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黨齡的耋壽赤子楊坤英

河南縣域經濟網訊:耋壽老人楊坤英有著75年的黨齡,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各時期,是黨培養的第一批革命幹部,國家和人民的有功之臣。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楊坤英老太太一生“對黨忠誠,積極工作”,初心不改,無慾無求,歲月崢嶸而時光靜好。

楊坤英:“看。”

楊坤英“什麼書都看。電視也看。”

記者:“你原來為黨幹革命幹工作的事,一直忘不掉的事,還有沒有?”

楊坤英:“想不起來。”

建黨97週年之際,記者在三門峽市幹休所張所長的帶領下,來到了離休老幹部楊坤英二女兒劉亞南家裡,這是個很普通的市民家庭,因屋裡擁擠,大家就搬個板凳坐在房前大核桃樹的樹蔭下。

75年黨齡的耋壽赤子楊坤英

94歲的楊坤英面龐清瘦,精神矍鑠,耳聰目明。《人民日報》《參考消息》《河南日報》《黨史博覽》……幾十年日一日,楊坤英老人讀書看報,關注國家發展。

據張所長介紹,她作為早期共產黨員,在烽火連天的歲月曾南征北戰,離休前任三門峽市政協副主席,因功績卓著,國家特批享受副省級醫療單項待遇,已故丈夫劉萊是三門峽建大壩時的第一任市長,大名鼎鼎的司法界元老,那些過往的轟轟烈烈,想來應該三天三夜講說不完。但,敏銳的楊坤英老人發現了記者的話筒,隨後就三緘其口了。

“敵機在上面,嘟嘟嘟嘟,對一輛火車一直追著打,火車就拼命的跑,到飛機沒有炸彈了以後走了,火車才停下,車上拉下去的死人成堆,這是她記憶最深的。她一個表姐也跟她站在一塊,子彈就從胸前穿過去了。”

這深刻的記憶根植於刻骨的仇恨。楊坤英1924年出生在山西沁源縣城一個平民家庭,大女兒劉南迴憶說,母親她爺爺就被日本人打死了,她父親是教書先生,身體不好去世的很早。姥姥帶著她和舅舅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受革命思想的薰陶,母親14歲就加入兒童團,在勞動學習的同時,從事宣傳抗日、偵察敵情、站崗放哨等革命活動,1943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那年楊坤英老人19歲:“他們的那個縣是全國的模範縣哪。清鄉清的最好,日本人來的時候,一粒糧食也沒有給日本人留。老百姓全部都清的乾乾淨淨的,日本就瘋狂報復。我媽教唱革命歌曲,搞宣傳,教識字,是黨培養的第一批幹部。搞後勤,發動群眾,送糧,做鞋,支援部隊。這戰役那戰役的,他們也沒講這些。”

75年黨齡的耋壽赤子楊坤英

沁源地處太行山東麓,經受了日軍的反覆“掃蕩”,是太嶽根據地的抗戰模範縣,屬於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在解放戰爭時期是保衛延安、挺進豫陝鄂、逐鹿中原,解放豫西的戰略支撐點之一,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也正是在戰火的洗禮中,楊坤英和在太嶽區搞後勤動員保障工作的劉萊同志相識結婚。劉南說,打仗立功的事母親說的很少,但對結婚卻津津樂道:“他說,我們還是旅遊結婚呢。咋旅遊結婚呢?從這個解放區到那個解放區,騎著馬,俺兩個去了。哈哈哈哈。槍林彈雨下的結婚,對。咱實際上真是不理解他們那個年代是咋樣度過的。”

我是黨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劉南迴憶:“我們上學的時候,都是跟著父母南征北戰,調到哪,我們就到哪,我上學兩三年換一個地方,三四年換一個地方,有時候一年就轉了。”

75年黨齡的耋壽赤子楊坤英

75年黨齡的耋壽赤子楊坤英

回顧過往,二閨女劉亞南滿腦子也都是搬家:“幹部都是走一路撒一路,走到哪都得有人接管,跟著大軍南下的時候,就留在南陽,到開封,我爸在法院我媽當教員,在鄭州的時候,我爸還在法院,我媽在農學院,三門峽建市就來三門峽,我媽是統戰部長。又到新鄉,又回鄭州,1969年我們一家人落戶三門峽了。那時候我爸就離休了,後來俺媽退休退在市政協。”

75年黨齡的耋壽赤子楊坤英

“對黨忠誠,積極工作”,是楊坤英一生恪守的入黨誓言,劉南說,母親對子女也這樣要求:“在我心目中,她信仰是最堅定,對黨,非常忠誠,非常忠誠,那不是,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我們參加工作的時候,誰也沒有走這門子走那門子,都是靠你自己,俺父母就是教你認認真真地幹一項工作就行了。”

劉亞南說,母親的潛移默化,使他們做子女的在自己崗位上都平凡而出色:

“不管幹啥,要幹就得好好幹。要麼不幹,要幹就幹好。我是在市法院退休。我姐在中醫學院圖書館,弟弟在湖濱區宣傳口,我妹妹在公交公司退休,我們四個現在全都退休了。”

劉亞南:“我啥官也沒有,會計,最開始是車工,俺家沒有當官的,總的來說要做好人吧。當老百姓就挺好。”

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祖國和人民日益富強,一些黨員變的有些奢靡甚至腐敗,老革命楊坤英一直保持著黨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劉南:“我父母始終教我們做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在生活上, 我們姊妹4個在單位啊,沒有一個人能看出來我們是幹部子弟,我媽是勤儉持家了一輩子,一個褥子,補的補丁就看不見底,我弟弟就說,這不能再拿出去涼了,人家笑話。所有的衣服都是自己縫縫補補,俺們幾個都會做針線活,都是她教的。縫縫補補的都習慣了。”

75年黨齡的耋壽赤子楊坤英

楊坤英:“沒什麼。沒有啥要求。”

楊坤英如今已是四世同堂的耋壽老人,身板仍然硬朗,幾年前還被評為全國健康老人,在女兒劉南、劉亞南她們看來,這不僅僅得益於母親長期堅持做健身氣功,關鍵是靜如止水虛懷若谷的心境,姊妹幾個將陪伴母親慢慢變老:

“輕輕地拿手扶著一隻手,她就能走,在外邊也能走好幾圈。”

“媽在哪,那就是家,現在媽在我這,我這就是家,大家都來我這。看看,陪陪老人說說話。”(河南廣播電視臺記者 崔軍廷 三門峽臺 趙宏衛 通訊員 張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