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動手打弄丟五塊錢的孩子 你能理解嗎?

早幾天,一個孩子弄丟了五塊鐵地鐵票,他媽媽氣得動手打了他,在地鐵裡面。

媽媽動手打弄丟五塊錢的孩子 你能理解嗎?

視頻截圖裡白字是媽媽說的話,黃字是年輕人說的話。

視頻的後面,年輕人得知這位媽媽已經離婚了,工資收入不穩定,且每月只有900元左右。

看過視頻的網友們大部分對媽媽的行為表示理解,而對於媽媽的打罵教育則爭議較多。

有人指責打罵教育方式不對,會給孩子留下心裡創傷,不利於成長,也不尊重孩子。

也有人指責單親媽媽就不要生孩子出來了,給自己和孩子都造成負擔。

還有人覺得是這位媽媽無能才掙這麼少,畢竟保潔阿姨也能輕鬆2000元月入。

這些指責,不無道理,只是少了些理解多了些戾氣,甚至有些指責很不友好,也沒什麼建設性。

我想對於這位媽媽而言,她肯定知道打孩子不對。她帶著怒氣打孩子,卻在罵孩子時帶著哭腔——她也捨不得。但她還是打了,也許是因為五塊錢很多,也許是因為氣孩子貪玩不聽話,也許只是控制不了自己對生活的不憤恨,以至於不懂事的孩子成為了她的出氣筒。

換個角度想,她現在打孩子也是一種激烈的愛的表現。打了就會痛,痛就會長記性,這是窮過的人就能切身體會的心酸與委屈。

所以,我可以理解,不過我還是不贊同打孩子,打罵教育方式帶來的負面影響太大了,不能看到它有正面影響就說“打得好!”。

應該找一種更好的更科學的教育方式,而且遷怒於孩子更是不好的示範。我猜測這位媽媽只是在當下沒有找到更好的教育方式才拿出中國老一輩的打罵教育而已,畢竟她自己也說了,平時都捨不得打他的。

對於那些說單親媽媽就不要生孩子觀點,我覺得穿越時光到她生孩子之前給她這樣的建議,那我是贊同的。而現在,你當事後諸葛亮只會徒增她的煩躁而已。

因為我們並不知道這位媽媽曾經發生過什麼事情,她為何要生,當時孩子爸爸在哪,他們分居的時候孩子多大了……我們什麼都不知道就對她橫加指責是不對的,在孩子已經養育了這麼多年的現在你說這些話,除了想粗暴的輸出你的價值觀,想獲得社會認同感外,並不會解決任何問題。

至於那些說是這位媽媽無能才找不到更好的工作的說法,這更像是“成功者”對“失敗者”的批評。

我先說個事實。中國的扶貧標準是在不斷提高的;2009年的扶貧標準是農民人均純收入低於1274元, 2011提高到2300元,2017年提高到3300元,全國還有3000萬人左右未脫貧。

也許這位媽媽真的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這要求也許對她太苛刻了,她也許曾經也努力過了,只是沒迎來好的結果。結合上面的數據,你該明白,我們社會還是有窮人的,你拿到了機會就等於有人失去了這個機會。

我成長於80年代,那個時候中國人普遍比較窮,打罵教育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尤其農村地區,如果你丟了錢,你會多一個屁股開花的記憶。如果是偷了錢去買玩具的,恭喜你,你擁有一個小時候被打得皮開肉綻的吹牛資本。

如果你也是這麼成長起來的,你會對這位媽媽的行為表示理解,甚至感同身受。因為你知道生活不容易是個什麼滋味。

如果你記性好些,會記得小時候有不少今天看起來很特別的職業。比如補鍋匠、篾匠、修傘匠、修鞋匠、閹雞匠……

媽媽動手打弄丟五塊錢的孩子 你能理解嗎?

是的,他們是老行當。這些正在日漸消亡的老行當見證著這塊土地的貧窮,也見證著這塊土塊經濟的飛速發展,同時還見證著自己的失業。他們,無能嗎?

你可能並不知道,非洲人用輪胎橡膠做鞋子故事曾經也發生在中國這片土塊上——我爺爺就有一雙類似的膠鞋。

媽媽動手打弄丟五塊錢的孩子 你能理解嗎?

時間把貧窮慢慢的從這塊土地上塗改成小康或富裕,可是貧窮仍未消亡,只是化為苦難零星的散落在這塊土地上。

今天,貧窮於我們很多人已經是雨過天晴的記憶,對有些人而言卻依然是不甘心的現實,是如影隨形的幽靈。

——生活從來都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