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成長路上的這些問題,你遇到了嗎?

前文說到了,全能自戀、性和攻擊性之間的邏輯關係。首先全能自戀是一元世界的東西,實現會變成生能量;受阻後產生的自戀性暴怒是死能量。

第二,性和攻擊性是二元世界的東西,性指向關係的親密,而攻擊指向關係的分離,性被視為生能量,而攻擊被視為死能量。

第三,終級的性活動直接製造新生命,終極的攻擊行為,則殺死生命;性,之所以對人有如此根本性的力量,也是因為我們都想把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

每個人成長路上的這些問題,你遇到了嗎?

如果客體、自體和關係中的一方被破壞,是他身上的生能量轉化成死能量,就是破壞性。如果能承受住並得以轉換,攻擊性就可以視為生命力自身,就增加了自體、客體或關係的韌勁。

昇華是一種防禦機制,指原始的、混濁的性與攻擊能量,提升為符合人性的、創造性的、符合社會規範的能量。文明,就是一種性慾和攻擊欲昇華的結果,一種象徵性的表達。

全能自戀、性與攻擊性,原始表達常常只能一時舒服,這些生命動力作為燃料,能找到符合人性和社會規範的表達方式,變成文明的東西,才能不斷提純淬鍊,持續地創造,持續地提升自己。

性與關係

性,是關係模式的呈現。也就是性中的各種表達,常是一個人內心深處的關係模式的呈現。

比如,如果一個人心中有飽滿的愛,那麼他想構建的性,就會是完整的,比如會有充分的前戲,也會由衷地想製造一些美好感覺。

如果一個人內心中充滿攻擊性,這既可能是一目瞭然的,也可能這個人表面看上去是好人,內心裡卻有著濃烈的憤怒,那這種人就容易在性中去製造一些施虐受虐的東西,這樣他們才會感覺到刺激。

每個人成長路上的這些問題,你遇到了嗎?

有人在現實中很有權力,於是想在性中重複這一模式,想要控制對方,但也有很多男人大權在握,卻要找“女王”虐自己,可能是因為他們想體驗失去權利的無助感。

武老師認為,一個人如果性關係出問題,可以追溯原因,到他的俄狄浦斯情節上。

很多心理學學者都認為,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節沒有得到實證,但武老師作為一名精神分析諮詢師,認為見證到很多來訪者的性問題,有不少都能歸因到俄狄浦斯情節上,當解開這個情節後,很多來訪者的性生活都能得到改善。

很多人傾向於把性視為生物學的範疇,那樣的話性看上去可以很簡單,但實際上,性無比複雜,因為性關係是一個人的內在關係模式的投影。

問答

答:武老師認為,迴避型人格障礙在成長中有兩個關鍵:

第一,努力去建立更為豐富的關係。這個過程一開始通常很不舒服,因為在人際關係中,他們會有嚴重的焦慮,很不舒服。

但隨著深度關係的建立,這會發生很大改變,這個過程中,時間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只要持續維繫下去,就有很大可能增加關係的深度。

當然,去找一位諮詢師建立深度關係,這相對容易,但也需要很長時間,可能需要2~3年,甚至更多。

每個人成長路上的這些問題,你遇到了嗎?

第二極為關鍵的是,認識到自己內心中那個充滿全能自戀想象和自戀性暴怒的自我。迴避型人格會覺得自己和周圍世界之間,有一道牆,這道厚厚的牆,有兩個功能:

躲避外部世界的敵意攻擊;鎖住自己內心充滿全能想象的魔鬼,防止他去破壞他人乃至世界。

兩者相輔相成,認識到後者後,就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封閉,然後就可以讓這個內在魔鬼儘可能處在陽光中,在深度的關係中,被看見,被接納,進而轉化為生命力。

問答1

問:很多自閉的人都知道關係的重要性,也渴望關係,想走出孤獨,但“鼓起勇氣”只有4個字,聽起來似乎很容易,可做到很難,怎樣才能做到呢?

