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特有的二十四种鸟类


一、蓝鹇.又名蓝腹鹇、台湾蓝腹鹇、华鸡,是一种大型雉科鸟类。全球仅台湾本岛山地有本物种分布,是台湾特有鸟种。蓝鹇栖息在海拔2000米以下中低海拔的阔叶林或混生林中,行动谨慎,常常悄然无声地活动,不易见到。以植物的果实、种子为食,也吃一些无脊椎动物。

二、黄痣薮鹛.别称黄胸薮鹛、薮鸟,因胸羽呈黄色而得名,仅分布于我国台湾境内。主要栖息活动于树林底层,经常飞抵林缘山坡地的番薯园活动觅食,因而它们又被当地人称为“番薯鸟”。黄痣薮鹛是杂食性鸟类,从植物果实、昆虫、其他无脊椎动物到人类丢失的各种食物残渣,都可能成为它们的美餐。

三、台湾黄山雀.别称黄山雀、师公鸟。为台湾特有种鸟类中唯一的山雀科鸟类,其族群数量不多,是较少见的留鸟,一般栖息于海拔800~3000米的阔叶林内,以昆虫类为主食,也食植物之浆果、种籽、果实等。


四、纹翼画眉.又叫台湾斑翅鹛。因其鸣声似“娇、娇”之声,轻柔娇嫩,故而台湾布依族原住民称其“娇娇”。其头部为栗色,有别于其他斑翅鹛,又名栗头斑翅鹛。台湾斑翅鹛是斑翅鹛属7种鸟类中最晚被人类发现的一种,除台湾斑翅鹛仅分布于我国台湾外,该属的其余6种都分布于喜马拉雅山麓至中南半岛间。

五、台湾白喉噪鹛。是画眉科\噪鹛属的一种,为我国台湾的特有种,其栖息地包括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林、高海拔疏灌丛、湿润山地林和牧草地。

六、台湾林鸲.别称栗背林鸲、阿里山鸲、领林鸲,分布于台湾,在岛内主要出现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栖息于林下低矮灌丛和草丛,尤其喜欢在采伐迹地疏林灌丛以及林中路边灌丛和林缘灌丛中活动和觅食。以昆虫为主。

七、冠羽画眉.又叫褐头凤鹛,冠羽凤鹛。常见于我国台湾海拔1000~2800米的阔叶林和针阔叶混合林。性合群活泼。藏隐于森林较低层,常加入混合鸟群。杂食性,多在树冠层的枝叶间啄食花蕊、花蜜、果实、种子和昆虫。

八、白耳画眉.普遍分布于我国台湾中海拔山区,食性宽广,花蜜、果实、种子、昆虫等它都吃。由于中低海拔的山区开发,以及人类往山区活动频度增高带来的干扰,白耳画眉族群数有渐少的趋势。

九、台湾蓝鹊.别称台湾暗蓝鹊、长尾山娘。全球仅我国台湾岛内山地有该物种分布,主要栖息于海拔150-1200m的的低山阔叶林和次生林中,也栖息于山脚平原、河谷和村镇附近的森林内,或竹林、果园、农地及人工栽植的杉林、油桐等次生林中,在非繁殖期会迁至海拔1800m的山林中活动。主要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植物果实、种子和玉米、小麦等农作物。

十、台湾丛树莺.又叫台湾短翅莺。该种曾被认为是高山短翅莺的一个亚种,因其特殊的鸣声和包括喙型、较大的脚、翼式及较灰暗的羽色等形态差异将其提升为独立特有种。全世界仅见于台湾,全岛分布于海拔500至3,000m的山区。


十一、台湾拟啄木.又称五色鸟,为体型壮硕之鸟类,除了绿色身体外,头颈间有黄、蓝、红、黑、绿等色彩,故名为五色鸟。曾被认为是黑眉拟啄木鸟的5个亚种之一,后来以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各亚种的遗传物质后,判断其为台湾特有种,并恢复原来的种名。其喜欢在平地至中高海拔阔叶林或公园中树木枝叶较浓密处活动,以野果、水果及少量的昆虫等为食。

十二、台湾噪鹛.别称玉山噪鹛、金翼白眉、四眉。雌雄鸟同色,典型栖息于温带森林、幼竹以及矮柏丛中。以植物果实、种子和昆虫为食。该鸟活动于高山丛林,又不惧生人,故被土著戏称为“高山老鼠”。

