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爲何總會成爲報復工具?親人傷童案的背後讓人反思

6月27日,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射陽湖鎮蔣家堡,一名17歲少女吳某在家時,被人用開水從開口中灌下,導致嚴重燙傷。

孩子為何總會成為報復工具?親人傷童案的背後讓人反思

隨後,揚州市寶應縣公安局發佈案情通報稱,犯罪嫌疑人徐某與受害人吳某的母親有矛盾,當天上午去找吳某母親理論。而吳某的母親不在家,徐某遂遷怒於吳某,將電水壺中的開水潑向受害人,致使受害人被嚴重燙傷。目前,受害人吳某正在醫院救治,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其實類似的報復案件並不鮮見。

2013年11月,上海松江,4個月大的嬰兒被伯母殺害並藏匿在洗衣機中;2013年12月,河南清豐,7歲女童被嫂子推入機井致死;2014年1月,湖北老河口,6歲男童被嬸嬸割掉雙耳、砍傷下巴……

“他不讓我好過,我也不讓他好過……”,這是刀割侄兒雙耳、下巴的犯罪嫌疑人張啟慧在錄口供時一直重複的話。長久累積下來的家庭矛盾導致行兇者心理逐漸失衡,缺乏足夠的法律意識又使得他們更加過激,進而引發一系列悲劇。

人與人之間相處,磕磕碰碰在所難免,但些許的金錢糾葛、胸中的憤懣怨氣,根本談不上有什麼深仇大恨。讓人疑惑的是,成人世界的矛盾與糾紛,與孩子何干?不管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孩子永遠都是弱勢群體,成人不管是在生活中遇到了多大的困難,遭遇了什麼樣的不公,都不應該轉嫁在孩子身上。

孩子為何總會成為報復工具?親人傷童案的背後讓人反思

對行兇者,將心比心,你們也都是從小在父母的呵護下平安健康的成長至今,甚至已結婚生子,怎麼忍心為了利益和心中的一點不忿就對無辜的孩子下手?而目的達到之後,等待你們的將是法律的嚴懲和良心的譴責。

孩子為何總會成為報復工具?親人傷童案的背後讓人反思

對受害者,反思兒童傷害案頻發的背後,不僅僅揭露了人性中的醜惡與兇殘,其實也隱藏著教育和關愛兒童不足的嚴重社會問題。

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她叫“親情”。每個人一生下來就自然擁有而習以為常,有時,我們在不經意中就失落了這與生俱有的寶貴財富。擁有親情的人生是完美的,沒有親情的人生是殘缺的,而擁有親情卻不珍愛的人生是遺憾的人生,更是可悲的人生。

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