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七件败家家当

我的七件败家家当

武林中人,在江湖上行走,不管做侠客还是做强人,几乎手里都有一把趁手家伙,没这东西,不但难以混出名堂,小命能否保住,都成问题。所以,武侠小说投读者所好,都会给主角们配上一副绝门兵器。祖上传的也好,机缘凑巧得到的也好,抢人家的也好,反正都要有一件,很多侠客或者强人,兵器就成了他自己的代名词,提到他名字时,须得在前面加上兵器名来修饰。

当今天下承平,形势一片大好,想要执剑走天涯,是不可能的了,弄不好行侠不成反倒被抓进去蹲班房。别说刀剑,就连一把菜刀,在很多场合也属于违禁品,不能轻易携带。周星驰有个片子,饰演一个猪肉佬,一把砍猪肉的菜刀使得出神入化。这把菜刀,就是公安部门重点关照的管制刀具。所以,生在盛世也有些不好的地方,比如不如自在地执仗刀剑,契阔恩怨。

侠士的刀剑,可以起到一种供人认知的标识作用。你挎着刀剑,在乱世中晃荡。看到的人,一般老百姓就知道你是干这行的,当然远远躲开;就算遇上同行,心里也得掂量一番,能否干得过你,也不会轻易惹事。总之,作为标识的作用,要远远大于真刀实枪打上一架的作用要强得多。所以,当侠客要紧的一条是,有没有武功其实并不太重要,但是必须时常佩戴刀剑之类的家什,作为职业标识。这东西和变压器旁贴的铭牌“高压,危险”,有同样的效果,可以减少不少麻烦。

如今,怀揣利刃快意恩仇的场景是不会有了。但有人的地方,仍然是江湖。混在这江湖里,仍要有些得意称手的家伙,不但看家,证明自己的身份和江湖地位,甚至传诸子孙后代亦无不可。比如手术刀之于外科医生,粉笔之于人民教师。有段时间,有个新江湖,盛产IT男,入此行的江湖中人,标配就是一个装着笔记本电脑的包,相互切磋比的就是谁的电脑强,跟人过招就是当场打开电脑放TPP。他修行有多深,不好说,但有段时间普通人还用不起手提电脑时,这东西是比较吓人的。

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提个手提电脑都能当绝门武器的时代,不必过分纠结。人在江湖走,不见刀与剑,但稍有不慎,仍是会头破血流,招招见血。武功极高的境界,是无招胜有招,无刀胜利刀,全凭心意用功夫。不管什么江湖,有称手家伙就好,不必拘泥于刀刀剑剑。有些小女子,往脸上喷一把香水,就能害死一个男人,这是多利害的兵器。

话是这样说,未必刀剑就真的绝迹。当今世上,起码还要一类人,要仗着刀具为生,而且合理合法,不会受到警察盘问。这便是厨师,再傻的警察都知道,厨师不拿刀来割肉,饭是吃不成的,除非愿意学老祖宗,天天吃手把全羊全猪。

我认识一些乡间游方厨子,每逢乡邻有红白之事,便组团上门主厨,置办宴席。这些厨子上门,一般不带什么家当,锅碗瓢盆,主家有什么就将就用什么。但有一样东西,必是自带,菜刀。一把或一套,别在身上,摇摇晃晃就去,当真还有一副大侠派头。别的工具,可以将就,唯独菜刀不可将就。否则,对着半扇猪肉,真不知道如何条分缕析,从何下手。厨子们对自己的刀,就像武夫们对自己的枪一样,空闲时就取出来,擦洗一把,磨一磨,务使光芒四射,拿出来使时不至于丢脸。曾见过一位很潇洒的年轻厨子,圆弧形的砍刀插在皮套里,吊在腰带上,晃晃荡荡,招摇过市,这也算是游侠好武时代留下的文化记忆吧。

刀在谁手里,便有什么属性。凶犯手里的刀,必是杀人证据;平民手里的刀,多是一件寻常的切割工具,当然也有个别用来谋杀亲夫的。厨师手里的刀,切菜,里面的名堂多了。有人入行学艺,先学三年刀工,就像当年少林寺的新和尚,先站三年桩。没有这三年刀工的基础,后面什么都是空话。当然,这是专业境界。寻常人家,也须做菜,也得动刀。有些人有异秉,天生刀工就行,看他挥舞起菜刀来,不像一个吒咤风云的大侠客,也有几分馆子里厨师的风度。但有些人,做了半辈子饭,切了半辈子菜,旁人看来,倒常常觉得他可能想不开,要割脉自尽。舞着刀咬牙切齿对付砧板上一堆食材的熊样,要多丑就有多丑。所以,到别人家,非请莫入人家厨房,盖大有可能看到主人丑模样也!

