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济南天桥九年级语文三模试题及解析

2018年济南天桥九年级语文三模试题及解析

一、(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缄默(jiān) 迸发(bèng) 胆怯(què) 津津有味(jīng)

B.剽悍(biāo) 溃退(kuì) 归咎(jiù) 长吁短叹(yū)

C.呜咽(yè) 追溯(sù) 荣膺(yīng) 一丝不苟(gǒu)

D.哺育(bǔ) 唏嘘(xū) 蓬蒿(gāo) 相形见绌(zhu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奥密 沁园春 一愁莫展 闲情逸致

B.琐屑 哈密瓜 不容制疑 剑拔弩张

C.荣膺 连琐店 月明风轻 美不胜收

D.安详 倡议书 莫衷一是 言简意赅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C )

A.“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参赛小选手聪明伶俐,贻笑大方,深受观众喜爱。

B.回到济南,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心酸的眼泪。

C.《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影响巨大,外卖小哥雷海为的不俗表现让人记忆犹新。

D.中学生需要广阔的视野,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文化活动,这样才能开卷有益。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B.“一湖一环”景观照明项目实施后,大明湖流光溢彩,让来来往往的游客叹为观止

C.“健步行”活动不但有助于磨练孩子们的意志,而且能增强孩子们的体质。

D.2017年末,济南西外环南延高架路建成通车,大大减轻了南北方向的交通问题。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三国演义》中的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蒋千中计、巧借东风事件都与诸葛亮有关。

B.《简·爱》这部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亲切感人。

C.《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经过重重险阻,捕获了一条大马林鱼,但最终只捡回了骨架。

D.《草房子》中,细马在遭受一系列打击后,毅然挑起照顾养母的家庭重担。

二、(3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共9分)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拜访 B.遂用猖獗 猖獗:凶猛而放肆

C.先主器之 器:器重,重视 D.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3分)

A.而智术浅短 切问而近思 B.时人莫之许也 宋何罪之有

C.欲信大义于天下 骈死于槽枥之间 D.谓为信然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

A.选文出自《三国志》,作者是晋朝史学家陈寿,成语“三顾茅庐”即源于此。

B.选文第一段写了诸葛亮年轻时代的事情,着重表现他的远大抱负。

C.“先主屯新野”,说明刘备当时处境极其困难,需要贤人来帮助他。

D.在选文中,作者只采用侧面描写的方式衬托出诸葛亮的非凡才智。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共8分)

试焚宫室

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①。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死者,比死敌③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③之罪。”人之涂其体,被濡衣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注】①必:果断,决断。②比死敌:比,等同;死敌,死于敌,为抗敌而死。③降北:此指投降败敌。④被濡衣:被,同“披”;濡衣,湿衣。越王向大夫文种询问道:“我想攻打吴国,行吗?”文种回答说:“行。我们的赏赐优厚而守信,惩罚严厉而坚决。您想了解清楚,为什么不用焚烧宫室来做个试验?”于是就纵火烧了宫室,没有人去救它。越王就下令说:“为救火而死的,和战场牺牲同赏;救了火而没死的,和战胜敌人同赏;不救火的人,和投降败北同罪。”人们泥土徐身、蒙上湿衣而奔赴火场的,左面三干人,右面三千人。由此知道伐吴已成必胜之势。

9.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一处)(2分)

可 矣 /吾 赏 厚 而 信 罚 严 而 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

救了火而没死的,和战胜敌人同赏

11.越王欲伐吴,试焚宫室。下令前民众“___无人救火______”,下令后民众“____争先救火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由此,越王明白胜利的必要条件是______赏罚分明___________。(3分)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共8分)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①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②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①篱落:篱笆。②社肉:祭土地神的肉。篱笆下,儿童追逐嬉戏,太阳还没下山,村里有聚会,祭祀神社,人们准备了豆荚,姜芽和肉,肉香和稻花的香味扑鼻而来,呈现一片祥和欢乐的景象。走在家乡的田野上,只见稻菽千里,稻花摇曳,蜻蜓、白蛉在稻浪中飞来飞去,螳螂则在稻穗上等待捕食昆虫,俨然像田野的主人。

1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4分)

篱笆下,儿童追逐嬉戏,太阳还没下山,村里有聚会,祭祀神社,人们准备了豆荚,姜芽和肉,肉香和稻花的香味扑鼻而来,呈现一片祥和欢乐的景象

13.“红蜻蛉伴绿螳螂”一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4分)

“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意思对即给分)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8分)

(1)曲径通幽处,____ 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禅房花木深

(2)_________________,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有约不来过夜半

(3)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尚思为国戍轮台

(4)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5)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只恐双溪舴艋舟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7)晏殊的《浣溪沙》中蕴含“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事物再现”这种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三、(5分)

15.(1)请结合语言环境,仿照画线句,将下面导游词补充完整。(2分)

朋友,欢迎你来到济南。济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这里,我们可以观赏大明湖的秀美,领略趵突泉的神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千佛山的魅力,体味灵岩寺的幽静。漫步曲水亭的沧桑,走进芙蓉街的深沉

(2)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20字以内)(3分)

2017年5月3日,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在上海宣布,世界上第一

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

同事陆朝阳、朱晓波等,联合浙江大学王浩华教授研究组在量子计算杋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

性进展。 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

四、(3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共12分)

(一)人工智能时代的宠儿—NPU

①2018年4月16日晚间,美国商务部发布对中兴通讯的出口禁令,2025年3月13日之前,美国将不再向中兴通讯销售元器件,尤其是芯片,中兴将因此蒙受巨大损失。“缺芯少魂”的问题,再次严峻地摆在国人面前。

②芯片到底是什么呢?

