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众炜: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智库建言】安定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018年第6期 总第33期)

导 读

作为省直机关帮扶安定区的组长单位,省委党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眼于扶贫先扶志与扶智,去年10月在省委党校举办了一期定西市安定区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示范培训班,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为了学习借鉴贵州经验,加快脱贫攻坚进程,如期实现脱贫目标,今年4月15日至27日,又在贵州黔南州委党校举办了两期脱贫攻坚培训班,组织安定区四大班子有关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部分驻村队长和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共160多人参加学习培训。5月18日,召开定西市安定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干部培训交流推进会。现将交流推进会上的部分发言摘要编发,供广大读者参考。

下一期,我们将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建言,敬请关注。

联系人:甘肃省委党校智库工作站 曹建民

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13669370002

赵众炜: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作者:赵众炜 中共定西市安定区委书记)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要直面脱贫现状、直击贫困源头,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其自身发展能力上狠下功夫,通过发展产业,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市场和贫困农户有效联接起来,持续增加其收入,确保稳定脱贫。

借助龙头企业的主导效应,探索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带动模式。农业龙头企业以其生产能力和拥有的技术、资金以及信用优势为核心,引导农户参与到企业产业链中,通过经营收益和务工收入,千方百计带动当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有效实现企业、贫困村、贫困户三方共赢的目的。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引领广大农民加入合作社“抱团”致富。合作社培养有一定经济实力,懂技术和有种植意愿的建档立卡户成为种植大户,通过吸纳贫困户就地就业、直接提供现金资助贫困家庭等方式,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借助扶贫项目的政策效应,探索形成“四跟进”带动模式。一是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村户走,持续加大项目投入,破解贫困户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二是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大力扶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协议,采取流转土地、吸纳生产资料、扶贫贷款入股等方式,让贫困户直接参与到产业发展各环节,拓宽贫困农户的增收渠道。三是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引导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契约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发展机械化、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现代农业,实现企业做大、合作社做强、农民增收的多重效应。四是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引导龙头企业主动顺应市场需求,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又提高产业扶贫效益。

借助易地搬迁的集聚效应,探索形成“一园生多金”带动模式。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是基础,“稳得住”是过程,“可发展、能致富”才是最终目的。着眼解决搬迁群众的后续发展问题,全力实施产业配套工程,积极推进扶贫产业园建设,稳定增加搬迁农户经济收入,形成了“一园生多金”的产业带动模式。土地流转得租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向农户支付流转费用,有效增加农户收入。劳务输转挣薪金。就近吸收贫困农户在扶贫产业园中务工,获得劳务收入。折股量化分股金。将产业扶贫贷款和退出的扶贫互助金投入到实力强、信用好、带动作用大的主体进行折股量化,农户和村集体每年按比例进行分红,既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致富门路。光伏扶贫收年金。通过建设村级光伏电站和户用光伏发电板,为搬迁的贫困农户配套并网光伏设施,除保证户用电之外,每年可领取光伏补助收入。

(来源:《甘肃日报》“智库建言”专版 2018年6月20日 信息中心/摘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