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三伏灸正當時!

冬病夏治,三伏灸正当时!

冬病夏治是我國傳統中醫學的重要特色療法,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素問·六節髒象論》中“長夏勝冬”的剋制關係發展而來的中醫養生治病指導思想。冬病夏治是對於一些在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給予針對性的治療,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使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病症減輕或消失,是中醫學“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預防觀的具體運用。

冬病夏治,三伏灸正当时!

“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也是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的時候,三伏時節人體經脈氣血運行充盈,穴位最為敏感;艾為純陽之物,在陽氣最旺盛之時施“三伏灸”,可將雙重陽氣作用於體內滲入經絡,通過經絡的氣血直達病所,最大限度地祛風祛寒,祛除體內沉痼,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預防舊病復發或減輕其症狀。生薑味辛、微溫、無毒、有驅寒、止嘔、發汗、止咳、止反胃等功效。因此在炎熱的夏季、利用生薑排汗降溫、提神的作用,可以緩解疲勞、乏力、厭食、失眠、腹脹、腹痛等症狀。

三伏灸的適應症

1、呼吸系統疾病:反覆感冒者、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咳嗽等。


2、骨科疾病: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肌勞損、膝骨關節病等。

(冬病夏治可溫陽、助陽、驅除寒邪、溫通經絡、化痰活血,從而起到治療骨科疾患,並預防其在冬季發作的效果。)


3、消化系統疾病:虛寒性的胃脘痛、消化不良、慢性腸炎、腹瀉等。

(趁著夏天陽氣最足的時候來進行“冬病夏治”,則能起到溫陽、助陽、驅除寒邪的效果。)


4、婦科系統疾病:痛經、月經不調、慢性盆腔炎等。

(通過冬病夏治,可溫陽、助陽、驅除寒邪、活血而治療婦科系統疾病。)


5、調理治未病:各種體虛、寒症、乏力者。

2018年三伏灸時間

引伏灸:7月9日~7月16日(每伏第一天開始最佳)

初伏灸:7月17日~7月26日(每伏第一天開始最佳)

中伏灸:7月27日~8月15日(每伏第一天開始最佳)

閏中伏灸:8月16日~8月25日(每伏第一天開始最佳)

末伏灸:8月26日~9月4日(每伏第一天開始最佳)

常用取穴

1

後天之本,氣足之源——足三里

冬病夏治,三伏灸正当时!

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按壓有明顯的酸漲感。

足三里是胃下合穴,具有燥化脾溼,生髮胃氣的功效,是人體穴位中運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

2

任脈穴位——關元

冬病夏治,三伏灸正当时!

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三寸。

關元穴是小腸經的募穴,位於下焦,內有腎臟、小腸、膀胱、婦胞宮、前列腺等臟腑組織,故有統治三陰經、任脈諸經疾病。具有補腎壯陽、溫通經絡、理氣和血、補虛益損,補一身之元氣的功效。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為保健要穴。

3

人體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神闕

冬病夏治,三伏灸正当时!

神闕,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肚臍眼”,為人體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

本穴喜灸而禁針刺,能溫通元陽、復甦固脫、調和脾胃、益氣養血。對消化不良、腹洩、下痢、虛喘等有防治作用。還有提高免疫力、調節臟腑功能,延緩衰老的作用。

4

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中脘穴

冬病夏治,三伏灸正当时!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上4寸。

中脘穴為腑會穴,同時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對於六腑的功能均有調節作用。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尤善胃腸各種疾病如胃痛、腹痛、腹脹、嘔吐、反胃、食不化、腸鳴、洩瀉、便秘等。

5

大椎——人體最大的穴位

冬病夏治,三伏灸正当时!

大椎穴屬督脈,有諸陽之會和陽脈之海之稱,有益氣壯陽的功效。可以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大椎穴對於項背畏寒,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頭脹、頭暈,伏案或低頭過度不適、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三伏灸時應注意的事項:

1.部分病人貼藥後皮膚出現潮紅或小水皰等是正常現象,若去藥後灼熱感仍甚者,可塗以少 許蘆薈膠;

2.若已出現小水皰破裂而引起感染者,應及時就醫;

3.灸療後4個小時內嚴禁用生冷水沖洗;

4. 治療期間避免食用辛辣、生冷、油炸食物,避免感冒,謹慎房事;

5. 貼藥不能長於8小時,出現小水皰者應及時拆去藥物;

6. 孕婦、血證、結核、皮膚潰爛及各種實熱證患者慎用;3歲以下小孩不能使用。

艾灸地點:羊坊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北蜂窩醫院)

掛號:掛中醫科號到4樓中醫科開單後至410診室做艾灸,或掛號後直接到410診室開單均可。

聯繫人:

李大夫

聯繫電話:63965642/18510729412

整理:王卡拉

電話:88364205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