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杀妻也是杀妻,文学不再享有豁免权,它是世俗生活的一部分

这一年10月,顾城在新西兰杀妻自杀。消息传来,辩护者仍然试图将之描述成一个精神事件,但反对的声音更大:诗人杀妻也是杀妻,正如作品买卖也是买卖,文学不再享有任何豁免权,它就是世俗生活的一部分。

1989是电影界“王朔年”,四部改编自他的电影同时上映,1990年王朔领衔主创《渴望》,播出时万人空巷,他为文学界打开了一扇世俗化之门,从此市场为王的浪潮势不可当。

诗人杀妻也是杀妻,文学不再享有豁免权,它是世俗生活的一部分

王朔

1992年,王朔等人的“海马影视创作室”正式注册,旗下包括苏童、刘恒、池莉、刘震云等知名作家;同年,作家张贤亮出任宁夏自治区文联属下的“艺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戏剧家魏明伦自组“魏明伦文化经济公司”,自任总经理。市场经济来了,作家文人大规模“下海”的序幕就此拉开。

1993年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新年钟声刚过,“陕军东征”就跃上了各大报版面,这是文学作品第一次以集团性形式推出,成效也相当不错,给我们留了一部被高估的《白鹿原》,和一部被低估的《废都》。

《废都》的卖点是“一百万元稿酬”和“此处删去多少字”,以及大量性描写。这让一向视贾平凹为“严肃作家”的评论家和读者非常愤怒,他们纷纷质问“作家的责任感到哪里去了?”愤怒蒙住了他们的眼睛,让他们看不见《废都》里叙写的知识分子虚无与物欲交织的压抑态是多么真实,“废都”隐喻精神之城坍塌的预言是多么准确。

诗人杀妻也是杀妻,文学不再享有豁免权,它是世俗生活的一部分

新的交易方式炫人耳目。1993年1月,上海一批作家、编剧共同签署了“931”约定,规定了签约者关于编写电影剧本和电视剧本的最低要价,以抵制不合理的国家统一稿酬制度;9月11日,“’93深圳(中国)首次优秀文稿公开竞价活动”开幕, 800多名作者,逾7000万字的文稿参加竞价。女作家霍达的电影剧本《秦皇父子》,以高达100万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本世纪中国文稿卖价之最。而影星刘晓庆仅凭计划中一部回忆录的书名就卖出了108万元的天价。

关于文学的商业模式在引进与成型中。9月28日(谐音“久而发”),《当代》杂志社编辑周昌义等五人,以“周洪”的集体笔名与中国青年出版社签订了中国第一张“作家卖身契”。合同规定周洪须保证每年为出版社提供一套畅销书。10月18日(谐音“是要发”),周洪又与香港梁凤仪的勤+缘出版社签订了内容相似的合同。

这些细碎的往事如今已很少有人记得,当年却是无数人觉得“文学”两个金字正在经济大潮的冲洗下急剧褪色,关乎人类精神的产品也进入了自由贸易的集市,这颠覆了1949年以来的文学经验。

1993年的最畅销文学作品叫《曼哈顿的中国女人》,这部全无文学价值可言的小说的意义,在于向新兴的文学市场展示了何为“畅销元素”:异域、性与成功。如今看来匪夷所思又意味深长的,是评论界面对这部作品的兴奋与慌乱,有人急匆匆地把它看作“当代文学的开拓”,甚至说“我们未来的文学应该从这部作品开始”。

如果嫌上述叙述不够明显,我不妨再加上一桩。这一年10月,顾城在新西兰杀妻自杀。消息传来,辩护者仍然试图将之描述成一个精神事件,但反对的声音更大:诗人杀妻也是杀妻,正如作品买卖也是买卖,文学不再享有任何豁免权,它就是世俗生活的一部分。

诗人杀妻也是杀妻,文学不再享有豁免权,它是世俗生活的一部分

顾城、谢烨

在这一背景下,陈染和林白的走红显得暧昧,她们是因女性私人叙事对抗男性宏大叙事得到认可,还是暴露隐私满足读者窥视欲而大获成功?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结论。而她们的后辈卫慧、棉棉的商业佳绩似乎相对明朗,触犯禁忌被证明是屡试不爽的市场良方。同时代的“新都市”(邱华栋、何顿、张欣)自不例外。如果还有人关心文学性,也许他们可以去读读韩东与朱文。而到现在我们也搞不清楚,独得十万元“大家·红河文学奖”的《丰乳肥臀》(莫言),究竟真是匠心独运的杰作,还是别有用心的畅销书。

诗人杀妻也是杀妻,文学不再享有豁免权,它是世俗生活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