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当然有规律,奥妙在不确定性

考得好,不如志愿报得好。这话对超级学霸不适用,但对大多数考生来说,还是很有道理的。

经过了高考的紧张,现在考生肯定又要为填报志愿而纠结。如果说,高考还表现在实力的比拼上,那填报志愿更多的表现为技巧。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如何填报志愿,更让人感觉煎熬。

现在,都是在分数公布之后再填报志愿,因为知道自己的分数,也知道自己的分数在全省的排名,按理对自己填报志愿,会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而且,在填报志愿时,可以参考往年的数据,包括录取分数和省排名,都是很容易在网上查到。

总之,填报志愿时,很多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

可是,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信息,存在不确定性。那就是今年报考某校某专业的人数和分数。这个人数和分数两个关键数据,对填报志愿的抉择,具有最为重要的影响。

比如,天津大学在黑龙江省的投档线是459分,只比一本线高4分,比黑龙江大学的投档线还要低4分,比齐齐哈尔大学和湖南工业大学的投档线都要低。这就是高分段考生填报天津大学的人数太少,导致“断档”现象。这足以让天津大学这个985、双一流名校哭笑不得。如果分数比较低的学生填报了天津大学,那真是算捡到宝了。

但是,在填报志愿时,对于某校到底有哪些分数段的人填报,这样的数据,是谁也估计不到的。

这是填报志愿时,最大的不确定性。

现在,填报志愿时,有6至9个平行志愿可供填报,这样选学校还不是特别难。把好的学校排前面,差的学校排后面,要选上一个与自己分数匹配的学校,不是什么难事。

可是,填报志愿,除了选学校,还有一个重要选择,就是选专业。选专业,绝非小事。没选好专业,填报志愿,就是失败。

比如,我的孩子2017年填报志愿时,按照分数,当时就为报东北大学还是吉林大学而犹豫不决。最后,还是报了东北大学,也选到了理想的软件工程专业。可是,有另一个同学,就跟我的孩子同样的分数,报了计算机专业,就没有如愿。因为2017年东北大学在江西的录取线,比软件工程稍高一点。要说软件工程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比计算机专业低,也不尽然。在湖南,2017年东北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就是软件工程比计算机专业高。这与填报该专业的人数和分数,有极大的关系。

现在,一般填报志愿时,都会选择专业服从调剂。因为,不服从专业调剂,在录取时,就会出现投档后退档现象,这对于填报志愿来说,简直是灾难性的后果。

可是,服从专业调剂,有时也会遇到大麻烦。也是在2017年,有一江西同学考了592分,填报南方医科大学。本来想选的专业是临床医学。想学医的人,很多都是选临床医学。当然,为了避免出现退档,也选择了服从专业调剂。可是,调剂的结果,是录取到了医学英语专业。对于这样的结果,那位同学只能果断地选择回高中复读。这算是专业调剂最为失败的案例。

正是因为在填报志愿时,有这样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存在严重的不确定性,因此填报志愿并不一件很轻松的事。

高考填报志愿,当然有规律,奥妙在不确定性

但凡存在难点,就是一个重要的商机。因此,有各种机构,推出各种产品,推出各种服务,为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提供服务。应该说,作为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机构,他们的服务自然有其参考的价值。但是,对于那些说得天花乱坠,什么运用大数据之类,如何精准,如何可靠之类,其实并不靠谱。

我们不妨想一想,填报志愿最大的问题,是其中存在不确定性。那么,那些声称能够提供精准服务的机构,他们解决了这个不确定性问题吗?如果这个不确定性问题并没有解决,那么他们夸下的海口,凭什么来实现呢?

对于其中高达数万元的咨询费,恐怕只能一声呵呵。当然,如果你实在有钱,觉得花这点钱不算什么,那也可以。毕竟,他们提供的咨询,或多或少,是有其参考价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