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爭光推介:我們怎樣做父親

楊爭光推介:我們怎樣做父親

楊爭光推介-29-魯迅:我們怎樣做父親

孩子的教育是永遠的話題,因為孩子是永遠的。我們無法想象這個世界會沒有孩子,也無法想象我們會對我們的孩子撒手不管。即使叢林裡的動物,也有舐犢之情,不會不管不顧它們孩子的養和育。

養孩子容易,育孩子難。

在教育的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的現代社會,孩子的教育並不是越來越省心,而是越來越費心費神,當然也越來越費錢了。而這,是事實,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費心費神費錢,把心神與錢費在合適的地方。

我們不但難以改變,我們的社會在教育領域的格局,還要順應,甚至違心地順應社會對我們的要求,比如教育資源的不公平,教材是否陳舊,是否有益於孩子的心理,情感,精神健康,等等。我們即使有心,卻也無奈。我們能做的,只在我們能夠的地方有所作為。

如果是一個腐敗的社會,學校也就不會是淨土。所以,我們也不能完全放心地把孩子交給學校。

如果是一個腐敗的社會,我們的人性也不會乾淨,但我們得知道什麼是乾淨的,並讓我們的孩子知道。即使我們不希望我們的孩子與社會人事做無謂的衝撞,也須讓他們知道基本的是與非。

如果是一個功利化的社會,人性也會功利。教育也會的。我們得知道,功利並不是什麼壞東西,但一味地功利到功利化,人性就會扭曲,變態。我們得保護我們孩子的天性,儘可能不讓功利化的社會壓垮我們的孩子。

我們當然希望我們的孩子成為人傑,甚至成龍成鳳,但我們也得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被培養成人傑,成龍成鳳。我們先讓自己的心平常起來,然後,讓我們的孩子養其平常的人心,而不是龍心鳳心。以無論什麼的方式,讓他們長龍與鳳的骨肉,都可能傷害我們的孩子,與我們的“初心”適得其反。

與其望子成龍,不如教子成人——不與任何人攀比,做更好的自己。

而這些,都幾近於正確的廢話。魯迅寫於大半個世紀以前的《我們怎樣做父親》倒是集中肯又可為的實在話,且一點也不顯“陳舊”。這也是我願意推介這一篇的理由。

“我們需要的不是孔夫子,

需要的是魯迅。

——木易章句”

楊爭光推介:我們怎樣做父親

閱讀更多......

失掉的好地獄 | 頹敗線的顫動

青年必讀書 | 老調子已經唱完

這樣的戰士 | 淡淡的血痕中

臘葉 |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風箏 | 立論 | 秋夜

隨感錄四十八

魯迅:“忽然想到”(九)

夏三蟲

順便也來一篇我的《過年》

中國人的生命圈 | 死地

《野草》題辭 | 談皇帝

漫與 | 論睜了眼看 | 二醜藝術

“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給朋友的書單 | 一本大書:《美國與中國》

流氓的變遷

我要學魯迅的“乖”

楊爭光文學與影視藝術(深圳)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