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評出2016年十大科學突破

科技日報華盛頓12月22日電 (記者劉海英)美國《科學》雜誌22日公佈了其評選出的2016年十大科學突破。引力波的發現再次成為焦點,被選為今年頭號科學突破。

《科學》雜誌特約撰稿人阿德里安·曹撰文稱,“時空漣漪”的發現,震驚科學界,不僅證實了100年前愛因斯坦的預言,也給科學家們40年的求索之旅一個完美結局。但故事並未結束,引力波的發現改變了科學的面貌,一個新的學科——引力波天文學將因此誕生。

不久前,英國《物理世界》雜誌評選的十大年度突破中,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科學家團隊就因其“革命性地首次直接觀測到引力波”而獲得年度突破大獎。此次引力波的發現被《科學》雜誌選為年度頭號突破也算是實至名歸。但與官方評選結果不同,《科學》雜誌讀者網上投票選出的2016年頭號科學突破則是:人類胚胎體外發育的時間提高到近2周。

《科學》雜誌評出的另9項突破性科學成就包括:

在太陽系近鄰比鄰星的宜居帶發現小型岩石行星——比鄰星b,人類對茫茫星空的探索有了新目標;圍棋程序“阿爾法狗”擊敗人類高手李世石,成為人工智能發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小鼠研究證實殺死老化細胞可讓其更健康長壽,人類“返老還童”夢想有朝一日或可實現;大猩猩也具有辨別他人慾望、意圖的能力,人類不再是唯一會“讀心術”的哺乳動物;蛋白修飾技術發展到新階段,設計蛋白成為可能,將推動新材料和新藥物開發;在實驗室人工培養出功能正常的小鼠卵細胞,未來“試管嬰兒”技術或具有新的含義;多項研究表明非洲智人的一波“出走潮”即讓人類遍佈全球,學界關於智人如何“走出非洲”的爭論有了新答案;納米孔測序技術“修成正果”,便攜式測序設備讓基因測序更簡便易行;用原子層沉積技術造出可見光全光譜超材料鏡頭,從顯微鏡、照相機到手機屏幕,新技術用途廣泛讓人期待。

人類直接探測到引力波入選2016年十大科學突破,簡直毫無懸念。有科學家將這次事件稱為“世紀大發現”,並將其重要性與電磁波的發現相提並論。19世紀末,德國科學家海因裡希·赫茲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此後100多年電磁波徹底顛覆了人類的生產生活。今後100年引力波將給我們帶來何等驚喜還難以給出詳細答案。如果未來人要評選21世紀十大科學突破,相信引力波依然是焦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