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乱应无初去貌:唐代和亲公主

说起和亲公主,一般人第一个想到的都会是太宗时期的文成公主,至多还有中宗时期的金城公主。至今这两位公主还经常以“民族团结先进工作者”的身份不时出现在各类银幕或者舞台上。

其实在唐代从事和亲工作的这类公主前后共有15名之多,而且其中差不多都不是正牌公主,或者说根本不是皇帝家的亲生闺女,而是从各个亲戚那里临时找来的远房女孩子,安一个公主的名分就给嫁了过去,甚至还有像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都被当作公主前去完成和亲任务。

说起来也不奇怪,哪个亲生父母舍得自己家的孩子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武则天的时候吐蕃赞普过来提亲,指名道姓要太平公主,吓得女皇帝赶紧把小太平给藏起来,跟人家说太平已经出家当道姑去了,您来晚了。

但是自从安史之乱后,随着回纥出兵协助唐皇室收复两京、功劳卓著,再和亲就不好意思拿别人家的孩子去冒充公主了,所以在8、9世纪之间,与回纥(后改名回鹘)的和亲中就连续出现了几位正牌公主。

离乱应无初去貌:唐代和亲公主

和亲当然是件苦差事,除了吃不惯穿不惯住不惯之外,对于汉地公主来说,最不习惯的肯定还是草原上的“收继婚制度”,也就是可汗老公死了以后,还得继续嫁给新的可汗(当然这个可汗一般都是公主前夫跟别的女人生的孩子)。

草原上政权不稳定,可汗死得快换得频繁,所以一个公主常常要嫁给好几任可汗老公,这对于打小浸润在儒家伦理之内的汉地公主,接受起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比如,贞元四年(788年)唐德宗李适把自己的八女儿咸安公主嫁给了回纥武义成功可汗,一年以后成功可汗死了,咸安公主又下嫁成功可汗的儿子忠贞可汗,结果三个月以后忠贞可汗被人谋杀了,咸安公主又再下嫁忠贞可汗的儿子、15岁的奉诚可汗,到了贞元十一年(795年)奉诚可汗又死了,咸安公主只能又嫁给了新的怀信可汗。短短八年时间,老公换了四个。

如果说咸安公主遭遇够倒霉的话,那么她的侄孙女太和公主就更加悲情,太和公主是宪宗的女儿、穆宗的妹妹、敬宗文宗武宗的姑姑。元和末年回鹘“屡请尚公主”,有关部门预算了一下如果嫁公主过去,光置办陪嫁就得花费近五百万缗,当时宪宗正致力于讨伐藩镇,手头不宽裕,把这个事情给拖了下来。

很快宪宗就死了,穆宗即位,回鹘又来提亲,穆宗将妹妹太和公主许配给了回鹘新任可汗崇德可汗。长庆元年(821年)五月,回鹘派遣了多达两千多人的庞大迎亲团前来迎娶太和公主,娘家这边穆宗也亲自把妹妹送到通化门,“群臣班辞于道”文武百官列队欢送,场面很是壮观。

到了大漠回鹘牙帐,小公主(穆宗即位的时候26岁,他妹妹太和公主应该只有10几岁)成了可汗的新媳妇,在完成护送任务后,使团团长金吾卫大将军胡证等人即将离开回鹘归国之前,太和公主“宴之帐中,流连号啼者竟日”,从此太和公主就孤孤单单留在漠北。

接下来这十几年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皇帝换得令人眼花缭乱,而回鹘那边也是一个样,长庆四年(824年)太和公主的老公崇德可汗就病逝,弟弟昭礼可汗即位,太和六年(832年)昭礼可汗又被部下谋杀,侄子彰信可汗即位,开成四年(839年)宰相掘罗勿引西突厥沙陀部造反,彰信可汗兵败自杀,掘罗勿自己当上了可汗。

开成五年(840年)回鹘将军句录莫贺引黠戛斯部落十万人马攻回鹘掘罗勿,黠戛斯大获全胜“焚其(回鹘)牙帐荡尽,回鹘诸部逃散”,一支奔葛逻禄,一支奔吐蕃,一支奔安西,雄霸草原百余年的强悍回鹘帝国至此分崩离析。

离乱应无初去貌:唐代和亲公主

而其中一支,在可汗弟弟嗢(wà)没斯等人率领之下,“抵天德塞下,就杂虏贸易谷食,且求内附”。到了当年十月,天德军节度使温德彝向朝廷紧急汇报,说“回鹘溃兵侵逼西城,亙六十里,不见其后,边人以为回鹘猥至,恐惧不安”,浩浩荡荡数十万的回鹘难民如今来到了大唐边境,如何处置,朝廷内也是意见不一。

会昌元年(841年)二月,盘踞在北方边境上的回鹘十三部立昭礼可汗的弟弟乌希特勒为乌介可汗。八月,天德军节度使田牟和监军韦仲平立功心切,向朝廷奏称,要主动出兵去剿灭乌介可汗和嗢没斯,以解除边境压力。

武宗令众臣会商,大部分官员都支持田牟的主张,认为应该趁回鹘之危彻底打击,最后武宗要李德裕发表看法,李德裕则认为“穷鸟入怀,犹当活之”,受伤的鸟飞到人怀里来了,还要想办法去救活呢,何况回鹘屡建大功,是大唐长期的战略盟友,如今落难怎能背后捅刀,然而更重要的是,天德城“兵才千余,若战不利,城必陷矣”,田牟邀功生事,以为落难的回鹘是软柿子,但是其实双方兵力悬殊,一旦战役失败天德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武宗又问,嗢没斯要投降,你能不能保证他们是真心的。李德裕回答“朝中之人,臣不敢保,况敢保数千里外戎狄之心乎?”朝里这些人忠不忠心我都不敢打包票,何况是数千里之外的戎狄。

