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凤仙郡在灵山脚下,玉皇大帝为何敢立“三事”断其雨水数年?

西游凤仙郡在灵山脚下,玉皇大帝为何敢立“三事”断其雨水数年?

西游凤仙郡在灵山脚下,玉皇大帝为何敢立“三事”断其雨水数年?

​《西游记》是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主要描写孙悟空问世及大闹天宫后,在如来的策划下,遇上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组成西天取经团,一路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灵山取得真经,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都在反应着社会现实。如在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凤仙郡是因凤仙郡侯夫妻吵架,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遭玉帝立三事断雨数年,一连三载遇干荒,草子不生绝五谷。大小人家买卖难,十门九户俱啼哭。

唐僧师徒行至天竺国外郡凤仙郡时,看到大天竺国凤仙郡郡侯上官,为榜聘明师,招求大法事:

兹因郡土宽弘,军民殷实,连年亢旱,累岁干荒,民田菑而军地薄,河道浅而沟浍空。井中无水,泉底无津。富室聊以全生,穷民难以活命。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十岁女易米三升,五岁男随人带去。城中惧法,典衣当物以存身;乡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顾命。为此出给榜文,仰望十方贤哲,祷雨救民,恩当重报。愿以千金奉谢,决不虚言。须至榜者。

孙悟空看了榜单后,自吹自擂:“祈雨有甚难事!我老孙翻江搅海,换斗移星,踢天弄井,吐雾喷云,担山赶月,唤雨呼风,那一件儿不是幼年耍子的勾当!何为稀罕!”

西游凤仙郡在灵山脚下,玉皇大帝为何敢立“三事”断其雨水数年?

众官听说,即报郡候上官,郡候当即下殿,直奔街上,一见唐僧,不怕他徒弟丑恶,当街心倒身下拜道:“下官乃凤仙郡郡侯上官氏,熏沐拜请老师祈雨救民。望师大舍慈悲,运神功,拔济拔济!”

唐僧甚是谦虚,而悟空听说,满面喜生,呵呵的笑道:“莫说!莫说!若说千金为谢,半点甘雨全无。但论积功累德,老孙送你一场大雨。”

于是悟空念动真言,召唤东海老龙王敖广来下场雨。谁料龙王说出门急,忘带雨具,且未得到玉帝旨意,不敢私自下雨,叫悟空上天向玉帝请一道降雨圣旨。

西游凤仙郡在灵山脚下,玉皇大帝为何敢立“三事”断其雨水数年?

悟空见如此,只好上天庭拜见玉帝,把事情细说一遍。玉帝道:“那厮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监观万天,浮游三界,驾至他方,见那上官正不仁,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朕即立以三事,在于披香殿内。汝等引孙悟空去看,若三事倒断,即降旨与他;如不倒断,且休管闲事。”

什么是“三事”?悟空经由四天师引至披香殿里看到:

一座米山,约有十丈高下;一座面山,约有二十丈高下。米山边有一只拳大之鸡,在那里紧一嘴,慢一嘴,嗛那米吃。面山边有一只金毛哈巴狗儿,在那里长一舌,短一舌,那面吃。左边悬一座铁架子,架上挂一把金锁,约有一尺三四寸长短,锁梃有指头粗细,下面有一盏明灯,灯焰儿燎着那锁梃。直等鸡嗛了米尽,狗得面尽,灯焰燎断锁梃,那方才该下雨哩!

悟空看后,大惊失色,再不敢启奏,走出殿,满面含羞。这不是折磨人吗?凤仙郡黎民百姓要等到何年鸡嗛了米尽,狗得面尽,灯焰燎断锁梃?

悟空而后得到四天师指引:若有一念善慈,惊动上天,那米、面山即时就倒,锁梃即时就断。你去劝他归善,福自来矣。

西游凤仙郡在灵山脚下,玉皇大帝为何敢立“三事”断其雨水数年?

悟空回到凤仙郡后,把玉帝之言细说一遍。郡候才想起,三年前在于本衙之内,因妻不贤,恶言相斗,一时怒发无知,推倒供桌,泼了素馔,果是唤狗来吃了。这两年忆念在心,神思恍惚,无处可以解释,却不知上天见罪,遗害黎民。郡侯又发文,教城里城外大家小户,不论男女人等,都要烧香念佛。自此,米、面山倒,锁梃即断,玉帝才准予降雨。

由此,悟空又立一功,救得千千万万条性命。那么玉帝为何敢这么任性立“三事”断凤仙郡雨水数年?要知道凤仙郡是在灵山如来脚下呢,难道他不怕如来吗?

做为三界之主的玉帝在三界中自然是一人说了算,有些脾气是正常的。当他看到郡候推倒斋天素供喂狗,就来气了。要知道斋天素供就是给上天的供品,郡候竟把它推倒,玉帝肯定会生气,就立三事断雨以作惩罚。所以一个人一生气,自然管不了那么多了,只知道自己出了口气,舒服多了。

其反应了当时社会,老百姓要生活好得看地方官员的心情一一“晴雨表”。当地官员心情好了,老百姓便可“五谷丰登”;心情不好,哪怕是无关之事,万民皆遭殃。

​当然,也有人说这事是由西天集团从中挑拔,以达到万民信佛的目的。你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