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总会成为报复工具?亲人伤童案的背后让人反思

6月27日,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蒋家堡,一名17岁少女吴某在家时,被人用开水从开口中灌下,导致严重烫伤。

孩子为何总会成为报复工具?亲人伤童案的背后让人反思

随后,扬州市宝应县公安局发布案情通报称,犯罪嫌疑人徐某与受害人吴某的母亲有矛盾,当天上午去找吴某母亲理论。而吴某的母亲不在家,徐某遂迁怒于吴某,将电水壶中的开水泼向受害人,致使受害人被严重烫伤。目前,受害人吴某正在医院救治,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其实类似的报复案件并不鲜见。

2013年11月,上海松江,4个月大的婴儿被伯母杀害并藏匿在洗衣机中;2013年12月,河南清丰,7岁女童被嫂子推入机井致死;2014年1月,湖北老河口,6岁男童被婶婶割掉双耳、砍伤下巴……

“他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他好过……”,这是刀割侄儿双耳、下巴的犯罪嫌疑人张启慧在录口供时一直重复的话。长久累积下来的家庭矛盾导致行凶者心理逐渐失衡,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又使得他们更加过激,进而引发一系列悲剧。

人与人之间相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但些许的金钱纠葛、胸中的愤懑怨气,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深仇大恨。让人疑惑的是,成人世界的矛盾与纠纷,与孩子何干?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孩子永远都是弱势群体,成人不管是在生活中遇到了多大的困难,遭遇了什么样的不公,都不应该转嫁在孩子身上。

孩子为何总会成为报复工具?亲人伤童案的背后让人反思

对行凶者,将心比心,你们也都是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平安健康的成长至今,甚至已结婚生子,怎么忍心为了利益和心中的一点不忿就对无辜的孩子下手?而目的达到之后,等待你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和良心的谴责。

孩子为何总会成为报复工具?亲人伤童案的背后让人反思

对受害者,反思儿童伤害案频发的背后,不仅仅揭露了人性中的丑恶与凶残,其实也隐藏着教育和关爱儿童不足的严重社会问题。

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她叫“亲情”。每个人一生下来就自然拥有而习以为常,有时,我们在不经意中就失落了这与生俱有的宝贵财富。拥有亲情的人生是完美的,没有亲情的人生是残缺的,而拥有亲情却不珍爱的人生是遗憾的人生,更是可悲的人生。

图片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