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旗牛连沟从监狱到煤矿

我的老家牛连沟(一)

准格尔旗牛连沟从监狱到煤矿

牛连沟位于窑沟正北方向五公里处。听老辈人说,很早以前,有一个叫牛连的人住在沟里,后来人们把这地方取名为牛连沟。有一条小河从郝四圪嘴沟里流出,从这里流过,也就叫成了牛连河,它清澈见底,奔流不息,由西向东流入黄河。

河两边的小村子,如阳店、四王毛窑子、油房壕、田家阳坡、木瓜沟、李植圪嘴等,统称为牛连沟,有五、六十户人家,三、四百人。

记得 在我小的时候,这里就十分贫穷,十年九旱,吃水靠人背驴驮。天天能吃上“糜糜酸粥”的人家,就是“满房烧酒气”的上等户了。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中、苏两国在珍宝岛发生了战争,国内进入全面的紧急备战状态。牛连沟距呼市较远,又无公路,偏僻闭塞,且全是贫下中农,有好的群众政治基础,是一个较理想的战备后方。因此,内蒙监狱局第三监狱于1970年搬迁至牛连沟,并建成了牛连沟监狱煤矿。

整个监狱除几千犯人,还有一百余名狱警及家属,还有一个排的解放军。监狱的建筑及煤场等,占用了大片平整的农田,因当时土地是集体所有,又是国家单位占用,补偿很少。由于监狱的任务特殊,基本形成了一个封闭式体系。下井挖煤、种菜、打扫卫生等,用的全是犯人,而村里的人根本插不上手。村里还要协助监狱做好治安工作。一次,两名犯人越狱逃跑,本村及附近社员紧急动员起来,查找线索,布下天罗地网,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将逃犯捉拿归案。

准格尔旗牛连沟从监狱到煤矿

监狱煤矿产煤后,修建了运煤公路,自此牛连沟有了一条初等级的砂石公路。后来又通了长途公交车,为人们生产、生活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一部分村民用上电和自来水,享受到现代生活的舒适和便捷。夏天经常在礼堂或露天场面能看到最新国产电影,再也不用劳动收工后,来回跑二十多里路到窑沟看电影了。每天都有人从井下倒出的矸石和碎煤中捡小块煤,家家户户的院子里煤块堆得像一座座小山。监狱卫生所虽然人少简陋,但还能看个“头疼脑热”,比当地的赤脚医生要强上“一黑豆”。

不久,旗供销社在牛连沟建立了供销门市部,每次汽车拉回货来,卸货时一群孩子围着凑热闹。招待司机的饭是炒鸡蛋烙油饼,让孩子们馋得流了不少口水。

牛连沟监狱在1999年搬至托县境内。监狱主要任务是管理和改造犯人,同时也是一个生产单位,也很注重经济效益。而当时煤炭市场价格低廉,加之管理不善,造成连年亏损,暂时又扭亏无望。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另辟蹊径。搬在托县后,建起了大型机械化砖厂。托县距呼市很近,交通十分便捷,而呼市地区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对砖的需求量很大,这是一个极好的历史性机遇,这可能是牛连沟监狱搬迁的真实原因。

牛连沟监狱从1970年至1999年搬迁,其间近三十年,时间也不算短,虽然客观上对部分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但就总体而言,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不显著。尤其将清澈干净的牛连河,完全变成一条排污河,造成永久无法治愈的伤痛,使祖祖辈辈饮用河水的两岸农民,不得不到十几里外驮水或吃旱井水。偏偏老天不作美,未曾下过一场大雨,旱井干涸。他们也曾多次向政府反映过,甚至上访,但终究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准格尔旗牛连沟从监狱到煤矿

按理说,不管是国营还是民营企业,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在某个地方办厂或开矿,不能赚了钱装入自已的腰包,而把那些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如污水、污染的空气和土地等,不加治理地留给当地,祸害百姓,这种极不道德的恶劣行径,应受到严厉谴责和处罚。

牛连沟监狱搬走后,伊东煤炭公司于2006年在牛连沟建成一座新的“扶贫煤矿”。当时煤炭价格开始飚升,每吨煤由二、三十元,猛涨到二、三百元,拉煤车常常排成长蛇阵等候,煤炭十分紧张。

与监狱煤矿不同,伊东煤炭公司从开始就按照相关政策安置农民,凡占用的土地,一律给予较合理的补偿。六十岁以下的男劳力,都转为煤矿工人,分别工作在不同岗位上。甚至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安排了适当的工作,领上了工资。每户每年能享受免费煤10吨,每个村民每年都有一定的污染补贴费等。原来的砂石公路,铺建成柏油路面,每天有几趟小公交车通往窑沟、薛家湾等地,村民们能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副食等。房子有人租住,饭馆有人吃饭,人来人往,分外热闹,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是,从2011年后,随着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重点在扩内需,调结构,加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改变投资过快的状况,煤炭等物资需求急剧下降。煤炭价格骤跌,煤矿收入锐减。过去给村民的福利,如免费煤、污染补贴等逐年取消,老年人全部打发回家,矿工的工资也大幅下降。一切来的这么快,让人有些不知所措。

准格尔旗牛连沟从监狱到煤矿

尽管如此,在不到十年时间,牛连沟的面貌依然有了可喜的变化。我对人均收入多少等经济指标不清楚,只是看到一些具体的现象来分析判断,如多数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了工作,且务工务农两不误。一些运煤个体户,收入也较丰厚,多数年轻家庭拥有了小轿车,除了儿童,几乎人人都有一部手机。不少年轻人搬在玻璃圪旦或薛家湾居住,孩子们或在玻璃圪旦,或在薛家湾上学。从自来水到电视机,从大卡车到小轿车,从教育到医疗保障,从社会公共服务到老有所养,这对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贫脊土地上的人们,把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变成了现实。牛连沟的农民生活变得大不一样了。

牛连沟人很早就知道地下埋有丰富的煤矿,也曾做过“煤炭发财梦”。解放前在四王毛窑子沟里就曾有过一个煤窑并产出过煤,后来由于无法解决地下渗水而封了窑。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先后在油房壕、木瓜沟、缸房坡等地打洞掏煤,但因资金不足等原因,半途而废,一无所获。

牛连沟扶贫煤矿建成投产后,正赶上煤炭好行情时候,收益巨大。不仅给当地村民带来实惠,而且对采区内的农户也实行搬迁补偿,如东沟、李方墕、贺家山等实行全村整体搬迁,农民统一住进了薛家湾和大路新区的新楼房,他们喜气洋洋,笑逐颜开,过上了现代美好的幸福生活。

现在,牛连沟农民不仅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周围环境也变了,过去的荒沟荒坡,如今一片翠绿,生机盎然,令人心醉。我的老家更美更可爱了!

准格尔旗牛连沟从监狱到煤矿

【作者简介】郝俊,男,汉,1943年3月出生,大学文化,曾在准格尔旗委宣传部、内蒙党委宣传部理论处等单位工作,现己退休在家。

准格尔旗牛连沟从监狱到煤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