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山溝成「網紅村」 張家界慈利旅遊扶貧成效凸顯

穷山沟成“网红村” 张家界慈利旅游扶贫成效凸显

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成“致富橋”。 楊華峰 攝

中新網張家界7月8日電(記者 白祖偕 鄧霞)特色的集裝箱客棧、另類的洞穴餐廳、豐富的農耕體驗……位於張家界慈利縣三官寺土家族鄉羅潭村的禾田居山谷,因其“返璞歸真”的休閒生活方式,吸引了不少海內外遊客前往“打卡”體驗。

而3年前,這裡還只是一個“窮得叮噹響”的小山村,是慈利縣最偏遠、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全村看不到幾個人,都出去打工了!”羅潭村村黨支部書記杜修福說,2014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僅2140元。

其實,羅潭村地理位置極好,緊鄰張家界大峽谷、武陵源黃龍洞、寶峰湖等風景區,境內生態也山清水秀,發展鄉村旅遊要素充足。這給羅潭村人脫貧致富帶來了“底氣”。

穷山沟成“网红村” 张家界慈利旅游扶贫成效凸显

遊人在禾田居山谷裡體驗農耕生活。 慈利縣宣傳部供圖

2015年以來,羅潭村藉助秀美的山水資源、深厚的土家文化、獨特的民俗風情,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建設了桃花園、楊梅園、蔬菜園、垂釣園、禾田居山谷、洞穴餐廳、瓦窯餐廳等獨具特色的農業休閒項目,讓貧困戶以土地流轉和房屋出租的方式參與其中,村民還可以到這些農業休閒項目裡工作,當地農副產品也實現了統一代銷促銷。

杜修福介紹,2016年羅潭村已通過驗收退出貧困村序列,是年全村的人均純收入已增加到6580元。目前,該村還有貧困農戶5戶、貧困人口13人,預計在2018年能全部脫貧。

37歲的胡新平是羅潭村蝶變的見證者,也是受益者。他告訴記者,2009年的一場大病讓他家因病致貧,後來他參加了當地政府舉辦的就業技能培訓班,並被安排到禾田居山谷當水電工。他的妻子也在村裡的汽車酒店做客房服務,兩人都有了固定收入,“再加上土地入股的分紅,現在的生活很滋潤了”。

同樣的故事還發生在三官寺土家族鄉大峽谷村。隨著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對外開放,當地村民領到的景區商鋪拍賣收入分紅也一年比一年高。張家界大峽谷旅遊景區管理有限公司扶貧專幹劉宗林介紹,2017年,大峽谷景區內的商鋪拍賣收入共1348萬元,40%直接分紅給大峽谷村村民,僅此一項,就人均增收1700元。

穷山沟成“网红村” 张家界慈利旅游扶贫成效凸显

紅巖嶺成慈利縣戶外休閒旅遊線路之一。 慈利縣宣傳部供圖

精品景區的“溢出效應”遠不止如此。據瞭解,近兩年,大峽谷景區周邊4個村新增客棧21家、餐館7家,解決農民就地就業1216人。

為深挖旅遊扶貧潛力,慈利縣還先後開發了四十八寨、紅巖嶺、美麗南山、甘溪溝等15條精品戶外休閒旅遊線路,串聯全縣21個鄉鎮100多個村;並大力推進農家樂、農家客棧等旅遊周邊服務設施建設,舉辦“南山桃花會”“黃花溪杜鵑花節”“龍潭河闆闆龍燈”等活動,為貧困農戶就業、農副產品外銷搭建平臺,實現了農民增收致富。

慈利縣是湖南省級重點貧困縣,2017年脫貧攻堅突出問題集中整改後,全縣共有貧困村134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4294戶86838人。截至2017年,已退出61個村、脫貧14255戶53910人,仍有73個村、10039戶32928人尚未脫貧退出。

“我們始終把旅遊精準扶貧作為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工作的重頭戲來抓。”慈利縣委書記邱初開表示,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安排,2018年慈利要實現整縣脫貧摘帽、73個貧困村退出、2.8萬名以上貧困人口脫貧,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