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学霸的学习力都很强?

学霸,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些让人觉得有点高山仰止的一类人,他们往往是天赋的象征,在同学们的印象里,他们或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一类人呢?

不知道为什么,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对学习变得厌倦,一心只想往外面飞,不想受父母与老师的约束。而那往往是青春期的我们。可总有那么一类人,他们好像没有青春期,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心好像只想学习,我们谈念爱,他们搞学习;我们玩手机,他们搞学习;我们玩通宵,他们,还是在搞学习!他们仿佛他们比同龄的我们要成熟不少,仿佛,他们比我们的目标要明确不少,仿佛我们永远达不到他们的水准,他们的成绩永远领先我们。我身边,也有这么一群人,在别人还在幻想未来的美好时,他们在不断挑灯夜战。

不知道对学霸这个词怎么定义,要证明的话,往往成绩是排在第一位的证明材料。说到这,很多人会觉得教育的不公平,尤其是江苏,河南、北,湖南北的考生们会觉得教育不公平,自己所在的省份考试难度大,录取分数线那么高等等,都在想如果把自己的实力如果放到别的省份,自己的实力绝逼不会比他们差!如果把全国的试卷统一,录取也按优胜劣汰的原则,自己能上个好大学的机会会更大,等等。可是,事情果真是这样吗?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一下,如果你真的有实力,,那么,即使你在本省的激烈竞争中,依然能够胜出,这,是其一。

其二,一个省的竞争大小往往是由于本省的教育是否发达所造成的,当然某些特殊城市(例如,北京)除外,自己在一个发达教育的省份所享受了优质教育后然后幻想去一些教育资源缺乏的省份竞争企图上一个好大学,做人,是不是应该要点脸呢?当然,即使是教育资源再怎么发达的省份,也会有一些贫困地区,或许也会有人觉得不公平,那,试想那些教育资源更加落后的省份,他们,又是面临怎样的情况?但这一点,我国家已经在不断补齐差距,在政策上都越来越注意到这些应当完善的差距,这些差距的完善或许还需要时间的积累,但我相信,我们的选拔制度一定会更加公平!

第三,说一句比较抽象的话,很多人或许觉得能上一个好大学能够证明很多,但并不能证明所有,因为他们发现读书并不是他们所谓的爱好所在,所以,他们是一群要追逐爱好的人,可在这群人里,能真正发现自己的爱好并为之努力的人,往往是少数。因为要追求爱好,尤其是高考之前,有资格、有能力去做的屈指可数!随便举个栗子,比如你的爱好是弹钢琴,一节钢琴课在一个二线城市大概是六百元左右,一般的家庭负担不起。如果自学,没有足够的天赋,以后能走出来的,又有几个,大家往往只看到了赵雷的《成都》火遍大江南北,却不知道他在北京的地下室蜗居了十几年!这样的人,绝对不止赵雷一个,能够走出来的,凤毛麟角!爱好诚可贵,家庭责任价更高!

而高考制度给我们绝大多数的学子提供了一个平台,越努力,能上好大学的机会越大!以后能发展的机会也会更大,遇到更优秀更美好的人的机会,就越大!所选择的权力,就会越大!那些学霸,例如《最强大脑》里面的安徽理科状元--孙勇,他是真的有天赋吗?他的学习力真的很强吗?或许,的确是,但,那都是建立在别人努力的基础上,他也不过是一介凡人。

是不是学霸的学习力都很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