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中非媒体话语权建设如何推进?

导语

6月26日,在第四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中非媒体话语权建设”分论坛环节,来自中央电视台、科特迪瓦国家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台、埃塞俄比亚国家广播公司、湖北长江出版集团、苏丹国家电视台、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的嘉宾共同探讨中非如何提升话语权、共建新型国际话语体系等议题。

「综述」中非媒体话语权建设如何推进?

2015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指出,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非媒体间加强团结合作,有助于提升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塑造有利于中非合作的国际舆论格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新型国际话语体系。6月26日,中非代表在“中非媒体话语权建设”分论坛上表示,中非双方一要加强交流合作机制建设,助力互利共赢;二要找准文化共鸣点,深化内容合作;三要构建多维度媒体合作,推动内容产业融合发展;四要加强人员交流培训,提升内容生产传播能力。

一、加强交流合作机制建设,

助力互利共赢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倡议,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整体框架下,利用好中非媒体合作论坛搭建的平台和机制,在中非媒体间展开广泛务实的合作,共同推动世界舆论格局的平衡和全球多样文明的包容性发展。苏丹国家电视台台长亚辛·易卜拉欣·穆罕默德高度肯定中非媒体已开展的多项有效合作,认可中非媒体合作论坛的桥梁作用。如2016年第三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上正式启动的“非洲视频媒体联盟”,建成了各联盟成员间双向互动的新闻共享机制,本届论坛上该“非洲视频媒体联盟”进一步发展壮大,已有来自19个非洲国家的22家媒体成员,成为中非媒体合作的新机制和新平台。代表们认为,中非媒体在未来还应共同努力,进一步深化务实有效的合作机制,在新闻报道、文化传播、广播影视技术、新媒体端口、产业运营、人员交流互访等方面开展进一步合作,促进中非媒体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二、找准文化共鸣点,深化内容合作

「综述」中非媒体话语权建设如何推进?

找准中华文化和非洲文化的共鸣点,是推动中非深度内容合作、促进民心相通、交流互鉴的关键。近年来,中非双方不断合作推出各种形式的内容产品。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非洲媒体联合制作的《魅力肯尼亚》《魅力津巴布韦》等纪录片和《走近尼罗河》等特别报道,受到广泛好评。孙玉胜建议中非媒体发挥各自优势,建立选题共商、共同策划、联采联播的节目合作模式,并深化节目交流,实现常态化的节目互播;中非媒体还应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中非命运共同体”等主题,继续推出反映中非合作成果的精品力作。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多个影视节目发行到非洲多个地区,节目种类涵盖动漫、电视剧、综艺节目等,播出后引起积极反响,并进一步与非洲主流电视台洽谈沟通在固定时段播出中国优秀影视剧作品。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卜宇强调,对中非内容产品生产的合作,需要强化策划、创意、制作,进行本土化、定制化传播,以期加强相互研究了解,共同讲好中非发展故事。

三、构建多维度媒体合作,

推动内容产业融合发展

中国在新媒体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丰富运营经验,有助于非洲媒体共享发展机遇与融合成果。北京广播电视台副台长窦晓东希望,通过加强北京广播电视台与非洲媒体合作,共同推动非洲的新媒体发展,进一步尝试建立融媒体、多维度的合作架构。科特迪瓦国家电视台董事会主席巴斯卡尔·阿卡·布鲁表示,中国根据非洲媒体的需要提供了不同形式的帮助,并参与到非洲的数字化进程中,帮助实现数字整转,非洲传统媒体也会更好地拥抱明天。

中非在传统媒体领域的合作与探索,不但有助于中非文化产业链优化布局,而且也是推动中非文化交流、实现中非民心相通的有益尝试。湖北长江集团编委会主任委员徐德欢表示,长江传媒通过在非洲设立出版分支机构,为中国文化企业落地海外、加强海外传播能力建设、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了一条有效的实践路径。

四、加强人员交流培训,

提升内容生产传播能力

埃塞俄比亚国家广播公司首席执行官塞尤姆·梅科宁·海卢指出,近几年,随着非洲与中国加强传媒合作,越来越多的非洲媒体人士来到中国学习取经,通过会议论坛、业务研讨、业务培训等各种方式,交流节目制作、媒体技术、本土化传播等方面的经验。他们不但有机会看到中国如何发展,而且对中国如何培养媒体人才、如何提升内容生产和传播能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中非双方相互合作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这些有益经验改观了非洲传媒体系发展现状,而且也有效促进了中非关系发展。

轮值主编:支菲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