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国际」民族命运|刘少奇家谱30余年涨万倍

上世纪70年代末,湖南省图书馆收集到了18本刘少奇这支的家谱,当时,图书馆只花了10多块钱,30多年过去,该套家谱的价格飙涨近万倍,“没有大几万块钱肯定收不到。”

据湖南省图书馆家谱收藏中心主任寻霖介绍,收集、研究家谱已经成为新热点。

3百个姓氏 | 4万册家谱

昨日上午,柳姓的三位老人来到省图书馆家谱中心,他们查阅了3个小时,看了5套柳氏家谱,结果有点失望,“柳宗元和我们的关系还是没搞清楚”。虽然收获不大,但他们始终认为“慎重追远”是炎黄子孙共同的特性,“仍然不虚此行”。

据寻霖介绍,像这种来收藏中心“认祖”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年龄结构渐趋年轻化,中心去年接待1000余名读者,省图书馆收藏中心目前收集了4万多册家谱,包含300多个姓氏。

收藏中心的“镇馆之宝”是一本明朝万历年间修撰的朱氏家谱,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寻霖是前几年在清水塘文物市场偶然得到的,当时一个50多的农民把它混在一堆杂书中准备出售,寻霖看到后如获至宝,马上从农民手中购买下来。

寻霖称,这么一份古老的家谱很有意义,从它身上我们隐约看到当年的状况,对考古、历史等研究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一本家谱写明了抗战时期家族死了多少人,我们就能据此推测出当年侵华日军的暴行”。

有些姓氏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

“某些家谱中,我们还能看到人性的虚荣。”寻霖笑着说,在湖南300多个姓氏里,如果单按家谱追根溯源,好像都是从外省迁来的,实际上,有些姓氏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比如“义”,在《湖南氏族源流》中,清楚地记载着:从山东济南府平原县迁入湖南。但按寻霖的研究,“义”姓应该是湖南“土著”,“家谱的记载和正史有出入。”

按寻霖的推测,造成这些“是湖南人而不承认是湖南人”的现象,其实是一种虚荣心理在作祟,清代之前,湖南并没有出现过大人物,有些人家编修家谱时,就特意攀附外省同姓的名人,以此给家族“镀上层金”,实际他们都是真正的湖南人。

刘少奇家谱30余年上涨近万倍

家谱的历史、名人效应等因素对家谱的价值产生很大的影响。据寻霖介绍,上世纪70年代末,省图书馆收集到了18本刘少奇这支的家谱,当时,图书馆只花了10多块钱,30多年过去,该套家谱的价格飙涨近万倍,“没有大几万块钱肯定收不到。”

「家谱国际」民族命运|刘少奇家谱30余年涨万倍

寻霖说,图书馆里收藏的家谱一般通过两种形式获得,民间捐献和图书馆自行购买,他鼓励民间的家谱最好能放到图书馆收藏,“这里的藏书条件要好得多”,这也是为了抢救文化。

「家谱国际」民族命运|刘少奇家谱30余年涨万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