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窑洞风俗淳 椒富陈家圪崂村

民居窑洞风俗淳 椒富陈家圪崂村

韩城传媒网

民生/社会/时讯/热点

民居窑洞风俗淳 椒富陈家圪崂村

民居窑洞风俗淳 椒富陈家圪崂村

6月27日早,一场雷雨过后,我们驾车沿着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行驶10多公里,进入西庄镇陈家圪崂村。远处,高高的山头被雨后升起的云雾环绕;近处,满山遍野的花椒树为雨后的山峦披上绿装。

陈家圪崂的建村时间已无人能说清楚,对于村名的由来,93岁的村民高凤杰说,很久以前,有一姓陈大户人家来村居住,随着时间推移,陈姓后人越来越多,且因本村地处山凹之中,故称陈家圪崂。

花椒源于此村中

提起陈家圪崂村,不得不提椒树圪崂这个自然组。村民高勤全说,韩城大红袍花椒的发源地就在椒树圪崂。相传从前有一商人到陕南做生意,在秦岭半坡腰上发现一棵花椒树,便将椒树带到椒树圪崂栽植。椒树圪崂处于山凹之中,因此椒树很少受冻害和病虫害影响,加之土质合适,从此花椒便在这里扎根。

民居窑洞风俗淳 椒富陈家圪崂村

绿树掩映下的村落一角。

据原村党支部书记孙武合介绍,陈家圪崂村由9个自然组220户850余人组成,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发展花椒产业,2000余亩耕地全部栽植花椒。一般的花椒户一年采收6000多斤干椒,花椒大户一年采收16000多斤干椒,几乎每户每年能卖20万元以上。

在花椒大户王有全家门口,摆着三口用汽油桶改造的炉灶。王有全说:“我家花椒产量大,椒客也多。每到花椒采摘期,这三口灶可供家里约40个椒客吃饭。”

“每年花椒还没摘完,椒贩就来村里收购,村民基本没有存货。前年王有全家花椒产量达到16000多斤,去年略减产也卖了40多万元。花椒是我们村的金豆豆,让全村人走上了致富路。”孙武合说。

齐心修起致富路

从王有全家出来,我们看见一条近4米宽的水泥路,弯弯曲曲向前延伸,据说村民到镇上基本都走这条路。以前,这是条土路,一条羊肠小道,路面宽2米左右,仅能容纳一辆架子车通行。

民居窑洞风俗淳 椒富陈家圪崂村

拓宽、硬化后的通村路,成了村民的致富路。

2008年前后,全市进行乡村道路硬化,村民闻讯后纷纷捐钱捐物。村里集资30万左右,加上政府扶持,把7公里长的道路由2米拓宽到近4米,并进行水泥硬化。孙武合指着水泥路说:“栽植花椒让村民富裕了,买车的家庭越来越多,现在从村里开车到西庄镇只需20分钟左右,非常方便。”

节约用水好村风

据村民说,很久以前,山上曾有占地约1亩的五慈菩萨庙。该庙为砖木结构,背靠大山,坐北朝南,前殿是手持兵器的十八罗汉;后殿五座庙堂里摆放着五尊菩萨塑像,菩萨们三头六臂,脚踩各种动物,寓意驱赶妖魔,保佑一方风调雨顺。村里每年都有一次盛大的庙会,庙会期间,附近村的人都到庙里上香,观看精彩的秦腔戏。后寺庙因故被拆,材料全部用来建设学校。

仙佛住在依山而建的寺庙之中,村民住于依山而成的土窑之内。走进村民高选学家,两边是四间小平房,穿过中间的主平房,只见高选学正盖着薄被躺在土窑里的炕上。“虽然盖了平房,但我一直住在土窑洞里。这里冬暖夏凉,夏天不用空调,冬天不要暖气,住着比平房舒服,村里大多数人都住在窑洞里。”高选学笑着说。

村民盖平房的主要目的是储物、晒椒和收集雨水。由于陈家圪崂处在大山之中,打水井特别困难,多年来,村民把收集来的雨水用于饮用和生活。之前利用地面收集雨水,盖平房后可将平房顶上的雨水通过管道收集到水窖之中。因一年四季的用水全部来自水窖,所以大家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雨水,他们把一盆水用作洗菜、洗锅、洗拖把等,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一直传承下来。

新时代的好生活

2016年,村里精准识别出5户贫困户,目前2户因学致贫家庭已脱贫,剩下3户因病致贫家庭全部享受国家全面扶贫待遇。2017年,村里在原村委会的基础上新盖房屋160多平,建成陈家圪崂幸福院,内设休息室、活动室、灶房、饭厅、浴室等,让村民老有所依。临近中午,两位老人正在幸福院休息室聊天:“这里的饭真不错,天天不重样。”“有了幸福院不用做饭,还可以吃到想吃的,娃们不在家也放心,这日子真美。”

民居窑洞风俗淳 椒富陈家圪崂村

村民王有全在花椒地里锄草。

对于日子越过越好的村民来说,花椒是全村致富的希望。2014年,市花椒研究所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现场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帮助村民掌握花椒栽植补植、精细修剪等技术,提高花椒的产量和质量,并在村里建立花椒基地。2017年9月,陈家圪崂村被合并到楼枝村。谈到今后的发展,面对满山遍野的花椒树,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陈存朝告诉记者,今后将加快花椒品种更新换代,让村民掌握先进的花椒培育技术,在现有花椒产业基地的基础上扩大规模,紧跟全市花椒发展形势,助推全市花椒产业发展,提升全村村民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