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告诉你:跟缺“芯”相比,中国当前的这个问题更致命!

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引发各方关注,特别是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7年的销售禁令在业内引发普遍的悲观和焦虑。不过,也有不同的观念以为,缺“芯”问题招致的结果并没有想象得那么严重。中国当前面临的更致命的问题,不是缺芯,而是缺人!

01 中国的人口不是太多,而是不够多!

目前,中国仍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度。但自1980年之后,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开端递加。从出生人口趋向来看,黄文政以为,在一两代人之后,中国的出生人口就会降到世界5%以下。更重要的不是到5%就中止了,之后会继续将到3%以下。也就是说中国的出生人口从过去200年前占世界35%,到将来一两百年,降到世界3%,是一个不可防止的趋向。

随之而来的,是人口老龄化的趋向,即人口构造的恶化。

数据告诉你:跟缺“芯”相比,中国当前的这个问题更致命!

2008年、2040年中国的人口构造

虽然目前开放二胎的政策曾经施行,但效果并不明显,关于遏制降落趋向的作用并不大。梁建章提出了生小孩的“痛苦指数”这一概念,因房价、育儿本钱居高不下等缘由,中国生小孩的“痛苦指数”是全世界最高的。所以,在开放二胎的政策施行后,以至是在将来完整放开生育的状况下,中国的自然生育率依然将是全世界最低的。

数据告诉你:跟缺“芯”相比,中国当前的这个问题更致命!

某些国度或地域在生育政策改动前后五年的生育率变化

《人口创新力》一书中提到:

最近在中国做的一项调查发现,每名女性理想的子女数量约为1.8。与之相比,日本的这一数字为2,美国的这一数字为3。而在通常状况下,均匀每个女性实践生育孩子的数量会比理想子女数量低30%。所以,在没有任何人口控制政策干预的状况下,今天中国的生育率会只要1.2,相似于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域。事实上,即便发布了二孩政策,中国的城市生育率仍处于世界最低程度。

依此来看,中国的“人口红利”将彻底消逝!那么,人口范围的萎缩还将带来哪些严重结果呢?人口问题终究有多重要呢?

02 人多到底有什么用?人口问题很重要吗?

黄文政以为,产生出色人才需求一定的人口基数。10亿人里面,最聪明的1000人,肯定比1亿人里面最聪明的1000人更聪明。当然,前提是教育、环境、人才的选拔机制是到位的。

1. 跟缺“芯”相比,人口问题更致命

黄文政以为,缺“芯”并不可怕,无论是华为的手机还是波音的飞机,其中心技术都不是也不可能来自于一个国度。这是自在贸易的合理性,买卖中各方各取所长、各取所需。

但是,中美贸易战的背后仍然绕不开人口问题。黄文政指出,假如美国是14亿人,中国是3亿人,如今美国还会很慌张吗?

2. 人口与创新:大飞机是怎样炼成的?

关于人口范围与发明、创新之间的关系,梁建章用三个方面的效应来表述:(1)范围效应。(2)集聚效应。(3)年龄构造效应。

范围效应:

高端制造业、效劳业都需求一定的人口范围去支撑。高铁、大飞机的制造,小的国度、小的市场是不能支撑的,这即是范围效应。电子商务等效劳业也是同理,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淘宝之类的胜利的电商、效劳业平台主要呈现在人口范围庞大的中美两国。

年龄构造效应:

老龄化往常在中国也是抢手话题,这个问题有多重要?有多致命?梁建章说:“我的研讨主要是各个国度的创新跟创业的生机,后来特别是理解日本的案例以后发现,人口年龄构造对经济的创新生机有很强的相关性,所以在这方面就做了一个深化的研讨。”

数据告诉你:跟缺“芯”相比,中国当前的这个问题更致命!

2010年和2040年的中国人口构造比拟

近年来日本经济和创新的停滞跟人口老龄化有明显的相关性。索尼、松下等日本最著名的企业都已是“百年老店”,跟美国年轻的苹果、Google、Facebook,以及中国的BAT相比都已是“真·骨灰级”。同样,日本年轻一代的创新、创业才能也落后于中美。但问题来了,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中国,这样优势能维持多久?日本的今天就是中国的将来吗?

数据告诉你:跟缺“芯”相比,中国当前的这个问题更致命!

