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名將林鳳祥

林鳳祥(1825年—1855年),太平軍北伐名將。清道光年間,地方官府巧立名目,隨意向壯民增派捐稅,並四處出告示,聲言如有違抗則捕殺。壯民負田租沉重,苦不堪言。當時有人描寫農民受剝削的狀況是:“六月新債催,十月新租急,兩禾造谷穰穰,終歲無一粒”;“八百苗疆亭甲差,散為官司三十六,隊隊狐行而虎威,村村騎馬又食肉。騎馬食肉鋤頭錢,鋤到七鋤噫可憐。(土人鋤地有諺雲:一鋤供官、二鋤供吏、三鋤甲差、四鋤皂隸、五鋤六鋤頭人把事,七鋤鋤到自家的)。鬱郁菁林成黑地,漫漫煙瘴無青天。”(黃正體:《帶江園詩草》,載《太平天國革命時期廣西農民起義資料》第41頁)。所謂“土人”,就是指壯、瑤等少數民族,他們多居在山區,在地主豪紳和官吏的沉重盤剝之下,“因是鬻及兒女者,往往有之。斯山居之農所常見也”。(民國《桂平縣誌》卷29)這就是廣西眾多壯、漢、瑤族雜居區地主剝削農民的狀況。

太平天國名將林鳳祥

武緣縣旱地雖多但田地少,在農耕又封閉的封建社會,田地多才能自給自足,壯民還受地主剝削、壓迫更重,百姓苦不堪言。道光二十四年(1844)夏天,洪秀全、馮雲山從廣東到桂平、貴縣一帶從事革命的組織宣傳活動。在紫荊山區創立拜上帝會,宣傳上帝、基督教的人人平等思想,宣傳客家(人)、本地(土人)一家,團結起來滅妖精(清朝官吏),得到壯族和其他各族人民的擁護,他們紛紛加入拜上帝會。壯族人林鳳祥、李開芳也不願忍受剝削和壓迫,與十幾個青年人一道棄家離鄉,滿腔熱血,投奔桂平紫荊山,參加拜上帝會。咸豐元年(1851)1月11日,林鳳祥、李開芳等參加舉世聞名的金田起義。這次起義是漢、壯、瑤等族人民共同發動的,它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林鳳祥和李開芳自參加太平軍後,在前軍主將蕭朝貴的率領下,帶頭衝鋒陷陣,攻城奪寨,屢建戰功,在永安建制時,林鳳祥被授為御林侍衛、李開芳為金一總制。太平天囯壬子二年(清文宗咸豐二年,1852)4月,林鳳祥、李開芳隨軍從永安北上,6月進入湖南,佔道州,連克江華、永明、桂陽州、郴州等。9月11日,太平軍進抵長沙城下,林鳳祥搶佔城南高峰,踞高發炮轟擊,清軍大潰。李開芳率部入長沙城與清軍展開激戰,殺死清兵數千人。由於林、李堅毅果敢,驍勇善戰,林鳳祥被提為土官正將軍,李開芳也被提為金一正將軍。12月2日,太平軍攻克益陽,楊秀清命令林鳳翔、李開芳率領先鋒部隊攻打嶽州和漢陽,僅10天時間,就佔領了湖北重鎮漢陽。因卓著戰功,林鳳祥升為殿左一指揮,李開芳升為殿右二指揮。

太平天囯癸好三年(清文宗咸豐三年,1853)1月12日,太平軍結船為橋,跨長江向武昌進攻。林鳳祥在李開芳的配合下帶領先遣隊埋地雷,炸燬文昌門,入城與清軍展開激烈的巷戰,擊潰了清軍,佔領了武昌城。同月14日,東王楊秀清升林鳳祥為殿左一檢點、李開芳為殿右二檢點。不久,“天王”洪秀全又加封林鳳祥為天官副丞相、李開芳為地官正丞相。2月9日,太平軍分水陸兩路揮師東下。林、李受命統領陸路大軍,速克九江、銅陵、蕪湖、太平府、和州等地。3月中旬,太平軍包圍南京城,李開芳率部攻克聚寶門入城。3月19日,攻佔南京。

