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为什么同样的乙肝,会有不一样的命运?

在诊室里刚喘口气,突然抬进一名重症病人。

“王主任,你还认识我吗?我是老郑。5年前你给我看过病,我还住了几天院。”一个低弱的声音传来。我端详病人的面孔,脖子上的3痣映入眼帘,使我猛然想起“福星高照”的故事。

他叫郑某某,身高一米八的帅哥,我那时还曾开玩笑他说有这“福星”照着,一定会“长寿万年”的。可如今他已是大肚子、小细脖、面黄肌瘦、高度腹水,坐起都有困难。

「科普」为什么同样的乙肝,会有不一样的命运?

没等我问,老郑就说:“别提了,王主任,我住院一个月,服用你给我开的恩替卡韦抗病毒药明显好转,可是出院后我服用1年就停了,因为我感觉用药后恢复得不错,能吃能睡,体力也可以,有人说抗病毒药吃多了就会成瘾停不下来了,对身体有害。我稀里胡涂给停掉了,服用汤药不好不赖地维持有三个多月,谁知道,不知不觉就犯病了,我去找医生,在原来的方剂上加加减减继续服用,之后时好时坏,又坚持服用半年,我、我、我……”他不说了,只是在那儿喘气。

我正在低头给老郑开化验单,又一个人闯进来道:“王主任,我是来复查的,请您也给我把化验单开了,正好三个月了,该复查了。”我抬头一看是老郝。

这时,老郑突然插话:“老郝呀?你还认识我不?”

“你是......”

“我是老郑。”老郝上前握住躺在床上老郑的手说:“你怎么搞的,病成这样?”

老郑没有说出话,却有几滴清泪流了下来:“我已经进展为肝硬化了。”

说来也巧,5年前他俩一前一后来找我看病,因为一个姓郑,一个姓郝,都是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病情也大体相同,我也给两人开了指南推荐的高效、低耐药的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药物,这“一正一好”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然而,老郑从我这里出院,就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老郝却按照医嘱服药,定期到医院复查,现在恢复得非常理想,并已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科普」为什么同样的乙肝,会有不一样的命运?

对这两个病例我沉思良久。慢性乙肝并不可怕,只要严格执行专科医生的医嘱,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大多数都可获得比较满意的预后,能够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那么郑患者和郝患者的预后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反差呢?原因不少,但最重要有这样几条:

1、中草药没有抗乙肝病毒作用

2010年版《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就指出中草药在“改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有一定效果,但尚需设计严谨执行严格的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来验证其抗病毒效果”,而2015年更新版《指南》在抗病毒治疗上根本就没有提到这一点,世界各国也都否定了中草药的抗乙肝病毒作用。临床实践证明,现有的任何中草药都不能替代《指南》推荐的抗病毒药物。

强调一下,我们切不可再将“清热解毒”类中草药当成抗乙肝病毒药物应用,清热解毒和抗乙肝病毒之间不能划等号。老郑这个教训必须让大家知悉。

「科普」为什么同样的乙肝,会有不一样的命运?

相反,老郝按照专科医的医嘱定期监测,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定期来医院门诊监测,并和医生沟通病情。必须记住,停药不是完事大吉,乙肝治疗是一项“大工程”,治疗中和停药后的监测都属于这项“大工程”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老郑擅自停用了专科医生依据《指南》推荐开出的抗病毒药物

据有关权威资料,63%的慢性乙肝病人在口服抗病毒药物过程中都曾有过自行停药行为,停药后有57%病人的病情加重。的确,核苷(酸)类药物有缺点,如疗程长或不确定、不能彻底清除病毒、病毒会发生变异等,但是,只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优先选用高效、低耐药的一线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就没有大的风险,也会获得满意效果。

不要滥用医嘱之外的药物,在家里用药,一定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和专科医生建立起沟通渠道,有任何疑虑,及时向医生咨询。最后,老郑住院不到两个月,终因慢性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症病逝。老郝获知,竟然哇哇大哭起来:“教-训-呀,教训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