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

“ 成瘾性人格来自和父亲的关系不好,叛逆的情绪来自和母亲关系的不好,母亲特别容易焦虑,容易大吼大叫,孩子就会变得特别暴躁,容易情绪不稳定,而父亲对孩子的关爱不够或特别凶,孩子可能会有成瘾性人格。”

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

前两天看了樊登读书会的视频,分享了《不吼不叫,如何让孩子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这样一本书。这本书教你追踪吼叫行为,理解吼叫原因,明白自己与孩子气质的区别,提供减少吼叫的策略。

为什么会吼叫有着诸多因素:

  • 有外部触发的原因:如孩子哼哼唧唧的抱怨;

  • 内部触发的原因:如孩子不舒服、焦虑、害怕等;

  • 家族遗传:自己就是被父母吼大的,或者自己的父母成长就是被吼大的;

  • 父母和孩子气质的差异。

每一种原因都会对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形成负面的挑战。

01

吼叫的“扳机”和炸药包

吼叫外部触发器:衣服、书本、玩具到处都是,还没写作业......;

不断升级的想法和情绪:联想到洒一地的东西,乱七八糟,还得自己收拾,伴侣一进门,心中的怒火久爆发,冲他大喊大叫;

吼叫成为习惯:当吼叫成为一种习惯,就变成了下意识的的行为,就像吃饭要用筷子,早起要刷牙一样。

酝酿吼叫的土壤:当你感觉孤立无援、睡眠不足或者总没有自己的时间的时候,愤怒也会破茧而出。

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

02

吼叫深层次原因

吼叫代代相传:当你被激怒,身体发抖,大吼大叫时,你的声音里有父母的声音,身体里有父母的影子。

迁怒于人:比如你在你的老板、同事那里受气了,你可能吼叫孩子把他当成出气筒,因为孩子是弱者。

吼叫导致虐待:愤怒可能无法控制情绪,然后开始大吼大叫,一旦孩子没有听从你的指挥,极有可能虐待孩子。

藏在愤怒之下的感受:人在大吼大叫的情况下,智商基本上位零,它无法感受除了愤怒以外的情绪,可能你还有恐惧、悲伤、失望、羞愧登情绪。此时,你对孩子也难以宽容,你就会用吼叫的方式来掩饰你的羞愧。

健康状况:很大父母在身体健康出现问题时,更加容易疲劳、焦虑和易怒,容易发脾气,也没有足够精力去体贴孩子。

03

带上气质的眼镜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听话安静?为什么你的孩子爱闹?回到父母头上也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父母温柔细致?而你一点就着?这里其实涉及到三个因素:你的气质、孩子的气质及两者如何相适应。

每个人天生的气质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听话懂事,有的孩子大吵大闹。人和人在气质上的差异,表现在9个维度:活动量、节律性、接近或者回避型、适应性、敏感性、反应强调、情绪本质、注意力分散度、坚持度。

通过上面测试孩子的气质,回头考察自己的气质,你会看到自己与孩子的分歧点及契合点。

如果你根据自己的气质,调整自己的期望、回应、及规则,协调亲子间的相处模式,你就会更少犯错,更少生气。

不要和孩子进行气质方面的较量,无论谁胜出,都可能损伤亲子关系。

记住,作为父母,你是家中定基调的人。逐渐熟悉自己和孩子的气质,就会明白什么刺激你们,也将认识到自己和孩子的力量所在。带上气质的眼镜,心中接纳家庭成员各自的不同,你的脾气就会越来越少。

04

减少吼叫的日常策略

追踪你的吼叫

一旦出现愤怒情况,马上拿本子和笔按下表记录下来。

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

自我同情

在减少、告白吼叫的路上,自我同情即理解并原谅自己,而不是自责。不是找借口,而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从而获得改进的动力和勇气。

A-B-C-D法则

  • 自问(ask):我现在感觉如何?我升级想法是什么?能否接纳自己的感受,能否改变我的看法?

  • 呼吸(breath):自问时,开水觉察自己的呼吸,有意识地做3-5次缓慢;

  • 平静自我(calm yourself):关注呼吸调整你的情绪;

  • 确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想想孩子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结果?需要新的指明方向?需要鼓励?

  • 同理心(empathize):讲自己设身处在孩子的处境,尝试感受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倾听他的诉说。

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

05

结语

当孩子小时候一点都不“熊”,很乖巧,很懂事,看你的眼色行事;他长大了可能就很“熊”,缺乏责任心,不敢担当,害怕创新,遇事逃避。每一个不熊的孩子背后都站着过度严格的父母,而吼叫这一利器首当其冲。

无论是因为何种理由:他做错了,为他好,我天性就这样,我控制不住,这些都不是理由,因为吼叫本身就是错误的!

无论在克服吼叫的路上,有多么困难,都要记得,我们是大的,他们是小的,我们比他们更强、更有控制力,为了他们,我们得保持平静和清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