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快毕业了,还是不知道自己想干嘛”

“我都快毕业了,还是不知道自己想干嘛”

“我都快毕业了,还是不知道自己想干嘛”

中国有十三亿人口,今年有820万应届毕业生,有975万高考生,所以这样说来,迷茫是正常的。

“别慌,月亮也正在大海某处迷茫。”

哪里有那么多看得清未来的康庄大道,就算有也被人挤满了,所以,别焦急,大家都迷茫着,都是走着走着未来就看清晰了。

嗯,乔姐只能这样安慰你们了。

文章来源:实习僧(ID:shixiseng520)

上周五的推文里,我和你们聊了聊那个卖水果捞月入2w的大二男生,正在做着“小买卖”的他,理想职业是给富人做投资,而卖水果捞,是他期望能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途径。

但后台有条很现实也很扎心的评论,说“连职业定位都不清楚的人,凭什么为富人确定财富的方向。

是。连自己职业定位都不清楚的人当然无权确定别人财富的方向,但说起来,又有几个大学生能在毕业之前就清晰自己的职业定位?

1

五年前我大三,逃课在寝室里百无聊赖地刷着综艺吃着零食时,大概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五年后的自己会成为“写字谋生”的人。

或者更准确地讲,那时候的我,从来没有想过毕业后的自己,到底会是什么样子。

那时候对于求职,是满眼的迷茫,却也有满心的懒怠。

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总觉得时间尚早,心慌之余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自我安慰:“反正毕业了随便找份工作就好。”

至于那份“随便找的工作”,是什么样子的,会对我未来的人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是不敢想也想不到的。

因为自己实在没有底气,能够跳出找工作的基本需求而去挑工作。

我还记得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聊起“工作”的那个大三傍晚,下课回来的室友摘下了我的耳机:“狗,丽娟学姐终于找到工作了,那个工程局终于签她了,我们专业的女生找工作可真的不容易啊!”

我假装毫不在意地回复:“还早,我们才大三。”实际心里却被炸得不行:丽娟学姐还是拿过许多奖学金的学生会干部,她都找了那么久的工作,我又没有社团经历又挂科的,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哪里还腾得出勇气和自信去想自己想做的是什么?

但这种焦虑毕竟是短暂的,习惯了万事只求及格、得过且过的大学生活后,想再被刺激起斗志去探寻自己未来的方向,很难。

2

大学真的挺废人的,如果你不是一个自制力很在线的人。

60分的及格线,在考前抽个个把星期抱抱佛脚就能触及;如果不考虑实习和就业,课少的时候赖在寝室里看美剧吃零食惬意又没有压力。

大学这座相对封闭的象牙塔里,听不到外面世界的雨打风吹雷鸣,你的风云或庸常,都带着一丝稚气和理想化。

就算偶尔被“就业独木桥”这样的新闻惊得坐立难安,这种焦虑也只是转瞬即逝。

毕竟大学时候的我们,虽然焦虑却还有父母养育,懵懂觉得工作重要,却不知这种重要到底会如何影响你的人生和未来

学校这个小圈子,能让我们窥见的东西尚少,还不足以让我们有洞悉工作本质的观察力。没有清晰的职业定位也是环境使然。

谁都想找一份“体面的好工作”,但到底什么样的工作是好工作,除了以薪资、自己对该公司的知名度认知来评定,并无再多的维度可供考虑。

3

而在没有深入职场以前,即使是有着清晰职业定位的那一拨同学,也有可能犯了“我以为”的定位错误

“我以为新媒体是只要会写东西就可以了。”

“我以为我性格外向,干销售特适合。”

“听说程序员工资很高,我以后也想做这个。”

“互联网行业现在很火、工资也都很高,毕业就去互联网公司吧。”

但实际上我们未必知道新媒体每日输出的压力重重、销售不只是单纯说话就能成交、互联网公司的某些非核心岗位未必成长大收入高。

问大学生职业规划有时本身就是个伪命题,职场有太多的可能性也有太多的限制条件了,尚未亲身经历过的大学生,始终只能从别人的经历中去摸索自己的未来方向。

知乎上“VC是高富帅行业吗”的问题有近49w的阅读,关于某个行业或者某个职业的就职体验问题比比皆是。

对未来迷茫这件事,本就是大三四时候再普遍不过的情绪,但偏偏,在我们迈出校园前,就要闭着眼睛先摸着趟过这条迷茫惶恐的河。

4

所以我一直很后悔,大学的时候没有尝试过实习或者至少找一份实习。

倒不是觉得实习就能逆天改命,但至少如果能提前步入职场,或许我会在后来每一次做选择时,有更多思考的方向和能力。

实习最重要的,不光是贴了金的简历、可供做谈资的经历,更是让你学会以解决问题而不是回答问题的思维方式去思考。

能在一次次投身某个行业的时间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地了解更多的岗位职责和行业现状,才是解决大三四焦虑和迷茫最有效的办法。

而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旨在为行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企业,在一开始,就将实习这件事,变成一次蜕变和成长之路。

“我都快毕业了,还是不知道自己想干嘛”

乔姐在这里等你们哟

- 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