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成为杭州教育顶尖城区

西湖区“全域名校”这样养成

“孩子读书就要去西湖区!”这已是不少杭州父母的共识。如今,无论是项目引进,还是人才招募,教育就是西湖区那张闪亮的“金名片”。

在西湖区教育局局长马冬娟看来,“金名片”不是一朝铸就的。“西湖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多年来的用心办学、不断累积才是关键。”

1999年8月,由求是浙大附小领办的竞舟小学,在当时还是“城乡结合部”的文新地区落地。由此,西湖区拉开了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序幕。

西湖区成为杭州教育顶尖城区

竞舟小学的开办,拉开了西湖区名校“西进”的序幕

城市不断扩张,大量人口迁入城西。如果优质的教育资源不跟进,那么市民的刚需就无法解决。同时,名校领办新校,并不是简单的复制。一旦教学质量跟不上,不仅新校办不好,甚至会砸了学校本部的招牌。

西湖区成为杭州教育顶尖城区

西湖区成为杭州教育顶尖城区

西湖区做了大量努力。比如,新校与本部采取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评价;比如,名校领办新校保持一定节奏,绝不盲目快速扩张;还比如,优秀师资力量同步迁移,入驻新校……

“当时,城西真的很荒凉,老师们不愿意去,我们就一遍一遍地做工作。”时任求是小学德育教导、第一批参与开办竞舟小学的朱国敏说。

2001年,求是浙大附小领办,在文新地区新建了星洲小学;同年,由文三街小学领办的古荡嘉绿苑小学成立;2004年,文三街小学又在文新地区领办了文苑小学……杭州城西的学校越来越多。更让无数家长欣喜的是,学校的办学质量挺不错。

于是,“新校”也成了“名校”,西湖区教育事业的口碑越来越好,吸引力也越来越强。

西湖区成为杭州教育顶尖城区

西湖区成为杭州教育顶尖城区

“之后,西湖区教育事业又迎来了城乡学校建立紧密共同体的2.0版,以及全域优质教育的3.0版。”马冬娟告诉笔者,“总的来说一句话,西湖区发展到哪里,学校就办到哪里,并且办一所、优一所、强一所。”

打开西湖区的“教育地图”,确实可以发现与区域发展同步的轨迹:2011年,学军小学与转塘小学形成办学互助的“紧密共同体”;同年,杭十三中教育集团与周浦中学也形成了“紧密共同体”——乡村里学校,第一次迎来了城里的校长和老师。

而原本的“新校”经过培育与磨练,也同样具备了“造血”的能力:2014年,竞舟小学与周浦小学形成“紧密共同体”;2017年,嘉绿苑小学在三墩地区领办了新校景汇小学。

数据显示,1998年以来,西湖区中小学、幼儿园的总办学规模从78所增加到了184所,学生总人数从4.6万增长到了11.5万。2021年前,西湖区还将竣工交付配套中小学20所、幼儿园22所,且多数布局于三墩、之江、双浦等新兴区域,更多好学校将来到杭州城西人的身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