十三、台湾紫啸鸫.该种曾被列于马拉巴啸鸫下的一个亚种。但从地理分析,马拉巴啸鸫分布于印度半岛西部和西南部,与台湾相距甚远,故将其视为独立种。栖于台湾海拔2000米以下的溪流附近。以昆虫、两栖类和鱼类为食。

十四、台湾画眉.仅分布于我国台湾,栖息于山麓次生林以及海拔1200米以下的山区。它们单独、成对或小群群聚,在森林下层寻找昆虫和种子觅食。以啄食各种昆虫和虫卵为主,也兼食植物的果实、种子。

十五、台湾山鹧鸪.又称深山竹鸡,分布于我国台湾较窄的区域,是我国台湾岛特有的珍稀物种。雌鸟和雄鸟基本相似,不同的是喉有窄的、杂有白色的横带,主要以植物种子以及树枝,树叶,昆虫为食。

十六、火冠戴菊.别称台湾戴菊,台湾火冠戴菊。体型娇小似柳莺。雄鸟头顶具金黄色或橙红色的顶冠纹,两侧缘以黑色侧冠纹。分布于我国台湾山区海拔2000至3000米的针叶林及山地林间。通常独栖于针叶林林冠下层,以昆虫为食。

十七、黑长尾雉.别称帝雉。分布于台湾的宜兰、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嘉义、花莲、高雄、屏东、台东等县境内的中部山地。常栖于下针叶林及混交林地带的密林,或竹林及阴坡灌丛。性谨慎而胆小,以地表植物的新叶、幼芽、花、各种浆果、草籽以及的蚯蚓、蚂蚁、蝴蝶幼虫等昆虫为食。


十八、乌头翁.又叫台湾鹎,只分布在我国台湾省东部和南部。是台湾特有鸟类中最易见到的之一,它是由英国人史坦因在一个极为偶然的机会下发现的。虽然在某些地区相当普遍,此鸟种仍被列为易危,因栖地的破坏和同属鸟种白头翁杂交造成数量减少。

十九、大弯嘴画眉台湾亚种.又叫锈脸钩嘴鹛、大钩嘴鹛、大钩嘴雀、大偃月嘴嘈杂鸟。分布于台湾本岛山地阔叶林中。常藏隐于近地面的高草丛或稠密灌丛,但有时在树顶鸣叫。

二十、灰头花翼.俗名台湾褐头雀眉、阿里山知目鸟、褐头花翼,台湾特有亚种。繁殖期的海拔分布上限可高达3,500分尺左右,冬季之海拔分布下限亦不低於1,800公尺。栖息於针阔叶林或针叶林底层之浓密灌木或箭竹丛内,尤以2,500公尺以上较空旷处最为易见。主要栖息於山区树林中,喜鸣唱,不善飞行。喜於浓密树上、草丛间活动。


二十一、小弯嘴画眉.台湾特有亚种,因为它的黑色眼罩常被形容为奸臣鸟,喜欢在树林底层潜行,叫声洪亮且赋变化。与大弯嘴画眉习性、外型相似,也常在相同区域活动,主要差异在大弯嘴体型较大,无白色眉斑,嘴基、额前有栗红色斑块,上下嘴喙颜色无差异,而小弯嘴则有白眉但前额无栗红色斑块,上嘴喙黑而下嘴喙为象牙白,两者鸣声亦不相同。

二十二、台湾朱雀.是燕雀科\朱雀属的鸟类。从酒红朱雀的亚种提升为独立鸟种。仅分布于台湾,是台湾特有鸟种

二十三、赤腹山雀.是雀形目、山雀科的鸟类,又名“杂色山雀台湾亚种。分布于我国台湾。栖息于中、低海拔的阔叶林,在林冠层取食,常与其他种类混群。有贮藏坚果的习性。

二十四、灰胸竹鸡台湾亚种。分布于我国台湾,栖息于海拔2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竹林、灌丛和草丛中,也出现于山边耕地和村屯附近。常成群活动,群由数只至20多只组成,冬季结群较大,繁殖季节则分散活动。每群有固定的活动区域,取食地和栖息地较固定,领域性较强。通常在天一亮即开始活动,一直到黄昏。晚上栖于竹林或树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