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刺字发配后做了将军,皇帝让他洗去刺字,他一句话让皇帝佩服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今山西汾阳)父母都是农民。狄青虽出身农家,却自小学得了一身不错的武艺。狄青16岁那年,狄青的哥哥与同乡人打架,失手打伤了对方,狄青不挺身而出,主动向官员自首,声称打人的是他,地方官员将狄青抓了起来,“捕罪入京”。按照当时的制度,罪犯都要在脸上刺字,叫做“黥面”,到了京城狄青被判发配充军,没想到这一判决开启了狄青的传奇人生。

被刺字发配后做了将军,皇帝让他洗去刺字,他一句话让皇帝佩服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在西北称帝,建立了西夏国,北宋朝廷派出大军前去征讨,狄青所在部队也在其中,在与西夏交战的四年当中,狄青参加的大小战斗达到25次之多,其中负伤八次。他率领的部队多次攻城拔寨,杀死杀伤敌军无数,“收其帐二千三百,生口五千七百”,还奉命在双方争夺激烈的军事要地修筑城池、堡垒五座之多。由于勇猛善战,军功卓著,狄青的地位和名气也随之上升,很快就被提升为高级将领。

在担任高级指挥官以后,狄青在战斗中经常身先士卒,但平时却坚持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因此深得士卒的爱戴,他的军令也能够被不打折扣地贯彻执行。

被刺字发配后做了将军,皇帝让他洗去刺字,他一句话让皇帝佩服

在皇祐四年,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起兵造反。他自称仁惠皇帝,大肆举兵反叛。短短数十日就几乎占领了广西广东全境。大宋朝廷十分恐慌,先后派杨畋、孙沔、余靖等人领兵征讨,然而却都是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狄青见状主动请缨,狄青率领大军前来平叛,不出三月顺利打败叛军,斩首数千,叛军首领死于乱军之中(青登高山,执五色旗,麾骑兵为左右翼,出其后,断蛮军为三,旋而击之。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右者复左,左者复右,贼不知所为。贼之标牌军,为马军所冲突,皆不能驻,枪立如束,我军又纵马上铁连枷击之,遂皆披靡。智高焚城遁去)。

后来他官越做越大,有一天宋仁宗曾经亲自下诏给狄青,说他脸上的刺字不雅,有失体统,让他用药给弄掉。然后狄青一番话让让皇帝很佩服,他说:皇帝陛下之所以提拔我不是因为我的门第出身,而是看在我薄有军功的份上。我能够有今天的地位,很大程度还是受了这个刺字的激励,现在请允许我保留这个刺字,这样还可以收到激发下级士卒奋勇杀敌的功效,皇帝听了对他大为赞赏。

被刺字发配后做了将军,皇帝让他洗去刺字,他一句话让皇帝佩服

但是,从一个发配刺字的罪犯到大将军这一路他走的太顺了,功劳太高了,自然引起了大臣们的猜忌和嫉妒,欧阳修就写折子参狄青,要求罢免狄青,但是却说不出什么理由,反反复复却只有一句话:国家机密不应该掌握在武将手里,这样的话太武断了。当仁宗为狄青辩解说“狄青忠臣”时,名臣文彦博一句话就顶了回去: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指赵匡胤黄袍加身陈桥驿兵变)

后来,狄青被诬陷为叛臣被迫离京,出判陈州。临走之前,狄青悲楚地对人说:“青此行必死。”果然,不到半年狄青即病卒于当地,曾经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一代名将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享年仅49岁。虽然后来皇帝一再的死后追封,但是一代名将就这么落寞的死了,哎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让人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