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技擊的負重練習

中西方體育的共同之處在於都要用氣力,其實,傳統時代的武術對於勁力的訓練,決不亞於今天的現代體育,只不過形式不同罷了。武術的力量性訓練大多是負重練習,如舉石擔子,相當於現代體育的舉重;舞石鎖,又很像現代的壺鈴;把玩的太極球,就像現代的實心球。此外,還有耍“樣刀”,樣刀者,並不是戰場上實用的兵器,而是訓練氣力的器材,輕者幾十斤,重者百數斤,甚至數百斤。

熱兵器在戰爭中普遍使用後,冷兵器除了表演性的藝術價值外,就不再具備實戰中的應用性價值了。然而冷兵器在各門拳術中,還扮演著負重練習的角色。近幾十年來,由於單一地強調套路性,器械也就完全蛻變為僅有表演的作用了。表演時如果器械太重,就會影響身段的靈活。這樣,槍、棍細得像釣魚竿,九節鞭像一根小鐵鏈,刀、劍、大刀則薄如紙張,舞動起來雖嘩嘩作響,實則華而不實,不能說明功夫如何,於技擊沒有太多意義。

太極拳是技擊的,技擊當然離不開力氣,在這方面,太極拳和其它功夫並沒有區別。以八卦掌的器械來說,單劍可達三四斤,單刀可達七八斤。梁式八卦掌傳人李子鳴的弟子張全亮先生在《八卦掌精要》一書中,也談到過八卦掌的負重行走練習,譬如腿上綁沙袋、穿鐵鞋等,這是下肢的負重練習;上肢負重練習也有辦法,就是先用粘土和泥做成土坯,在土坯未乾時先以指插孔,泥塊由小到大,曬乾後以掌指挑著走轉,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這些都是土辦法。

太極拳技擊的負重練習


八卦掌、形意拳如此,太極拳也是如此,武術的各門派都有類似的練法。從技擊的角度來看,負重練習對於有志於太極拳技擊者是必要的,器械練習都可以作為負重性練習,像舞大刀、抖大槍等。趙堡太極拳和陳氏太極拳,都和別家功夫一樣以器械作為負重練習。

據說,陳照奎先生並不重視陳氏太極拳中的器械練習,他甚至很晚才學習陳氏太極劍,但家中卻備有石擔子、實心球、纏絲槓等,還傳有擰轉水缸、擰太極尺等功法。可見,太極拳功夫的負重練習也是“法無定法”,完全可以因人而異,只要在練習中圍繞著太極拳的技術要求,是可以相機行事的。以上所說的都是傳統的練習方法,也是很有效的。

太極拳技擊的負重練習


然而對於一般練習者,並不容易弄到一杆大槍,有重量的大刀亦不可得,也不可能找一個水缸轉來轉去,即使能夠土造一個,也不甚雅觀。現代健身器械卻可以垂手而得,適於太極拳負重練習的啞鈴花樣品種就很多,既有固定重量的,也有從2公斤遞增到15公斤的。太極拳功夫的負重練習當然不是健美的練法,也不是在複雜的套路中負重,而是在簡單的練習中進行負重。這樣的練習,器材雖是現代的,雙手練習也能夠取得均衡效果,內容卻依然要依據傳統的需要。

太極拳技擊的負重練習


至於負重訓練所採取的動作,在陳小旺先生著《世傳陳氏太極拳》和馮志強先生著《陳氏太級拳精選》,有許多關於徒手雙臂纏絲勁的基本練習,這些練法對於套路中的纏絲勁表達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可以用來進行負重練習。所謂順逆纏絲,不外乎是單臂或雙臂在沉肩墜肘之下向各個方向的繞環,負重情況下的順逆纏絲動作越簡練越好。當練習者徒手拳架有了較紮實的功夫後,就可以負重訓練這些纏絲勁基本功,甚至可以把套路中的單式動作,例如雲手等,抽出來進行負重單獨練習。以這樣的方法,即使是沒有大槍、大刀,或太極的其它負重器械,對於提高技擊和運動水,同樣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健美運動的訓練方法是單一的某一塊肌肉練習,練出來的肌肉雖然很發達,但對於太極拳技擊來說,是沒有多 大意義的。

健美訓練單一訓練某塊肌肉,負荷也比較小,太極的負重練習不追求某塊肌肉的發達,是肌肉群的綜合性訓練,負荷就比健美訓練大一些。至於負荷的重量到底以多大為宜,可以參考健美運動的一般規定,就是一個動作如果不能反覆完成6次,那就是太重了;如果超過了15次,那就是太輕了。動作的式樣不宜多,大概有幾種即可。每一個動作一組做10次以上,兩組之間休息一下,連續做3至5組之後,再做下一個動作。在負重練習中,運動中呼吸與蓄髮開合尤其重要,只有做到氣與力合,才能夠內外協調。這樣的練習如果能夠每天堅持,增長力量很快,可以彌補單練套路的不足。這樣的練習對於一般中老年健身者有沒有意義呢?回答也是肯定的。北京電視臺曾介紹一位從60歲開始練習健美的人,十多年後的70多歲,健美練習使老人的肌肉非常發達健碩。既然老人可以練健美,從事太極拳套路練習的一些中老年人,為什麼不可以搞一點負重練習呢?可見這是一個觀念問題,只要掌握好運動量,循序漸進地進行練習,相信對於改變練套路時的上肢虛浮現象,提高運動以及健康水平則是有益的。

太極拳技擊的負重練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