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海里的大象

在白令海峽以北的北極沿岸淺水地區,常常可以看到一種動物,看上去很像陸地上的大象,又有點像海豹,人們叫它海象。

兩棲生涯

海象身體雖不及陸上的象那麼大,但也稱得上“龐然大物”了。它嘴唇扁闊,上唇長著很多鬍鬚。特別顯眼的是兩尺大牙,這是它的犬齒,足足有1米長。身體長得像啤酒桶似的,皮膚有很多皺紋,皮膚下面的脂肪競有10多釐米厚。小海象的皮膚上生著深棕色的絨毛,長大了就只剩下稀疏的硬毛;到了老年,毛脫落得更厲害,光禿禿的,看上去油潤、光滑。

生活在海里的大象

海象生活在氣候嚴寒的北極地帶。當它們進入寒冷的海水後,毛細血管立刻收縮,體內大量的血液只在脂肪層下面流動,脂肪好象一層“棉襖”,保持著體內的溫度。一旦海象從水裡冒了出來,或是天熱了,體內多餘的熱量需要散發出來的時候,毛細血管表面會膨脹起來,熱量會通過皮膚表面散發出去。

海象沒有耳殼和尾巴,身體呈紡錘形,在水裡遊動時,發達的鰭狀四肢,划水時十分有力,所以遊得很快,每小時達24公里,像城市裡開的汽車那樣快呢!它們用肺呼吸,每隔20分鐘將頭伸出海面一次,吸取氧氣。

海象在岸上時顯得十分笨拙。那鰭樣的四肢,在陸上時是扭向前面的,它們要揹負幾千斤重的身軀,顯得“步履艱難”。大部分時間都成群結隊地伏在冰岸上面休息、睡覺,彼此緊緊依偎,不時用鰭肢、長牙摩擦身體,驅趕身上的寄生蟲。它們還有這麼一個習慣,就是誰先醒來,誰就用長牙去戳戳它的鄰居,鄰居被弄醒後,它自己又重新睡去;被弄醒的鄰居,照樣去戳弄別的海象,所以一群海象中總有一、二隻海象在醒著“值班”,一旦發現不利情況,就會“叫醒”同伴,相繼跳入海里逃生。

象牙的妙用

海象的那對大牙非常重要。大牙的大小、長短,往往決定它們在群體裡的地位高低。因此可以說大牙是權力的象徵。它們經常為了爭奪“一席”休息之地,或是爭奪配偶,相互搏鬥,這對長牙成了它們進攻和防禦的“武器”。它們相互之間有感情,從不置同伴於死地,也不窮追猛趕,一旦獲勝,就讓失敗者跳向水裡躲避。它們雖然經常互相搏鬥,但由於大家的皮都很厚,又長著突出的瘤塊,即使被對方的長牙戳擊,傷勢也不會很重。

生活在海里的大象

海象吃東西的時候沉到海底,用獠牙和口鼻上的鬃毛,掘食泥沙裡的軟體動物,用其餘的牙齒把貝類的殼壓碎。用口鼻捕捉水裡的烏賊、小鯊魚等動物充飢,還可以用嘴吸出貝殼的肉,吃進肚裡。有時它們也撈食海藻等植物。海象食量很大,每天大約要吃50公斤食物,連海豹和一角鯨等海中兇猛動物,都是它們捕食的對象。

海象雖是龐然大物,也會遭到虎鯨和逆戟鯨的襲擊,嚇得四散逃命。有時在冰岸上還會受到“北極霸王”——白熊的襲擊,甚至成為白熊的佳餚。

生兒育女與命運

海象4~6歲就到了“婚配”的年齡了。一隻身強力壯雄海象,會霸佔很多雌海象,每隔兩年才生一仔。在水上產仔,剛生出的小海象是沒有牙齒的,吸母親的乳汁為生,一年後斷奶,仍舊跟著母親、父親,受到它們的保護,還可經常看到小海象抱著母親的頜部一起游泳。一旦失去母親,它們會叫著尋找,叫聲有點像狗的狂吠。

海象的肉營養豐富,滋味也好。愛斯基摩人常獵捕海象,吃它們的肉,用它們的油脂點燈或作餌釣海豹。海象的毛皮可作帳篷、制靴、做衣裳和帽子,十分暖和;海象牙可做各式各樣的工具、器皿和價值很高的美術工藝品。

正因為海象“渾身是寶”,便給它帶來了“殺身之禍”,光是美國阿拉斯加州的居民,每年平均捕殺的海象就達3000多頭。獵捕海象的人,總先打殺小海象或者雌海象,因為雌海象為了它們的“兒女”,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雄海象為了保護它們,也不會逃走。所以一下子可以獵取好幾只海象。

另外,海象活動的地方有著極其豐富的礦產資源,人們從四面八方來開發資源,破壞了那裡的生態平衡,導致海象的食物減少,再加上海洋環境的汙染日益嚴重,如不加以保護,海象將會逐漸滅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