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马背商人

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足见当时茶马交易市场的兴旺与繁荣。促进了当时的物流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最后的马背商人

01

古中之道

最后的马背商人

说它“古”,是因为早在2000年前已经有它的蛛丝马迹。在这条商道上,茶和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古道也因此得名。

最后的马背商人

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路线,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它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最后的马背商人

丽江是延续二千多年活着的茶马古道滇藏、滇川线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镇,丰富的自然条件和交通要道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汉、藏、白、纳西、彝等20多个名族在此交流融合,留下了灿烂辉煌的茶马古道文化,宗教、建筑、服饰、饮食等交流形成了独特的纳西文化。

最后的马背商人

02

四通八达

最后的马背商人

最后的马背商人

最后的马背商人

丽江境内的茶马古道主要分为西线、东线、南线三条。东线以从丽江古城出发,经金山良美,翻越震青山,过金安十二栏杆坡,从梓里桥进入永胜境内,最后抵达康定、雅安等地;

最后的马背商人

南线从古城出发,经金山乡东元、漾西、邱塘关,进入七河境内,最后抵达鹤庆、大理;

最后的马背商人

西线从丽江古城出发,经拉市乡的海北、海南两条分线,翻越蒙是山,从蒙古哨下山,从七十二道弯铺石古道进入龙蟠境内,由阿喜、鲁南两个渡口进入藏区,这一线路为西线的主线。

最后的马背商人

另外还有两条分线:一是从拉市乡翻越铁甲山到雄古,由此有两个方向:九河、剑川、大理,或石鼓、维西、德钦,二是从鲁南渡口,经龙蟠村、新尚村、长松坪、文海、束河达丽江古城。

最后的马背商人

从这三条线路而言,西线联结了大理、昆明、普洱、版纳及藏区的主要线路,在丽江茶马古道线路中占有重要地位。

03

“汝含阁”

最后的马背商人

最后的马背商人

最后的马背商人

三百年前,拉市盆地还是一个林木葱茏、草场广阔、溪流平缓、野兽出没的地方,人称“汝含阁”,是丽江的土皇帝木老爷的狩猎场之一。那时候,从四周汇集到盆地里的水,也会很快地由西山脚下的一个个落水洞中流走。

最后的马背商人

传说有一次,木老爷打猎来到这里,发现了几只新来的孟加拉虎,大家惊呼“拉市局有妹”(纳西语,有新虎的意思)。据说从此就有了“拉市”这个地名。

最后的马背商人

从丽江古城前往藏区的茶马古道就从拉市海中穿过,海东村边有个“楞旧多”的山包,山包前的平地是当年的赶马哥们打尖煮茶的地方。

最后的马背商人

04

古道精神

最后的马背商人

最后的马背商人

最后的马背商人

在古道上是成千上万辛勤的马帮,开辟了一条通往域外的经贸之路。在雪域高原奔波谋生的特殊经历,造就了他们讲信用、重义气的性格;锻炼了他们明辨是非的勇气和能力。

最后的马背商人

他们既是贸易经商的生意人,也是开辟茶马古道的探险家。历史已经证明,茶马古道原本就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

最后的马背商人

留印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却幻化成华夏子孙一种崇高的民族创业精神。

最后的马背商人

这种生生不息的拼搏奋斗精神将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雕铸成一座座永恒的丰碑,千秋万代闪烁着中华民族的荣耀与光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