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战胜乙肝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8dz2307300)

支持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翁志宏

对乙肝病毒(HBV)感染者来说,学习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知识,进行科学的治疗和自我管理,是改善生活质量的必经之路。

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乙肝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

新生儿时期感染HBV,仅少数(约5%)可自发清除HBV而完全自愈,多数将形成慢性感染,病毒很难消除,将影响一生。但青少年和成年时期感染HBV,大部分可自发清除HBV(约90%~95%),少数(约5%~10%)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感染HBV后,机体6个月仍未将其清除或HBsAg阳性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HBV感染。根据HBV感染者的血清学、病毒学、生物化学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可将慢性HBV感染分为:①慢性乙肝患者;②乙肝肝硬化患者;③慢性HBV携带者。

慢性乙肝患者:只要有适应证,就应接受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要接受正规的治疗,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减少甚至避免肝硬化和肝癌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等。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目前,抗病毒治疗的常用药物包括核苷(酸)类药物和干扰素两大类,各具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病毒复制水平、经济条件和个人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抗病毒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患者在抗病毒治疗期间,应至少每3个月检测1次肝功能和HBV DNA,监测抗病毒治疗效果。治疗结束后,不论效果如何,都应该定期到医院随访观察。

乙肝肝硬化患者:积极抗病毒治疗,延缓疾病进展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结果。

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或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根据HBV DNA水平选择时机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延缓肝功能继续恶化,减少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

已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只要HBV DNA阳性,不论肝功能是否正常,都应及时抗病毒治疗,以改善肝功能,并延缓或减少肝移植的需求。

慢性HBV携带者:定期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慢性HBV携带者虽然不是乙型肝炎患者,暂时不需抗病毒治疗,但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健康人,仍应加强随访。

持续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且HBV DNA阴性者,至少每6个月进行HBV DNA、ALT、甲胎蛋白(AFP)和超声检查。

ALT正常但HBV DNA阳性者,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HBV DNA和ALT,每6个月进行AFP和超声检查,必要时作CT或MRI(磁共振)。

年龄>40岁的患者,特别是男性或有原发性肝细胞癌家族史者,即使ALT正常或轻度异常,也建议进行肝穿刺组织学检查,以确定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专家提醒:慢性乙型肝炎是进展缓慢的疾病,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年龄的增长,若不及时治疗或进行合理的管理病情,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每个HBV感染者都应加强自我管理,进行及时、规范的治疗,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努力阻止或者延缓不良结局的来临,最终战胜乙肝。

(转自 爱肝联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