③很多人心目中的芯片就是电脑和手机的CPU(中央处理器),其实,芯片多种多样,无处不在。你家里上网用的路由器需要芯片,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等也需要芯片,甚至大街上的红绿灯系统都需要芯片。

④近几年人工智能(AI)如火如荼,但人工智能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附着在某个东西上,这就是芯片。传统的CPU、GPU(图形处理器)也能进行AI计算,但效率很低。我们迫切需要一种芯片,它特别擅长智能算法、深度学习,这就是NPU芯片。它是一种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宠儿。

⑤人工智能是通向未来的钥匙,目前来看,承载人工智能最好的芯片就是“神经网络处理器”。人工智能需要的计算量通常都很大,有的计算量是手机上的CPU无法独立完成的。而能完成的那些,要么耗时很长,要么耗电很大,得不偿失。这无疑会限制人工智能在手机以及其他终端上的各种应用。再比如无人机在自主飞行时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假如有数据处理不了,就只能通过网络上传到更强大的服务器端来完成,即使上传后,服务器处理完再发给无人机,也会带来大量耗时。但如果无人机添加了人工智能处理器NPU芯片,那么,无人机就具备了超大量的本地处理能力,此时NPU的神通广大就显现出来了。

⑥中国在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上正做着积极的尝试。华为公司2017年9月发布了全球首款人工智能手机芯片麒麟970,之所以被称为“人工智能芯片”,这是因为芯片公司在他们的芯片上添加了自己的智能芯片“寒武纪1A”。在处理人工智能应用时,“寒武纪1A”的性能是4核CPU的25倍以上,而耗用的电量却只有五十分之一。搭載“寒武纪1A”的麒麟970芯片每分钟可识别2005张照片,而苹果的A11处理器只能处理889张照片,三星S8每分钟只能识别95张。

⑦放眼整个芯片领域,中国在人工智能芯片上的领先是暂时的,还未真正掌握话语权,研发之路任重而道远。如果没有持续的研发投入,国外的芯片巨头技术实力强悍,资金雄厚,我们很容易被赶超。即使中国产的NPU一直领先,但国外手机厂商出于各种自身的原因而一直不使用,也会很麻烦。幸运的是,我们已经有了很多国产手机厂商,只要芯片性能足够好相信市场前景会不错,而且其应用也会在无人机、无人驾驶、智能家居、机器人等领域开花结果。

16.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NPU。(4分)

介绍NPU芯片的定义、用途及前景、中国研制NPU的现状、面对的挑战。

17.阅读第⑥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无人杌就具备了超大量的本地处理能力,此时NPU的神通广大就显现出来了。

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生动形象的突出NPU对无人机的作用之大。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18.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分)

搭载“寒武纪1A”的麒麟970芯片每分钟可识别2005张照片,而苹果的A11处理器只能处理889张照片,三星S8每分钟只能识别95张。

运用作比较、列数字说明方法,搭载“寒武纪1A”的麒麟970芯片与苹果A11处理器、三星S8比较,突出具体说明

中国在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说服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20分)

木鱼

周海亮

①冬子小时候,家里穷。不仅他家穷,全村都穷一-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那种穷。贫穷与饥饿贯穿了冬子的童年,即使现在想起,冬子的记忆深处,仍然是望不到尽头的饥饿。

②冬子九岁那年,村里有亲戚嫁女,娘带冬子去吃喜宴。临行前娘嘱咐冬子说,饭桌上一定要放开了吃,吃慢了,东西就没了。又说,千万别动桌上那条鱼,否则会被别人笑话。冬子问为什么,娘说那是条假鱼。鱼是木头雕刻而成,上面浇了汤汁,撤了葱花,盛在盘子里,端上桌,与真鱼别无二致。娘还说木鱼是栓叔的手艺,栓叔一晚上就能将一截木疙瘩变成一条活灵活现的鲤鱼。娘带冬子来到亲戚家门口,再次嘱咐冬子不仅要吃得快,还要尽量多吃。“吃饱了,咱家晚上那顿就省了。”她说。

