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和战友聚会为什么参加的人越来越少了?

五哥75385067

害怕了。年轻一些的还好些,上些年纪的参加同学,战友聚会还真是得好好考虑考虑要不要参加了,参加的话,聚会的形式到底是怎样一种形式,万一要是有意外发生需要需要承担法律上赔偿责任等等……

前几天和单位的阿姨聊天的时候,阿姨说了这么一件事,她的一个朋友应邀参加一个比较大型的同学聚会,并作为同学聚会的主持上台讲话,但在讲话过程猝死。结果同学聚会的组织人拿十万,其余参加聚会的同学各拿两万。

老爸是转业军人,战友也是经常聚会,听老爸说一位战友也是一样,五六个战友搞了个小聚会,战友聚会大家都高兴,难免要多喝一些,结果一位战友喝多了,人走了,家属不愿意了啊,要参加聚会的战友一人拿十万。最终经过协商,参加聚会的战友一人拿了四万。老爸战友多,战友们之间感情也好,但现在参加聚会的时候基本都是几个感觉身体还不错的事先先商量一下,身体状况不好的就不通知了,聚会时拿几瓶酒等等,有时候又觉得不通知的话,事后战友知道了会埋怨等等,往往也都是因为细节上考虑的事情太多而最后决定不聚了,大家打打电话联络联络感情就好了。现在战友之间的小聚会基本上没有了,只剩下多少年一次全国各地战友都要参加的上百人的大聚会了,但能来的人也却是越来越少了。

除了上面说的原因,更多的原因其它的回答我看也都七七八八说的差不太多了,就不啰嗦了。其实同学聚会,战友聚会真是件让人开心,高兴的事,但人在变,社会也在变,一切都在变……


舶来的世界

战友聚会同学聚会毕竟是曾经的一个缘分的一种回忆,已经N年不见面了,头几次的聚会一般大家都有比较强烈的愿望,但随着历年聚会的增多,聚会已经没有什么新意,由于大多数人都不在同单位或同一地区工作,并时没有什么机会接触,没有共同的语言与话题,俗话说“话不投机三句多”,当然聚会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淡。


一片祥云92175506

我当过兵,战友和发小其实一个样,你在部队里要好的,回到地方上还是要好,在部队里稍微认识点没多大交集的,退伍后即使每年聚会在一起聊的欢实,那也不是发自内心的,我们战友每年聚会,刚开始不多,中间聚会的时候人多,后来又慢慢少了。

我认为这里面有很多原因,一个地方上一年参军的人很多,回到地方上有的在家认识,有的在部队上认识,有的是回来后通过其他的战友认识,认知的程度不同,中间有着不大不小的隔阂,虽然说战友亲如兄弟,可现在是物质年代,有些事还真不好说,还有就是,每个战友组织都有一个大的团队,大的团队下面还分若干个小的团体,俗称的小圈子,经常联系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社会,生活压力大,有的战友是家里的顶梁柱,常年在外打工,时间不固定,相对于那些生活安逸的战友,能找个借口说不来就不来了,战友战友亲如兄弟,前十年喊的响亮,后十年喊的也响亮,就是中间这几年。

我对战友情意看的重,你对战友情意看的也重,这才叫战友。有的人根本没把这当回事,充人数都不想叫他来,你说人能不少吗?


曾经那年那个兵


我没有当过兵,就说说同学聚会吧。

这实际上极大地降低了通过聚会了解的渴望,降低了见面重逢的欲念。正如汽车告别的时候很难互相呈现古人灞桥折柳那样的依依不舍之状一样,现代技术对人情人性的消解,潜移默化,如影随形。

好在同学老乡战友作为曾经有过一段共同经历的人的特殊群体,其近于默认的情感联系,在中国社会中还没有稀薄到西方式的个人化自由的松散稀疏的程度。但是大势所趋的方向却是与任何其他的人际关系一样,更趋于尊重个体的独特性,而不再像从前那样一味在集体性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大约是与时俱进,我现在所期待的同学聚会,不是与出差开会类似的那样的围桌吃喝,不是貌似热闹的寒暄之后的那些没完没了的劝酒、说网络笑话,不是有心没肺的开涮和酩酊大醉的表白;我所期待的同学聚会是热情和安静相携手的款款而谈,是大家都能很快找回上学的时候的纯洁纯真,在被记忆重新燃起的热情中以礼相待、以诚相待的畅所欲言。

大家可以一起在山野里散步露营,在水边漫行,可以成群打伙,也可以三三两两,还可以两两相对。几十年过去,当年青春年华的互为背景,如今变成了无数的感慨和已经的豁然,作为老熟人,作为某种程度上的人生“伴侣”,我们有多少话需要安静安详地交流,需要毫无芥蒂地倾诉!

这应该是一个近于唯一的可以去除社会化身份的场合,这是唯一可以恢复童年的纯真的环境,我们为什么还一定要依着乏味的空话套话习惯去表演虚头巴脑的生存术!毕业以后的社会化的面具就不必在这个时候戴得那么严实了,对于金钱与权力的膜拜是不是也可以在这样唯一可以破例的场合里破例破例?

