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將軍最讓人感動的友誼,中將和少將相約死後埋在一起!

咱今天要介紹的這位開國中將,名叫曠伏兆,他跟一位少將的友誼,讓人很感慨,這樣的友誼,在今天已經很難見到了。

咱先來介紹一下曠伏兆這個人。

開國將軍最讓人感動的友誼,中將和少將相約死後埋在一起!

曠伏兆1914年生於江西永新縣,14歲就參加了紅軍。在長征時期,曠伏兆還救了一位元帥的命。

那是1936年10月,三大方面軍在甘肅會師,一天早上,國民黨軍的飛機在天上看到地面上有一支紅軍,就丟下炸彈狂轟亂炸,其中有一顆炸彈就落在劉伯承和夫人汪榮華身邊,劉伯承頓時渾身是血,從山上滾落了下去。

敵機還在繼續轟炸,曠伏兆有一萬個理由趕緊撤退,但他看到劉伯承滾下山後,二話不說,立刻也跳下山去,給劉伯承止住了血。然後,曠伏兆又爬上山,和另外一名戰士找來皮帶和綁腿接起來當繩子用,扔到下面,再由幾個人把劉伯承拉上了山,救了劉伯承一命。

很多年後,劉伯承還念念不忘曠伏兆和戰士們的救命之恩,經常讓孩子去看望曠伏兆。

開國將軍最讓人感動的友誼,中將和少將相約死後埋在一起!

到了抗戰時期,曠伏兆的一個發明更是讓世人驚歎。什麼發明呢?就是地道戰。

百團大戰打響後,引起了日軍的極大恐慌,開始對華北地區展開大掃蕩。當時曠伏兆正擔任冀中第10軍分區政委,10分區所負責的霸縣、固安、雄縣、大興一帶,正是日軍掃蕩的重災區,老百姓深受其害。

如何在劣勢的情況下打鬼子呢?曠伏兆也沒什麼好辦法。

有一次,他去楊莊辦事,沒想到來了好幾百鬼子兵。大家分散突圍,曠伏兆帶著十幾個同志藏在一戶老鄉家的雞窩棚下一個狹窄地洞,當地百姓稱這種藏身洞為“蛤蟆蹲”。曠伏兆就這樣蹲了三個小時,結果鬼子也沒有發現他們,失望而歸。

曠伏兆發現,這裡家家都有這樣的“蛤蟆蹲”,他就想:如果把這些“蛤蟆蹲”在地下通道連接起來,那就是一座地下長城啊,鬼子根本找不到。

曠伏兆覺得這辦法不錯,立刻號召鄉親們連接“蛤蟆蹲”,實現“家家通”。至於地上的隱蔽,曠伏兆也用木匣子鋪上土,蓋在地洞上面,輕易發現不了。

退一萬步,就算鬼子發現了,曠伏兆也有後招:他讓大家在地道里設置機關,可以放火、灌水、放毒氣,只要鬼子敢進來,一個都別想活著出去!

開國將軍最讓人感動的友誼,中將和少將相約死後埋在一起!

這就是聞名天下的“地道戰”的由來,曠伏兆就是發明者。

好了,簡單介紹完了曠伏兆,咱再來說說他跟另一位少將的友誼。

這位少將名叫劉秉彥,曠伏兆擔任冀中第10軍分區政委的時候,劉秉彥就是軍分區司令,兩人配合非常默契,也結下了不一般的友誼。

1945年6月,曠伏兆的一位戰友任子木受傷,為了照顧他,曠伏兆和劉秉彥跟他睡在一起。但有一天早上,曠伏兆醒來後,推了推睡在旁邊的任子木,卻發現,任子木已經沒有了反應。

將任子木安葬後,曠伏兆和劉秉彥非常傷感,昨晚還睡在一個炕上的人,早上起來就沒了,劉秉彥說:“我們倆以後死了,要一個埋在大清河岸,一個埋在永定河岸,繼續為人民站崗。”

曠伏兆說:“不行,那樣我們離得太遠了。如果我們犧牲了,就埋在一起,清風明月共一丘。”

劉秉彥一拍巴掌,說:“好,就這麼說定了,旁邊還要栽一棵松樹,象徵我們的友誼長青。”

1996年6月4日,曠伏兆在北京病逝。當時已81歲高齡的劉秉彥聽說後,不顧家人的勸阻,親自趕來參加曠伏兆的葬禮,把他安葬在河北雄縣米家務烈士陵園。

開國將軍最讓人感動的友誼,中將和少將相約死後埋在一起!

兩年後,劉秉彥也去世了,按照他的遺囑,家人把他的骨灰也安葬在了那座烈士陵園,曠伏兆的墓在碑南邊,劉秉彥的墓在碑北邊,相隔只有幾米遠。

開國將軍最讓人感動的友誼,中將和少將相約死後埋在一起!

在兩位老將軍的墓側,一棵常青松挺拔佇立,鬱鬱蔥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