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纯金在于成色足而不在分量,圣人在于纯乎天理而不在才智

有一天,学生蔡希渊问王阳明先生:“人固然可以通过学习成为圣人,但是,伯夷、伊尹和孔子相比在才智上终究有所不同,孟子把他们同称为圣人,原因何在?”

王阳明先生说:“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因他们的心纯为天理而没有掺杂丝毫人欲。犹如纯金之所以为纯金,是因它的成色足而没有掺杂铜、铅等杂质。人心纯为天理时才能称为圣人,金到成色充足时才能称为纯金。”

王阳明:纯金在于成色足而不在分量,圣人在于纯乎天理而不在才智

网络图片

“然而,圣人的才智也有大小之分,正如金的分量有轻有重。尧、舜好比万镒的纯金,文王、孔子好比九千镒,禹、汤、武王有七八千镒,伯夷、伊尹则为四五千镒。他们的才智虽然各不相同,但在心纯为天理方面是相同的,所以他们都可以称为圣人。仿佛金的分量不同,但只要成色十足,都可称为纯金。把重五千镒的纯金熔入重万镒的纯金之中,成色相同;把伯夷、伊尹和唐尧、孔子放在一块,他们的心都纯为天理。之所以为纯金,在于成色足而不在分量的轻重;之所以为圣人,在于纯乎天理而不在才智大小。”

王阳明:纯金在于成色足而不在分量,圣人在于纯乎天理而不在才智

网络图片

“因此,即使是普通人,只要肯学习,使自己的心纯为天理,同样可成为圣人,比如重一两的金子,和重万镒的金子相比,分量的确相差很远,但就其成色十足而言,则是毫不逊色的。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根据就在于此。学者学习圣人,只不过是去人欲、存天理罢了,好比炼金以求得成色充足。金的成色离足赤相差不大时,功夫可节省很多,容易成为纯金。成色越差,冶炼就越难。人的气质有清纯浊杂之分,有中等以上、中等以下的区别,对于圣道来说,有生来就知道并且能自然去实践的人,有通过学习才知道并能顺利实践的人。资质低下的人,必须是别人用一分力,自己需用百分力;别人用十分力,自已需用千分力,但他们最后在心底所取得的成就则是相同的。”

王阳明:纯金在于成色足而不在分量,圣人在于纯乎天理而不在才智

网络图片

“后世之人不理解圣人的根本在于心体纯是天理,只想在知识才能上力求做圣人,认为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会,我只需把圣人的许多知识才能一一学会就可以了。因此,他们不从天理上下功夫,白白浪费精力,从书本上钻研、名物上考究、从形迹上推理。这样,知识越渊博,私欲反而越滋长,才能越高而天理越被蒙蔽。正如同有的人,看见别人有万镒纯金,却不肯在成色上冶炼自己的金子以求无逊于别人的金子,而只妄想在分量上赶超别人的万镒,把锡、铅、铜、铁都掺杂进去,如此一来分量是增加了,但成色却越来越低下,炼到最后,不再是金子了。”

王阳明:纯金在于成色足而不在分量,圣人在于纯乎天理而不在才智

网络图片

这时徐爱在一旁说道:“先生这个比喻,足以击破世儒造成的圣道支离破碎的困惑,对后来的学者大有裨益。”

先生又说:“我们用功,只求每天减少,不求每天增加。减去一分私欲,便是恢复一分天理,这样多么轻快洒脱,多么简捷易行啊!”

王阳明:纯金在于成色足而不在分量,圣人在于纯乎天理而不在才智

网络图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