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大清亡了!日本人來告訴你爲什麼!

什么?大清亡了!日本人来告诉你为什么!

清朝為什麼會滅亡是近代史研究的熱點,唐宋變革論的認為是君主專制的興起和平民的興起,這也成為後來清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然,清朝衰亡還有更多內在原因,日本史學大師內藤湖南在《中國史通論》中從政治、經濟、文化更加深入的分析了大清衰亡的原因。

1、政治:兵力上的變遷

政治比較寬泛,內藤湖南從兵制的演變切入分析清朝滅亡的原因。

在清軍入關之前,清朝的兵制主要是八旗制度,內藤湖南認為其實在與明朝的較量中,清軍並沒有比明軍強太多,明朝的失敗不是被清軍打敗,而是因為內亂。

而且康熙年間吳三桂等的“三藩之亂”也顯示了清軍較弱,康熙能平定三番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啟用漢人大將。

但是乾隆更傾向於滿人,在位期間的征伐給滿人更多的立功機會,但是白蓮教的叛亂,暴露了八旗及綠營軍隊的腐敗與羸弱,最後,在平定白蓮教時還得主要靠的漢人鄉勇。

在太平天國叛亂時,鄉勇更是成為了主力軍,典型如曾國藩的湘軍,鄉勇的子弟關係,加上都是餉銀僱傭,反而非常團結。但是,平定叛亂後,鄉勇也成為正規軍,清朝形成了雙重兵制。

甲午戰爭的失敗,李鴻章覺得鄉勇需要新式式武器和新式訓練,成為了新軍的起源。後來袁世凱在招募和訓練新軍時,要求招找識字的人,並向日本為主的國外士官學校派遣留學生,結果,這些留學生成為革命黨。

從兵制的演變,我們可以看到清朝可謂是在自掘墳墓。

什么?大清亡了!日本人来告诉你为什么!

2、財政經濟上的變遷

明朝滅亡的一大原因就是財政,尤其是支援朝鮮戰爭的軍費和遼東抗清的軍費,開支巨大,不斷加稅,導致農民起義。

1)清朝財政收入增加的渠道

清朝吸收明朝的教訓,厲行節儉,開源節流努力增加財政收入,主要渠道如下:

① 宮廷節儉

② 火耗歸公

③ 賣後補官

④ 鹽稅關稅

清朝前期主要以財政積累為主,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礎,後續主要以財政開支為主,併為清朝的衰亡埋下了禍根。

2)、清朝財政支出增加的渠道

① 皇族增加

清軍入關時,皇族才兩千人,道光末年達到三萬人。

② 地租減少

清朝統治者注重名聲不顧實惠實行免稅,導致地租減少。

③ 物價高漲

物價高漲,通貨膨脹,那時沒有印鈔機,政府手裡的錢也貶值。

④ 銀價變化

鴉片貿易,白銀外流,銀價高漲,但是,清朝收租是收銅錢,並且匯率是固定的,也就是,收同樣的銅錢,最後換成更少的白銀運往中央。

⑤ 軍費增加

八旗、綠營,加上後來鄉勇變成正規軍,雙重兵制,導致軍費增加。

⑥ 新機構費用

晚清因為時代的需要增加了新機構,比如京師大學堂,但是國子監依然存在,重疊機構導致開支增加。

什么?大清亡了!日本人来告诉你为什么!

3、文化:思想上的演變

文化思想上主要是種族觀念的興起和尊孔思想的衰落,導致對朝廷敬畏的消失。

1)、種族觀念的興起

種族觀念的興起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因為列強入侵,中華名族的觀念興起。另一方面,清政府的無能,驅逐韃虜的種族觀念興起。

2)尊孔思想的衰落

尊孔思想的衰落,主要是因為老子、墨子的研究的興起,佛教研究的興起,教育對革命思想的普及,導致傳統儒家的觀念和秩序的衰落。

清朝的滅亡,以往我們更傾向於“衝擊——回應”說,也就是主要是因為列強的入侵,但是,內藤湖南更多從內部視角,從清朝自身的政治、經濟、文化原因分析清朝的滅亡,讓我們認識更為全面。

什么?大清亡了!日本人来告诉你为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