但是也不能把他们就当成是潜在的威胁,对于汹涌而至的难民潮还是采取保守的对策,要给他们提供粮食让他们吃饱,一则这是人道主义显示我们是负责任的大国,二则他们吃不饱的话肯定会武装抢劫,很容易引起边境上的冲突,事态一旦扩大就麻烦了。本来有心主动出击的武宗最终还是听信了李德裕的主张,紧急筹集了数万斛的粮食,运往边境救济回鹘难民。

这个时候包括武宗在内可能大多数人都忘记了那位身在回鹘的太和公主,还是李德裕考虑问题周到,十一月上奏“今回鹘破亡,太和公主未知所在”,我们还是应该赶紧派人去打听公主的下落,要不然人家会认为大唐对自己的公主一点都不在意,这就很容易被人所看轻,以后我们的公主就不值钱了。

很快情报部门得到消息太和公主如今落到了黠戛斯手里,唐方面立刻派人联络要求黠戛斯赶紧把公主送回来。黠戛斯倒是很配合,他们说他们黠戛斯是汉代时候李陵的后代,所以和李家五百年前是一家,公主当然得送回去。结果黠戛斯护送公主的队伍走到一半,遇到乌介可汗的袭击大败而去,太和公主又落到了回鹘乌介可汗手里。

离乱应无初去貌:唐代和亲公主

有了公主这张牌,乌介可汗认为自己就有了和大唐方面谈判的筹码,好的方面看按老规矩他是新的可汗了,那么公主又成了他的可敦(皇后),这样他就是大唐的女婿,有这层关系老丈人家怎能视女婿危难而不顾呢,坏的方面看要是唐方面不救助自己的话,公主就成为进行要挟讹诈的最好工具。尽管这时乌介“众虽衰减”,但是毕竟还有十万人马,又得到太和公主,乌介相信自己可以给唐政府更大的压力。

会昌二年(842年)五月,乌介遣使来到长安,提出“借兵助复国,又借天德城”,就是一定要求在边境上得到一座城池作为稳固的根据地。在李德裕看来,救济粮食当然可以但是让出城池则是万万不可。

在给回鹘宰相颉干迦斯的回信当中,李德裕严厉指出,乌介必须亲自来长安觐见,必须速速归还太和公主,如果态度诚恳还可以考虑怎么救你们,你们现在一副落败的样子,还要要挟天朝给你们割地救济粮食,“蔑弃仁义,逞志中华,天地神祇岂容如此?”

同时,李德裕还受武宗委托,以武宗的口气给太和公主写了一封信,信里说先朝把你嫁过去就是要你做两国之间的友好桥梁的,现在两国关系恶化,你难道没有责任吗?你难道不害怕高祖、太宗在天上责骂你吗,回鹘要入侵我们的边城,你难道忘了太皇太后(郭贵妃)的慈爱吗?你作为回鹘的国母,当然可以指挥得了回鹘人,要是再这样下去,两国交恶,那就不能再承认这层关系了,也不能再以姑姑你为借口了!已经被迫改嫁了好几个老公的太和公主,还反过来被娘家侄子给训了一顿,的确够可怜,当然武宗也派人送了几件冬衣给太和公主。

会昌三年(843年)乌介可汗决定入侵边境,强行夺取振武军地盘,但是李德裕已经做好了防范的准备,早就调爱将刘沔(miǎn)担任河东节度使,驻守雁门关随时反击。

正月,刘沔遣麟州刺史石雄率三千骑作为先锋奇袭乌介牙帐,刘沔带大军随后而来。石雄的三千人马到达振武军后,经过仔细侦查,发现在回鹘军营中有一处帐篷内外进进出出的保安人员“衣朱碧,类华人”,穿着红绿相间的衣服,长相也类似汉人,再派侦查员过去打探,终于确定这就是太和公主的营帐。

在做好一切准备之后,一天夜里,石雄带领将士突然发动进攻,直闯乌介营帐,“可汗大惊,不知所为,弃辎重走”,回鹘全军溃散,斩首万级,降其部落二万余人,边境危机终于得以全面解决。

离乱应无初去貌:唐代和亲公主

太和公主最终也被石雄成功解救,迅速护送回长安。三月二十五日,阔别长安二十二年的公主回到了久别的家乡,唐武宗以盛大礼仪迎接,400神策军和太常仪仗队出城恭候,宰相以下文武百官在章京寺前列队欢迎,场面如同当年离开之时一样热烈壮观,只是去的时候还是天真烂漫的黄毛丫头,回来却已是历尽沧桑吃足苦头的疲惫妇人。

更令人伤感的是,当年和公主一起玩耍的姐妹们,这些年依旧在长安养尊处优,如今看着太和的回归非但没有久别重逢的喜悦,还将太和视作是落难逃回娘家的可怜寡妇,甚至认为太和应该为回鹘的入侵负责。

阳安长公主、宣城公主等七位公主擅自缺席了当天的欢迎仪式,武宗分别处罚了这些公主绢300匹到100匹不等,以示警戒。颠沛流离饱受惊吓的太和公主在回到长安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了,年仅40岁左右。

李频有诗《太和公主还宫》:天骄发使犯边尘,汉将推功遂夺亲。离乱应无初去貌,死生难有却回身。禁花半老曾攀树,宫女多非旧识人。重上凤楼追故事,几多愁思向青春。

历史不应该只记住文成、金城,历史还有咸安还有太和,以及她们的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