早寒武紀,之所以起名鰲灘,是因為這裡的龜背石和著名景觀神龜尋子都與龜有關,鰲灘也是大連濱海國家地質公園的風水寶地。不僅擁有秀美的外表,奇特的地貌景觀,還擁有天下獨絕的龜背石他是金石灘的“鎮灘之寶”,它不僅是中國一絕,也是世界一絕。

這裡是拍攝日出的最佳位置,除了錯落有致的海灘礁石,還有各種造型奇特的礁石可作為前景。當太陽將光彩照在礁石上,彷彿塗上了一層金色,與大海、藍天相輝映。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念念不忘金石灘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念念不忘金石灘

太陽剛剛升起的半個小時內,是一天中色彩飽和度最高的時候,也是攝影人拍片子最愛的時間段。凌晨4點從駐地出發,不知不覺中已經一個小時過去了。老師們還在孜孜不倦的追逐著光影的世界,而我在內心深深的為這裡的寧靜而感動,正是漲潮時,看潮起潮落可以感悟到人在旅途。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念念不忘金石灘

我眼前的這處地質構造,已經經歷了9億年的地殼變遷、火山噴發、海水侵蝕才形成的,堅硬無比的岩石也被扭曲的有些猙獰。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念念不忘金石灘

震旦,是國際地質年代的一個統一名稱,震旦為中國之古稱,作為地層專名,始於德國F.von李希霍芬。1922年A.W.葛利普根據對中國地層的研究重新修訂震旦系的涵義,正式提出震旦系是系一級的地層單位。1924年李四光、趙亞曾在長江三峽地區建立完整的震旦系剖面;後來高振西等在薊縣建立了華北地區的震旦系標準剖面。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念念不忘金石灘

金石灘與薊縣相隔不到300公里,都是震旦系標準剖面體系內,對於喜歡地質學或者是想了解地質構造的遊人來說這裡就是最好的實地課堂。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念念不忘金石灘

震旦紀底層以淺海相為主的碎屑碳酸鹽巖建造,在金石灘可見到1~3層冰磧岩。由於震旦紀早期在這裡有火山活動,形成火山熔岩或火山碎屑岩。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念念不忘金石灘

金石灘震旦紀地層為沉積類型,北方型為濱海-淺海相沉積。早期以濱海相為主,沉積物為砂岩、頁岩,含海綠石;晚期以淺海相沉積為主,主要為碳酸鹽巖;末期轉變為海退相,以砂泥質岩石居多。早震旦世早期主要為碎屑沉積,以紫紅色砂岩和礫岩為常見,並有火山岩及火成碎屑岩。早震旦世晚期發生大面積冰川作用,產生廣泛分佈的冰磧層,以南沱組為代表。晚震旦世形成廣闊的淺海,以碳酸鹽巖沉積為主,早期砂泥質成分較多,晚期主要為白雲岩-硅質岩建造。這些豐富的地質地貌在這裡都可以見到,的確令人太驚喜。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念念不忘金石灘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念念不忘金石灘

海潮沒漲起時,沿著灘塗地繼續前行不到1千米,就是著名的龜背石。 這是一塊舉世罕見的龜背石,全球僅兩塊,另一塊在加拿大,僅是金石灘這塊的1/3大小。關於這塊奇石的成因,目前地質學界有兩種解釋:一種認為是5.4億年前後沉積的粉砂岩,在乾燥、炎熱氣候條件下,暴露、乾裂,其裂縫又被綠色沉積物充填,形成狀如龜背的網格狀裂隙;另一種觀點認為是岩石在半塑性狀態下,由於地震作用產生垂直層面的裂隙,飽含水的泥沙流向裂隙運移,隨著震動的加劇,泥沙脈不斷生長,使兩端岩層彎曲、斷裂,在層面上表現為形似乾裂的網格狀裂隙。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念念不忘金石灘

這是一個安靜的海灘,是一個可以放空心思的地方。久居都市,穿行於人流車潮之中,為了事業、為了生意、為了權利,人們習慣於奔波之中,當我們身處一個安寧的環境中,那就先把一切都放一放,好好享受一下金石灘的海濱時光,於九億年的沙灘,我們的渺小都不及一粒沙。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念念不忘金石灘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念念不忘金石灘

突突突的馬達聲,一下子又把我拽回到了塵世間。生命在於運動,歷史終究在向前走,生活還在繼續,無論完美與否,這個清晨的海邊行攝,讓我把金石灘再一次深刻在腦海中。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念念不忘金石灘

中國的海岸線有一萬八千多公里,東端從丹東鴨綠江口起,到防城港北侖河口止,自北向南我依次走過大連、天津、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台州、溫州、福州、廈門、廣州、湛江、北海等城市,從渤海到黃海,從東海再到南海,可謂走過千山萬水。論地質構造最豐富,年代最久遠,海岸線最美的還要數大連。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念念不忘金石灘

當我們有幸藉助無人機用上帝的視角鳥瞰金石灘,才發現這裡是一片綠色的世界,聞名世界的金石灘高爾夫球場就在這片九億年前的礁石上。

三面環海、一面依山。放眼望去,滿目蔥綠,如茵的草坪與藍天碧海、紅樓鮮花構成了優雅的休閒環境。球場中的36個球道巧妙的利用了海濱地形,果嶺均設在海頭之上,充滿了驚險和樂趣。其中7條球道被列為世界100個最佳球道之一,是高爾夫的 to be NO.1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念念不忘金石灘

魔鬼第七洞位於高山頭的發球區,小小的島嶼,果嶺漂浮在拍岸驚濤之中,即使職業選手也難逃巨浪的洗劫,巨大的海風與細小的果嶺,只有技術加上運氣才可以有得到喝彩的機會。這裡是國內罕有難度、罕有天然佈局及罕有海岸風光的一絕球洞,132碼的3杆洞,既有刺激性又有挑戰性,確是最考驗實力與膽識的球洞之一。

能在這裡揮杆,何止不是一種享樂!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念念不忘金石灘

金石灘礁石海岸為東西走向,既可以觀日出,又可以賞日落。居高臨下觀海,看遊艇穿梭,靠漁船撒網,看遠處的郵輪遊弋,看海鷗飛翔,於身在他鄉看海完全是兩種心境。

盛夏時節,海風習習,陣陣涼意,這是北方海濱特有的不同。休閒度假,還是金石灘最安靜。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念念不忘金石灘

遇見亦是美好,塵封便已傾城。

本圖(除註明圖片庫圖片)文均為作者原創,拍片碼字不易,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和商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