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與俄狄浦斯王的百般糾葛

神話作為上古時代社會、文化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它參與構建原始人的思維模式和認識世界的方式。正如榮格所說,神話是原始氏族的心理生活,“原始人的智慧並不製造’神話,而是體驗神話,神話是前意識心理的啟示,是關於無意識心理事件的不由自主的陳述,以及除了物質過程的

寓言之外的其他一切。”因此,神話作為原始人的思維是一種人類普遍的集體無意識,它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必須會以心理積澱的方式遺傳下來,並組成一種超個性的共同的心理基礎,並普遍地延續下來。然而集體無意識一直處於不自覺的狀態,它既獨立於意識又超越意識,雖然“神話的原型與今日個人的原型非常可能以很相同的方式出現”,但它絕不能通過意識的選擇來引起,而只能是間接地通過意識來引起或自發地出現。也就是說,不是來自可以察覺,可以說明的意識根源。這種原始意象即原型的自發顯現可以用來解釋創作中的非自覺性現象。榮格就認為原始意象和原型的存在為藝術和文學提供了基本的創作主題,偉大的作家之所以寫出了偉大的作品是在集體無意識的影響下不自覺地表現了一些原型,觸動了種族之魂,觸動了讀者的深層無意識。《天龍八部》中的原型顯現也正是如此,金庸之所以能將俄狄浦斯的悲劇自然地承襲為自己作品中的原型,並不是他對《俄狄浦斯王》進行了有意識的模仿,而是他在集體無意識的影響下不自覺地表現了俄狄浦斯悲劇的原型。

天龍八部與俄狄浦斯王的百般糾葛

在《俄狄浦斯王》中,命運表現為一種無法逃脫的神秘而可怕的力量。一些西方哲學家看來,這種神秘可怕的力量就是異化。當人開始意識到自己成為人的時候,就開始與異化自身的力量作鬥爭,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實際上就是一部人與自然社會鬥爭的歷史。然而在鬥爭中,面對自然和社會的強大,人類不斷地遭受著無可逃循的痛苦、折磨乃至死亡,這些在人的頭腦中會很自然地轉化為命運觀念。正如朱光潛在談到古希臘悲劇時所說:“從整個古希臘悲劇看來,我們可以說它們反映了一種相當陰鬱的人生觀,生來孱弱的人類註定了要永遠進行戰鬥,而戰鬥中的對手不僅有嚴酷的眾神,而且有無情而變化莫測的命運,… …既沒有力量抗拒這種狀態,也沒智慧理解它,他們的頭腦中無疑常常會思索惡的根源和正義的觀念等,但是卻很難相信自己能夠反抗神的意志,或者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在各種異化自身的力量面前,人是那麼渺小、軟弱,在不可知的命運面前,人是那麼無能為力,難以把握自己。

天龍八部與俄狄浦斯王的百般糾葛

命運的陰影籠罩著整個古希臘,遠古先民在對人與命運的衝突進行探討的過程中體驗到個體的脆弱以及生命的無價值、無意義,因此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悲觀和困惑,並用上帝和天神解釋命運的神秘。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並不是人人都相信上帝和神話,可是人類並沒擺脫那種異己的力量對自身的威脅。雖然人類不再由於對自然力難以控制而感到自身的軟弱,不再尋求在想象中征服自然,但恰恰相反,人害怕的是他自己所創造的社會力量。現代文明的發展在人們帶來物質財富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空前的精神危機,人們在失掉上帝的同時,也失掉了自身的價值感。人的心靈在科學的衝擊下傾斜了,文明的進步與人類精神的恐慌之間的巨大反差,使人類深深感覺到生命的痛苦和人性的壓抑,正如卡夫卡所說:“我們看見,這是由人建造的迷宮,冰冷的機器世界,這個世界舒適的表面上的各得其所越來越剝奪了我們的權利和尊嚴。”戰爭的威脅、金錢的誘惑、情感的物化等構成的綜合病症使人們感到無所適從;價值的失範、精神家園的喪失,使人們失去了生存的精神依託。現代人所面對的主要威脅是精神上的貧窮,而不是物質上的貧困。那些失去正確生活目標的人們猶如生活在喪失了精神生命的現代“荒原”,感覺自己正在被巨大而令人昏亂的變化之輪帶向不可知的地方。從某種程度上說,現代人在異化自身的物質中體會到了與遠古先民同樣的孤立、無助、茫然、恐慌與絕望。在這種情況下,現代人的生命體驗便很自然地接通了遠古先民的心靈深處。許多作家的創作開始不自覺地轉向了曾被視為與理性和科學背道而馳的遠古神話、儀式、夢和幻想, 20世紀的文學出現了明顯的“回到神話”的趨向和強烈的“尋根”意識。也許“我們的時代離開生命的本原越遠,藝術和詩就越堅決地渴求回到那裡去。嚮往原始模型、榜樣,嚮往藏在深處的不變的東西。”金庸就以他的小說《天龍八部》向人們展示出了一部現代人的神話。也許金庸在塑造段譽、喬峰、虛竹三位主人公時並沒有想到俄狄浦斯的悲劇,但是當他在作品中對現代人的命運進行思考時,面對異化自身的物質世界,不可避免地要陷入與索福克勒斯同樣的悲觀和困惑,而當他帶著這種情緒尋找悲劇命運的根源時,便自然而然地激活了潛意識裡的原型,喚醒了沉睡於他思想深處的俄狄浦斯。

天龍八部與俄狄浦斯王的百般糾葛

金庸作為一個通俗文學作家,自稱講故事的人,他自己說: “我只求把故事講得生動熱鬧。”然而,當金庸在他的作品中不自覺地表現出俄狄浦斯悲劇的原型,並以無法擺脫的偶然和近乎命定的絕對向現代人昭示了生命的悲哀和無望時,《天龍八部》早已遠遠超出了他“講故事”的目的。在榮格看來,藝術代表著民族和時代生活中的自我調節活動,它在對抗異化、維護人性完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藝術家以不倦的努力回溯於無意識的原始意象,這恰恰為現代的畸形化和片面化提供了最好的補償。”同樣,當金庸從無意識深淵中把滲透著遠古人類深沉情感的原型重新發掘出來時,武俠小說《天龍八部》就不再是一個普通的傳奇的故事,它已經不自覺地對異化自我的現代物質世界作出了某種對抗。正如榮格所說,原型具有強烈的影響力,作家一旦表現了原始意象,1同時將他所要表達的思想從偶然和短暫提升到永恆的王國之中,把個人的命運納入人類的命運,並在我們身上喚起那些時時激勵著人類擺脫危險、熬過漫漫長夜的親切的力量。

天龍八部與俄狄浦斯王的百般糾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