③六个菜,一个汤,满桌人吃得像猪。普通的蔬莱,加几片肉,味道就完全变了。冬子听了娘的,快吃,使劲吃,却总是吃不饱。那条鱼摆在桌子中间,假如娘事先不说,冬子绝不会当它是一条木鱼。鱼浇了汤汁,撤了葱花和香菜,那是一条红烧口味的木头鲤鱼。亲戚家虽穷,但厨艺高超,据说能把一条鱼烹成七八种不同的味道。木鱼也能。不过仅仅是味道的样子。

④满桌人心照不宣。他们的筷子和汤匙伸向不同的盘子和汤碗,却绝没人去碰那条鱼。桌上很快只剩残羹冷炙,唯有那条鱼,仍然闪烁出诱人的光泽,散发出美妙的酱香。满桌人仍不散去,他们蘸着盘子里剩下的汤汤水水,啃着手里的黑面馒头,那也是平常时日难得的吃食。

⑤冬子有将筷子伸向木鱼的冲动。冲动那样强烈,有那么几个瞬间,他几乎无法自控。他强迫自己不去看那条鱼,可是鱼却顽强地游进他的眼晴,挠着他的咙,终于冬子做出令他和家人从此蒙羞的举动一一他动了那条鱼。他甚至夹起撤在木鱼上的葱花,他甚至将那些葱花,直接填进嘴巴,

⑥他挨了娘的一顿巴掌。他受到村人的讥笑。以后很多年,他在村里都抬不起头。他不

仅仅是动了一条木鱼,而是动了乡村的规矩,动了主人的尊严。一条木鱼,没有人动,它便是一条色香味俱全的真正的鱼,便是富足和希望;动了,它便成为一个木头疙瘩,成为欺骗,成为乡间岁月的颓败与贫穷。

⑦那条木鱼挂在冬子的胸前,顶在冬子的头上,刻在冬子的脑门上,挤在冬子的心里,很多年挥之不去。

⑧后来冬子进城,吃了很多苦,终成为一家水产公司的老总。这些年他几乎吃遍世界上所有的鱼,但童年里的那条木鱼,仍然时常游进他的心里,即使在梦里,也香气四溢,令人垂涎。然后让他在醒来以后,充满羞愧。

⑨常跟娘说起这件事,娘说,是那时太穷了。冬子说,或许是。娘说,是你太无理了。冬子说,或许是。不过一个孩子动了一条木鱼,有什么大不了呢?冬子觉得一条木鱼,绝不该让他背负这么多年的沉重。

⑩一次冬子去民俗博物馆,突然觉得那里面似乎缺少一条可以摆上餐桌的木鱼。他想为博物馆捐赠一条,馆长当然乐意。为这事冬子专程回了一趟乡下,他找到亲戚,问那条木鱼还在不在,亲戚找了很久,终从一堆破铜烂铁里翻出来。木鱼上布满虫眼,却依然活灵活现,---

一条木头雕刻而成的鱼远比一条河水里的真正的鱼,有着更为长久和顽强的生命。

⑪冬子带木鱼返回城里,突然改变了主意。他找一位匠人雕刻了一条鱼。他把新雕的木鱼送到博物馆,将真正的老木鱼拿回家,刷干净,加了底座,摆上桌子。他想或许一件老物件能让他与乡村之间、与逝去的乡间岁月之间多出一点点联系,而之前,他一直试图远离乡村、试图彻底抹去那些贫穷并且羞愧的童年记忆。

⑫生日那天,冬子调好汤汁,切好葱花,然后将那条木鱼,恭恭敬敬地端上餐桌。

⑬冬子对儿子说,吃鱼。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19.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冬子的心路历程,并填空。(生4分)

本文通过写冬子小时候参加喜宴因动木鱼挨打遭受讥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___ 羞愧_____。长大后,冬子的内心产生了质疑与反思: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个孩子对“吃”的渴望不应该成为耻辱的烙印。因此,结尾处冬子将木鱼恭恭敬敬端上桌并要儿子吃木鱼,意在表明_儿子不要忘本__。

20.品味语言,回答问题。(6分)

(1)结合语境,说说第⑨段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冬子觉得一条木鱼,绝不该让他背负这么多年的沉重。

压力大。多年来冬子以为自己动了木鱼为耻辱,心理压力很大。表明童年艰辛留下的自卑。

(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3分)

他强迫自己不去看那条鱼,可是鱼却顽强地游进他的眼睛,挠着他的喉咙。

心理描写,冬子渴望吃鱼的迫切,儿时生活的艰难。

2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画线句的理解。(5分)

木鱼上布满虫眼,却依然活灵活现,----一条木头雕刻而成的鱼远比一条河水里的真正的鱼,有着更为长久和顽强的生命。

拟人化手法,从木鱼联想到困难时代,抒发对苦难童年的感慨,对那段岁月的记忆至深。

22.“木鱼”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5分)

文章线索,贯穿全文,暗喻艰苦的生活,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五、(60分)

23.按要求作文

河流唱着歌很快的游去,冲破所有的堤防。但是山峰却留在那里,忆念着,满怀依依之情。

----泰戈尔

请以“依依之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不少于700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