太平天國名將林鳳祥

太平軍定都南京之後,驍將林鳳祥、李開芳奉命率部東進,4月初攻克揚州。5月,林、李統率太平軍兩萬餘人,從揚州北伐,目標直搗清王朝的心臟北京。經儀徵攻入安徽,連克滁州、鳳陽等地。6月,在皖時得到捻軍的配合,挺進河南,大攻河南巡撫陸應谷所部4000餘名清軍,繳獲火藥1萬餘公斤,佔領了豫東重鎮歸德府。後包圍開封,紮營在朱仙鎮。從朱仙鎮西進,時逢暴雨,平地水深盈尺,經中牟、鄭州、滎陽到鞏縣,在鞏縣洛河得到當地百姓支持,利用民船渡過黃河。9月,太平軍挺進山西,旋又折回河南,由武安東進直隸,29日攻克臨洛關,大敗直隸總督訥爾經額所部清軍1萬餘人。進而揮師北指沙河、任城、藁城、深州等地。10月13日,直逼保定城南30公里的張登鎮,北京大為震驚,京城內官紳3萬多戶逃出。

捷報傳至天京,合朝喜慶,封林鳳祥為靖胡候、李開芳為定胡侯。咸豐帝急令惠親王錦愉、科爾沁王僧格林沁負責京畿防務,帶兵堵截。由於太平軍轉戰千里,兵員不斷損耗,糧食彈藥供應不上,戰鬥力大大減弱。林、李雖盡了最大的努力,終因孤軍深入,未能突破保定清兵的防線,只好改變從保定直取北京的計劃,決定沿滹河東進,從晉州、深州、獻縣、滄州一帶進佔天津,再從天津側翼橫插北京。10月29日,太平軍攻克了距天津僅40裡的靜海縣和獨流鎮。天津知縣謝子澄組織地方團練4000餘人抵抗,並掘開南運河堤岸,使天津城外成為湖澤,太平軍攻勢受阻,只好退守靜海,與清軍對峙3個多月,攻勢受挫,漸入困境。

太平天國名將林鳳祥

林、李所部由於斷絕了與天京的聯繫,又得不到糧食冬衣的接濟,處境十分艱難。太平天囯甲寅四年(清文宗咸豐四年,1854)2月5日,主動南撤,退踞阜城,又受清軍重重包圍。5月,林、李率部從阜城突圍至連鎮,挾運河固守以待授軍。時聞援軍已北上,遂由李開芳分騎兵迎接,行至山東高唐州,知援軍已在山東臨清潰散,李開芳部被圍於高唐州。翌年2月中旬,清軍急攻連鎮,林鳳祥督師苦戰,屢創敵軍。但因長期缺糧,軍士羸餓至不能舉戈矛,連鎮失陷。3月,林鳳翔率餘部6000多人突圍,不幸中箭受傷被俘,解送北京。3月15日(一說13日),在北京被處以磔刑,壯烈獻身。就義時,“刀所及處,眼光猶視之,終未嘗出一聲”。終年30歲。太平天囯壬戌十二年(清文宗同治元年,1862),太平天國追封為求王(系銜:殿前夏季電察天軍頂天扶朝綱求王協千歲)。

清軍進攻連鎮時,李開芳聞訊率部南歸增援。3月17日,李自高唐州突圍,至平縣馮官屯駐兵抗拒清軍。清將僧格林沁引運河水灌馮官屯,李部以700之兵對抗清軍萬餘之眾堅守40天,終因眾寡懸殊,不能久守。5月28日,李開芳選派勇士130人詐降入僧營,準備裡應外合突圍,不料被僧格林沁識破,全部慘遭殺害。後李開芳率部百餘,泅水突圍被俘,解送北京。6月11日在北京被害,終年約40餘歲。太平天囯壬戌十二年(即清穆宗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太平天國追封為請王(系銜:殿前春季電察天軍頂天扶朝綱請王合千歲)。

太平天國名將林鳳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