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坡風情之:不一樣的彝族

白彝Vs紅彝

那坡的彝族,出自古羌人,因為戰亂,歷盡艱難遷徙南來,漸漸脫離古羌族成為另一個民族。

其中白彝稱為"曲夥",主要居住在城廂鎮的達臘、念畢、者祥村,每年的二月初十為補年節,四月初十為跳弓節,這些節日和節日裡的活動是其他地區所沒有的,所以很有本地的民族特色。

但 如果要說廣西境內哪個民族支系的人數最少,那得首推紅彝,只有最少,沒有之一。

目前紅彝只有40多戶260左右人口,居住在面良村的坡伍屯,坡伍屯是這裡唯一的彝族村寨,分上屯和下屯兩個部分,之間有一百米的村道相連。

紅彝稱之為"諾",也有將其併入花腰彝,據稱是古南詔國的後裔,歷史上也曾將白彝和紅彝稱為"白倮倮"和"紅倮倮",難怪當地苗族也稱他們為倮倮族。每年三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按天干地支推算,逢辰日便是紅彝的求雨節。

那坡風情之:不一樣的彝族

白彝服飾

那坡風情之:不一樣的彝族

紅彝服飾

那坡風情之:不一樣的彝族

白彝的祭祀活動

那坡風情之:不一樣的彝族

服裝很有特色

那坡風情之:不一樣的彝族

正因為以白為美,服裝也以白色為主調,所以稱為白彝

那坡風情之:不一樣的彝族

那坡風情之:不一樣的彝族

那坡風情之:不一樣的彝族

一年一度的跳弓節

那坡風情之:不一樣的彝族

那坡風情之:不一樣的彝族

那坡風情之:不一樣的彝族

那坡風情之:不一樣的彝族

紅彝的老人們平時還是喜歡穿本民族服裝

那坡風情之:不一樣的彝族

村裡還有一些老房子

那坡風情之:不一樣的彝族

那坡風情之:不一樣的彝族

可愛的紅彝小朋友,都是姓植

那坡風情之:不一樣的彝族

那坡風情之:不一樣的彝族

小馬姑娘

那坡風情之:不一樣的彝族

那坡風情之:不一樣的彝族

那坡風情之:不一樣的彝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