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區成爲杭州教育頂尖城區

西湖區“全域名校”這樣養成

“孩子讀書就要去西湖區!”這已是不少杭州父母的共識。如今,無論是項目引進,還是人才招募,教育就是西湖區那張閃亮的“金名片”。

在西湖區教育局局長馬冬娟看來,“金名片”不是一朝鑄就的。“西湖區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多年來的用心辦學、不斷累積才是關鍵。”

1999年8月,由求是浙大附小領辦的競舟小學,在當時還是“城鄉結合部”的文新地區落地。由此,西湖區拉開了名校集團化辦學的序幕。

西湖區成為杭州教育頂尖城區

競舟小學的開辦,拉開了西湖區名校“西進”的序幕

城市不斷擴張,大量人口遷入城西。如果優質的教育資源不跟進,那麼市民的剛需就無法解決。同時,名校領辦新校,並不是簡單的複製。一旦教學質量跟不上,不僅新校辦不好,甚至會砸了學校本部的招牌。

西湖區成為杭州教育頂尖城區

西湖區成為杭州教育頂尖城區

西湖區做了大量努力。比如,新校與本部採取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評價;比如,名校領辦新校保持一定節奏,絕不盲目快速擴張;還比如,優秀師資力量同步遷移,入駐新校……

“當時,城西真的很荒涼,老師們不願意去,我們就一遍一遍地做工作。”時任求是小學德育教導、第一批參與開辦競舟小學的朱國敏說。

2001年,求是浙大附小領辦,在文新地區新建了星洲小學;同年,由文三街小學領辦的古蕩嘉綠苑小學成立;2004年,文三街小學又在文新地區領辦了文苑小學……杭州城西的學校越來越多。更讓無數家長欣喜的是,學校的辦學質量挺不錯。

於是,“新校”也成了“名校”,西湖區教育事業的口碑越來越好,吸引力也越來越強。

西湖區成為杭州教育頂尖城區

西湖區成為杭州教育頂尖城區

“之後,西湖區教育事業又迎來了城鄉學校建立緊密共同體的2.0版,以及全域優質教育的3.0版。”馬冬娟告訴筆者,“總的來說一句話,西湖區發展到哪裡,學校就辦到哪裡,並且辦一所、優一所、強一所。”

打開西湖區的“教育地圖”,確實可以發現與區域發展同步的軌跡:2011年,學軍小學與轉塘小學形成辦學互助的“緊密共同體”;同年,杭十三中教育集團與周浦中學也形成了“緊密共同體”——鄉村裡學校,第一次迎來了城裡的校長和老師。

而原本的“新校”經過培育與磨練,也同樣具備了“造血”的能力:2014年,競舟小學與周浦小學形成“緊密共同體”;2017年,嘉綠苑小學在三墩地區領辦了新校景匯小學。

數據顯示,1998年以來,西湖區中小學、幼兒園的總辦學規模從78所增加到了184所,學生總人數從4.6萬增長到了11.5萬。2021年前,西湖區還將竣工交付配套中小學20所、幼兒園22所,且多數佈局於三墩、之江、雙浦等新興區域,更多好學校將來到杭州城西人的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