中日两国年轻工人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

《人口创新力》一书曾经给出了答案:

由于劳动力老龄化而招致的缺乏创新和创业肉体,是日本过去25年经济停滞的主要缘由之一。中国劳动力的老龄化与日本的趋向十分类似。到2025年时,中国劳动力的构造将和20世纪90年代日本劳动力的构造一样老,而到2040年的时分,中国劳动力将比日本劳动力的年龄更大。假如日本是前车之鉴,那么中国的经济将从2025年开端遭受缺乏创新和创业肉体的重创。

集聚效应:

梁建章指出,集聚效应就是人口散布问题。人口假如集中在一同,无论是上下游集中在一同,取得更便当的效劳、密度大的城市里的客户,还是创新产业中各种各样的人才更便当的交流,关于制造业、效劳业以及创新产业都是十分重要的。

集群效应跟城市范围亲密相关,这就引出下面一个问题:中国的大城市,真的曾经够大了吗?

03 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真的够大吗?

梁建章指出,最大的城市应该就是这个国度的创新力最旺盛的一个中央,它应该也汇集最多的人才、最多的人口。

东京有3700万人口,相关于它1亿多范围的人口来说是很大的。但是,上海、北京其实都是偏小的,假如依照东京人口数量与日本总人口数量的比例来看,其实上海能够汇集三四千万人。中国的大城市还是太小了。

数据告诉你:跟缺“芯”相比,中国当前的这个问题更致命!

各国总人口数量与最大城市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

当然,我们都晓得,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不断为人们所诟病。但从《人口创新力》一书给出的数据来看,形成这些问题的缘由并不是人口太多,而是城市规划和根底设备建立没有跟上。

数据告诉你:跟缺“芯”相比,中国当前的这个问题更致命!

世界主要城市的汽车保有量,来源:《人口创新力》

数据告诉你:跟缺“芯”相比,中国当前的这个问题更致命!

北京与纽约的城市道路密度比拟

比拟这两张卫星照片,我们能够看到,纽约的道路密度远高于北京。在纽约,25%的土地掩盖着道路(纽约市交通局),而在北京,只要7%的土地掩盖着道路(《北京统计年鉴》,2012)。此外,北京地铁或铁路的密度与世界其他城市相比并不算高。2015年,北京的地铁总长度为600公里,每100万居民均匀仅合30公里。但是,2015年时,东京和伦敦的地铁或者铁路,却分别到达了每100万名居民69公里和192公里。因而,虽然东京有超越3700万人口,却远没有北京拥堵。

数据告诉你:跟缺“芯”相比,中国当前的这个问题更致命!

04 人工智能的时期降临时,还需求那么多人口吗?

实践上,我们如今曾经处于人工智能的时期开端,人工智能也正在给人类制造失业焦虑。人工智能会形成人口过剩吗?黄文政的见地刚好相反,他以为人工智能的开展需求大量人口。他指出,目前在人工智能范畴只要中国和美国在唱主角,其他国度根本都边缘化了。由于中美两国的有效人口最多,很多人在人工智能方面可能会有需求,同时,也有大量的工程师、人才发明这方面的产品。

假如有一天,极端的状况发作了,人类一切的工作都被机器取代了会怎样样?黄文政以为,这其实是个哲学问题,人类存在的意义是生存、繁衍,以及享用,而不是去工作。工作和劳动只是一个代价,是为了享用而必需付出的代价,这个代价当然是越小越好。所以,假如机器取代越来越多的人工,实践上是一个天大的好事,我们会有更多闲暇时间,能够去享用。

数据告诉你:跟缺“芯”相比,中国当前的这个问题更致命!

至于收入问题,黄文政引见,硅谷曾经提出一个“普遍发钱”的根本收入制度。今后发钱能够经过区块链技术,直接从货币发行环节完成。只需有工作发明,钱马上就打到每个人的户头上。比例是多大,能够跟市场的就业率联络起来,假如劳动市场的就业率较高,表示这个比例就降落;假如一切工作都可以被人类取代,那就百分之百还给人类了。当然这可能是一个思想实验,离我们还十分悠远。但是,这至少反映了,不是说我们不工作了,我们就无法生存了、就没有意义了。

数据告诉你:跟缺“芯”相比,中国当前的这个问题更致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