答:有時,這需要找到更好的關係,一個接納性的關係,甚至一個破壞性的關係,都可以幫你逐漸走出來。

有時是因為這股勇氣還不夠。比如很多人是藉著一次次戀愛幫到了自己,只有戀愛關係才能讓他們那麼願意捨棄一切,挑戰種種不舒服,勇敢地投入到關係中,而當關系受挫時,痛苦太大,然後也激發了認識關係和改善自己的強大動力。

一場戀愛,特別是男孩追女孩時,性和攻擊性,這兩股能量都會被極大地激發,同時還有完整的關係感。影視、小說和現實中都有這樣的故事:當愛人陷入絕境時,自己的能量,像核彈爆炸一樣被激發出來。

每個人成長路上的這些問題,你遇到了嗎?

很多人沒沉溺到戀愛中前,認為自己知道什麼是活著,但戀愛後才發現:這才是活著。然後覺得此前的人生,像白過了一樣。

所以內因和外因同樣重要,有時不可思議的動力,會因一個人的出現而迸發。

問答2

問:如果小時候沒有建立二元關係,是不是通過性愛的結合才能建立完整的二元關係?小時候建立的二元關係和通過性愛建立的二元關係有何不同?只有愛沒有性,是不是無法建立完整二元關係?

答:如果小時候沒有建立二元關係,那一個人就容易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甚至都覺得自己像不需要關係似的。

陷入在這種感覺中,一個人會牴觸關係,並美化孤獨,但性慾會成為他沒法克服的動力,而驅使他去尋找關係。

這樣一來,就給了一個人從一元關係中走出來的可能性,不過二元關係的建立,並不是有了性就可以,而是需要真正地和另一個人建立有愛的完整關係。

當然也並不是,只有性愛關係,才是成年人,從一元世界進入二元世界的唯一通道,其他無性的關係,也有可能做到這一點。

問答3

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可以說關係是檢驗自我的唯一標準嗎?

答:武老師贊同這個觀點。出於自戀,人天然地會傾向於認為自己的自我是強大而健康的,但如果構建不了好的關係,那這個就是自我感覺良好而已。

每個人成長路上的這些問題,你遇到了嗎?

特別是親密關係是檢驗一個人的自我發展程度的最直觀標準,因為人在普通的社會領域的關係中,容易戴著假面具,構建看似不錯的關係。

但在親密關係和親子關係中,假面具就會傷害關係,一個人的本性更容易在親密關係和親子關係中充分顯露出來。

問答4

問:女人的終極夢想是嫁給世界之王,或者生一個世界之王,那為什麼還會有女人,比如武則天想要統治世界呢?

答:這個問題很好,也許從最深的層次上,女人和男人一樣,是想直接成為世界之王,所以像武則天這樣的女人會存在。

但可能受文化和身體的影響,這最終體現在心理上,的確是更容易看到女人是想嫁給世界之王,並生一個世界之王。

可能會讓女權者不滿,不過很多心理學家也做過類似的論述,比如溫尼科特認為,男人的品質是去做(to do),女人的品質是在(to be)。

男人必須幹出點什麼,充分證明自己才行,而女人這種渴求,不是那麼重,女人更重要的品質是能構建關係,所以最好的品質是隻要她在,其他人就會被吸引。

相信很無數人會有感覺,有媽媽在,才有家的感覺,如果媽媽不在了,家的感覺會弱很多,甚至就像沒了一樣。

每個人成長路上的這些問題,你遇到了嗎?

再者,社會權力體系多是男人構建的,而這時讓一位女性去統治一個由男性組建的權利體系,那肯定有難度,因為男性和女性之間,也有性別戰爭,所以在歷史上,武則天這樣的女人是鳳毛麟角。

問答5

問:一個人的性慾越強烈,是不是代表在現實中攻擊性越強?

如果一個人,在生活中的攻擊性不敢隨便釋放,是不是通過性就可以釋放,如果這份性的體驗是跟愛結合的美好體驗,是不是就會把自己的攻擊性愉悅地釋放出來?

答:性慾和攻擊性,有時是相關的,從長時間看,比如從一生的角度來看,性慾強的,攻擊性也強。

但從短時間看,一個人的能量是一個整體,在一方面燃燒;另一方面自然就會受損。

比如太平天國運動,高層的生活極度糜爛,卻不讓普通戰士擁有正常的生活。第一是因為特權,高層這樣就可以做世界之王;第二也是因為,這些高層的人可能知道,被壓抑的性慾可能會變成更狂暴的攻擊欲。

問答6

問:既然性存在於一切關係之中,那同性間的合作是怎麼回事呢?比如兄弟之間,關係非常親密的夥伴,難道是突破了零和遊戲的征服?