我就属于没有任何刀技的人。没有骨头的菜还好办,但凡带骨头的,我便瞎了眼。买鸡鸭、鱼、排骨、猪脚甚至乌龟王八,都得当场请卖家砍好。要是自己拿回家来弄,往往就是一大块骨头,带着一堆近乎糊了的肉末。我比较喜欢吃白切鸡,白切鸡须得整个下锅煮,火候才好。问题是煮了以后,我很难把一个整鸡分成一块块鸡肉。所以,我很少在家做白切鸡,要吃就上饭馆或打包回来。总而言之,一看到菜刀,就心底里就不由自主地升起无限惆怅。

非但切菜割肉要动刀,便是加工些配料、辅料,也常常用得着刀子。比如,做菜时常要添加些姜葱蒜之类,须得用刀来切片切段或拍碎。我有时候为了不动刀,咬咬牙全买的熟菜,但临吃时还是傻了眼,要自己配点辣椒、蒜末之类的调味,还是要动刀。我当然不是对刀有多忌讳,而是太麻烦。拿来配熟食的配料,不能沾着生东西。每次拍辣椒、蒜米,切姜丝、葱丝,我都得用热水把刀和菜板先烫一轮。这可以安慰一下别人,很卫生,但自己心知肚明,这样烫根本无济于事。如果菜刀菜板真从生食材上沾染上了什么脏东西,这点热水是烫不死的,就像吃刺身喝高度白酒杀菌一样,形式而已。我有一块上好的铁木菜板,留来砍熟菜和切水果,但我不敢保证这块菜板会像圣女一样贞洁。而且,总不可能也备一把切熟菜的菜刀吧?

前几年,我看小报,介绍一种压蒜器。像剪刀一般,但前面不是两把合起来的利刃,而是一头一个凹槽,一头一个圆锥,凹槽开有小洞眼,把蒜米放进去,按下圆锥一压,蒜茸便从小洞钻出来。我一看到就大喜过望,情知这是解决我现实问题的突破口了。老实说,看小报就这么点好处,其他好处一点儿都没有。于是,到处寻找,终于找着一个,还是塑料的。用了几次,发现甚是不爽,小洞眼里挤出来的蒜泥没多少,费老大的劲儿,还有一半蒜窝在凹槽里压不出去。清洗起来,其麻烦不亚于烫菜刀菜板。用了几次,便不用了。

后来,电商兴起,我有一哥们居然从网上买到一个金属的压蒜器。我在他家吃饭,试用了一下,认为可以接受,当场打开电脑下了单。谁知东西到手后,用起来仍不舒服。压出的蒜泥烂糊不说,还压不干净,而且清洗的麻烦同样不小。我试着买过几种不同的,都不能最终解决问题。现在,网上可能有几百家在卖这种东西,这是一种没有多大技术含量的小工业品,可能很多人和我一个心思,造成了一个不算小的市场,一直热卖了几年。不断有人卖,不断有人买,当然也不断有人后悔。

后来我发现了一样新东西,那就是擂钵。这是吃湘菜时发现的,有一道家常湘菜擂椒茄子,是把茄子蒸熟后,放进陶钵里,和青椒、蒜米一起用槌子捣成泥,再加点酱油、醋和香油,味道极佳,清爽开胃,我到湘菜馆常点这道菜。有的湘菜馆,为了展示他们的饮食文化,是把这钵子和槌子一起上桌,客人吃前须自己动手捣。既然能捣茄子和辣椒,那我捣蒜米、辣椒、姜末之类,岂不是也轻而易举?有次吃湘菜,喝醉了,硬跟服务员讨要这做擂椒茄子的家当,当场装入包里,他居然不拦我。第二天酒醒,大觉丢人,晚上约人去那馆子,准备吃一顿,赔个礼,赔点钱。谁知道去了后,这店已挂出转让的告示。难怪,我这么明偷暗抢,他们也不拦,都不想做啦!

在菜馆里看人家的擂钵捣得顺手,但自己购置时,方知道不是那么回事。然而,我依然不折不挠收集这东西。广西的旅游景区,经常有木制的擂钵(碗)卖,一钵一槌,看起来相当实用,但买回来后方知道用不了,费劲,而且里面的东西溅得到处都是。后来,我在药店看到人家捣药末用的家伙,于是也上网买了一个,捣出来的蒜茸是比压出来的好,但用起来仍有不着力的感觉。有朋友从乡下老家,给我弄了个陶制的,不能捣,只能捏着槌子用力挤碾,太费力,效率低。最后,我是在菜市发现在一个石头打制的,不抱什么指望买回来,发现平生用得最称手就这个。一来其钵口较深,里面的东西不易溅出来,而且所用石槌本身就甚有分量,轻轻一捣,钵里的辣椒也好,蒜米也好,姜也好,统统粉身碎骨,顷刻可用。用完后清水一冲,干干净净,晾干就行。

有人说近年电商的发展,培养出了无数败家仔,动不动就“买买买”。我本来不太赞同这个观点,认为电商只是交易的一种手段,通过网络途径买,和到超市买,并没有区别。但现在,看着手里六七个为了弄点蒜茸吃而买回来的家伙,我承认自己是有点败家,我妈也这么认为。而我之所以败家,实在是因为电商太过方便了。

我的七件败家家当

这是我朋友从乡下老家给我找的,陶制,不能捣,只能捏着木槌挤按,把辣椒、蒜米磨成茸

我的七件败家家当

这是我偶尔从菜市发现的石制擂钵,用着非常就手,目前是我唯一仍在使用的工具

我的七件败家家当

本来是舂药的,我买回来想舂蒜米、辣椒,也能用,但用着非常别扭,也基本上废入冷宫了

我的七件败家家当

有次吃湘菜,喝醉了,明偷暗抢得来的,但也不怎么好用

我的七件败家家当

最早买的压蒜器,压蒜茸不好使,现在拿来压柠檬汁,倒管点用

我的七件败家家当

喝醉酒,看到这压蒜器的吹嘘,下了个单,一到手又后悔

我的七件败家家当

这个压蒜器,只压了一颗小蒜头,就断裂了,连退货我都懒得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