不管是贫富高下和地位差异,不管是身份尊卑还是经历区别,都不应该成为我们要带入同学聚会的符号。我们应该脱离开那些符号,尽情地舒展本真的自我,在这唯一可以互相确认的本真里,收获人生中互相联系、互相依托的力量。

当然,这个目标是注定无法实现的。

社会化的力量已经不允许再有如此理想主义的画饼存在,这样的类似什么主义理想的东西,即便是当年一起上学的所谓青春年华里也从来没有能普遍实现过。现实总是比概念残酷,带着挥之不去的缺陷的污浊总是比理想中的一尘不染要捷足先登甚至贯穿始终。

我们都已经不再是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不知道要干些什么的少年,荏苒的时光很可能再也荏苒不了已经过去了的这么多年。在有限的生命岁月里,要尽量多做一些更对得起自己生命中的时间的事情。

大致正是这样的原因,才让人们不约而同地对那种形式大于内容更不可能有理想中的模样的大聚会产生了某种不满足感;以至于参加聚会的人越来越少。

我在表达自己的祝福的同时,也表达一下自己的期待:期待着在未来的生命历程中,不是很刻意地就能与诸位同学一一重逢;在没有被安排的惊喜里,在自然而然的状态里,再话桑麻、重叙前缘;将我们互相见证的对方的青春时光,做又一次的回味。


东方连话

同学大聚会,多少人乐意去呢?恐怕观点行动态度各异,部分人觉得无意思。混得抬不起头的真不想参加,被硬拉才去,在聚会现场,混得一般的坐在角落只管和三二个熟悉一点的找有限的话题,没半小时就无什么好谈的了,那些吃皇粮的公职人员,讲二句客套的话,当然是怕讲错有失身份,他们对不太熟的同学是不冷不热,仍保持一份友好,算不错了,至于商界风云人物,坐在一桌高谈阔论,语言间无不显示自己的非凡见识,那些小老板们、生活过得滋润的,少了那种高谈的资本,没关系,有一定经济实力嘛,就谈下享受,坐在一起讲如何悠游四方,讲下黄色小八卦,并时时发出淫笑声,现场上得意男生写意满脸,春风女生从容淡定,只有失意者后悔参加了这种聚会。从前那些班花级花,情圣情仙,则被私下拿读书时情史当谈资,甚至趁热闹起哄让他们饮交杯酒,趁醉意推他们去酒店房间,半推半就了却读书时的愿望,搞到各自回家后被配偶察觉,婚姻危机……聚会变成显摆、推销、猎艳……的机会。尽管我曰子过得不委屈,我也仅三四年才参加一次,我更喜欢四五个合得来的小聚



你语言理性就有说服力

我从未参加过同学聚会,去年这个时候,有二个同学打电话给我,要我去参加初中同学聚会。初中毕业31年了,好多人一毕业后就没见过,仅有不多的几人一直有联系,有几个偶尔见过。提到同学聚会,想能见到久违的同学,心里也十分的激动,毕竟那么年了末见,不知同学们啥样了。可同学讲我们同班的只联系4人,其余的是同届的另一班的。我就不打算去了,大都不认识。况且我过得不怎么样,想起都感到悲哀,免得被大家议论。尽管同学二人打了好几个电话,可我还是没去。虽不嫉妒羡慕其他同学,但内心还是有点低人一等的感觉。当今的社会太现实了。


王竟权

我40 我也当过兵 也参加过同学会。参加的人分三种人。1 有钱人 来装B的 2 想借钱的人 3 没脑子 没主见的 我的见意 同学会 要参加别叫女同学们 几个臭味相投的男同学聚一聚 干点儿让女同学们很气愤的事儿做。战友会参加过几回 现在几乎不参加 现在的战友会 没点兵样 到像个黑色会聚会 不喝死 没种是的。


清风朝男


古道李鸿敏

同学聚会一般是一年或定期组织一次,前几年举办的人还是比较的多,找个场所,做个横幅,大家约个时间一起叙叙旧,彼此增加一下感情也是很不错的。


可是近年来参加的人为什么会越来越少,这是有原因的:

1.参加过同学聚会后,感觉成了某些人的作秀场,比豪车,比财富,比权力,无形中给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同学很大的压力;

2.有的参加聚会后攀比心比较强,回家后当然心里不平衡,会有些失落感;

3.参加聚会肯定会谈当时的恋爱对象,开些玩笑,有时会处景生情,后悔当初没走在一起,借机重修旧情,大家应该也听说过,有的同学聚会后离婚了,原因是和班上的初恋旧情复燃,这样破坏双方家庭,造成不好的影响;

4.有的在酒席上喝高了,谁也不服谁竞然动手打起来,破坏了气氛;

5.同学或战友之间混得好坏差距很大,大部分是各找各的伙伴,说说悄悄话,有的被冷落了,自始至终也没说几句话,有的多年几乎不见,有的性格是从不主动很大家来往,虽然一起聚会了感觉也没多大意思。

所以,像同学,战友聚会这种活动慢慢也变淡了,像这种变味的聚会不参加也罢。


水杉756

我说一说我们部队的聚会,96年第一次在山东全国各地战友聚会来了100多人,会费当地人200元外地来的150元吃住3天浏览两景点。首次相聚互相之间认识的战友都比较多也亲切激动。但是有一个现象几乎没人注意就是来的人员中几乎没有农村的战友,来的都是有工作的。不知为何?随后20几年中每年一届,地址全国各地,人员从老红军到80年代的兵。越来越多的人互相之间都不认识了,会费也在水涨船高,最高到了吃住3天加游景点1500元,路程远的来回路费加会费要2000多(当年玉米8毛一斤2亩地的玉米聚一次会够吗?所以每次来的都是小暴发户和挣工资的)。我参加了其中的五次,体会就是人与人越来越不亲切更无激动。战友这一称呼只有在经过了血与火的考验才会倍感亲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