每個人成長路上的這些問題,你遇到了嗎?

答:兄弟情,姐妹情,情特別深時應該是突破了零和遊戲的征服,這也是人性很深刻的部分。

並且,一個人如果想在社會中站住腳,必須學會和同性合作,否則就沒辦法融進社會,沒辦法進入社會權利體系,特別是男性。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人說過,像劉備這種話“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相信其中部分是有深情,但更多是權謀所致。

問答7

問:性、攻擊性和自戀都是人的本能中最重要的東西,如果我們失去了其中一個,會不會為了追求圓滿而放大另外兩個呢?

比如太監,一旦掌握權力,就會變得極具攻擊性,甚至殘忍,或者極度自戀到全能自戀?如果性與愛分離,性得不到滿足,就會轉化成更多的攻擊性或者自戀呢?

答:武老師認為,全能自戀和攻擊性無論如何都不會被滅掉,而性慾卻可以通過閹割而直接實現。

太監是人類文化中,一種殘酷變態的存在,世界之王們為了保證自己擁有無數女人,而製造了對太監的需求。太監一旦掌權,他們的性慾沒辦法滿足,也就沒辦法完成性對攻擊性的轉化,因此會有更強的權利慾。

一個社會如果性愛被正常對待,那麼這個社會更容易安定幸福。

每個人成長路上的這些問題,你遇到了嗎?

問答8

問:很想了解男人出軌的心理,是對現有關係的不滿意嗎?

答:這種心理非常複雜,武老師以後會詳細論述,先簡單說說:

首先,從生物學上說,精子數量太多太廉價,所以男人傾向於廣播種;

其次,男人想擊敗所有男人,而佔有所有女人,所以容易濫性。當然實際上,如果不擔心懷孕的話,女人內心深處一樣,也有這份原始渴望。

第三,建立完整的深度關係,是很危險的,萬一失去對方怎麼辦?可以說建立完整的深度關係,是人性的一個深度歷險,太多人懼怕而不敢深入,所以出軌的常見原因是,如果腳踩兩隻船,那麼一直翻了,還有另一隻在。

所以總結說男人出軌,未必是對當前關係的不滿。花心男人常會使用對當前關係不滿,這個說法,去誘惑一個女人,以此給這個女人制造一種幻想:你可以輕易擊敗另一個女人。但真到了要承諾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這非常難。

問答9

問:為什麼很多夫妻年輕時,可以很投入地享受性愛,但很多年後對這種愛的激情卻慢慢冷卻;可他們的感情,卻在時間的維度裡是有加深的,除去身體上慢慢衰老的因素,心理層面該如何解釋呢?

每個人成長路上的這些問題,你遇到了嗎?

答:這是身體原因的,年輕時人的荷爾蒙更多,還有關係原因,之前我們說過深度關係是一場人性的冒險。

關係的原因極為複雜,例如在一些重男輕女嚴重的地區,很多男人是一結婚之後,就立即減少了和妻子做愛的頻率。

武老師認為這是因為有嚴重的戀母情節,不碰自己的妻子,這個合法的性對象,就好像在向一個想象中的觀察者說:你看,我對性是不感興趣的。

有的夫妻是共生關係,他們的情感還挺深,但共生意味著,絕對不能背叛彼此,而一定程度的背叛,幾乎是不可能避免的。

一旦背叛發生,他們就會覺得,特別對不起對方,內疚至極,這時要把自己的心,徹底封閉起來,以防止對方窺探到自己內心,然而內心的封閉,會導致性關係的斷裂。

思考

親密關係是一場深度冒險,相當於給了對方一把匕首,但同樣,對方也會把匕首,遞到自己手裡。性中有著一切人性,性中有愛有恨,有創造,有毀滅,有生與死的交匯。

腳踩兩隻船,有可能是為了防止關係斷裂。學了心理學之後,我發現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可以理解的。包括各種破壞與攻擊,出軌虐待暴力,只是攻擊性或生命力,沒有用到合適的地方,或者沒有得到昇華的一種表現。

每個人成長路上的這些問題,你遇到了嗎?

原來父母這麼重要。性是關係模式的呈現,而關係又源自原生家庭,原生家庭裡,父母之間的關係好壞,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謝謝你的欣賞,觀點來自《武志紅的心理學課》。對於本文內容你有其他觀點嗎?歡迎歡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