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二度舉牌讓海立股份大股東「坐不住」了,10億全額認購定增股份

被格力電器(000651.SZ)二次舉牌後,空調壓縮機供應商海立股份(600619.SH)大股東打響了控股權保衛戰。

這一年之間,由公告轉讓、到緊抓不放、到反手增持,控股股東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下稱上海電氣集團)對海立股份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

海立股份近日披露非公開發行預案,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73億股,募資不超10億元,用於償還銀行借款及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此次定增發行對象只有一家,為公司控股股東上海電氣集團。上海電氣以現金方式認購本次非公開發行的股份。

定增完成後,上海電氣集團持有海立股份股份比例將由現在的20.22%上升至不超過33.51%。

7億元用於償還銀行借款,3億補充流動資金,因此次定增,未有具體的項目投入,加之定增方案發布在格力電器二次舉牌海立股份的關鍵期,且大股東全額參與定增,故市場普遍認為,海立股份此舉的真實意圖在於,增強大股東電氣總公司控制權,對抗格力電器。

格力二度举牌让海立股份大股东“坐不住”了,10亿全额认购定增股份

格力電器與海立股份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一年前。

一年前,上海電氣集團曾拋出過股權轉讓計劃,當時在轉讓意向中對受讓方提出了十三項資格條件,被外界質疑存在定向受讓方。市場也曾傳出海爾有意受讓,但海立股份悉數否認。

格力電器當時也表示出濃厚興趣,希望接盤控股權。隨後,上海電氣集團迅速取消轉讓。上海電氣集團還因此在近期被上交所予以通報批評處分,並記入誠信檔案。

業內稱,海立股份是國內最好的空調壓縮機企業。2017年度,公司空調壓縮機銷量為2235萬臺,市場份額約為12.53%,位居行業第三,是國內最大的非自配套空調壓縮機廠商。

格力電器空調壓縮機產能,遠不能滿足自身需求,並在海立股份採購壓縮機。今年格力電器將其與海立股份的關聯交易額度從25億元上調至80億元。

不止空調壓縮機,海立股價擁有的是“壓縮機、電機、驅動控制、冷暖關聯、汽車零部件”五大產業。其中海立在新能源車用壓縮機的業務,或許對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的“造車”事業帶來益處。

因此,格力電器也未輕易放棄機會。去年受讓控制權落空後,格力電器通過二級市場買入4332萬股海立股份股票,持股比例達5%,形成首次舉牌。

上交所問詢格力電器舉牌海立股份是否意在其控制權。格力電器回覆稱,截至目前沒有獲取海立股份控制權的計劃,同時也承諾,“未來12個月如海立股份控股股東有新的股權轉讓計劃,本公司承諾參與新的股權轉讓計劃。”

時隔一年,2018年4月23日-7月4日,格力電器再次掃貨海立股份4332萬股,持股比例上升至10%,形成二次舉牌。

格力電器持股比例已與海立股份第二大股東僅有不到160萬股的差距,與上海電氣集團也只有10%左右的差距。

“從趨勢來判斷,格力有意向收購海立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家電行業觀察員梁振鵬對界面新聞表示,他預計,未來格力會繼續增持股票數量,直至拿下控制權。

10%左右的差距對“不差錢”的格力電器來說很難形成太高的門檻。上海電氣集團控制權“護城河”岌岌可危。

在格力電器瘋狂掃貨期間,海立股份就火速公告“正在籌劃定增事項”。當時就有投資機構人士稱,“海立股份此次定增原因或許與格力電器有關,但真實意圖未必是支持格力,也有可能是引入其他股東來攤薄股東權益,對抗格力。”

果不其然,定增對象未有格力電器。

此消彼長,如果定增順利完成,上海電氣集團持股比例上升至33.51%後,格力電器的股權比例勢必被攤薄,控股海立股份幾乎無望。

不過,這一方案還有較大變數。

本次定增方案須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批准。因上海電氣為關聯人,關聯股東將回避表決。

海立股份股權較為分散。大股東為關聯股東已有20.22%股份不參與投票,還剩下擁有表決權的不到80%。其中包括持股10.18%的杭州富生控股有限公司,持股10%的格力電器。若要獲得半數以上的通過,還要看其他中小股東的心意。也就是說,海立股份的命運掌握或在小股東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