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里的儿童,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祝小朋友们六一节快乐!

时代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变。80后的叔叔阿姨们,他们小时候玩打陀螺,滚铁环,踢毽子,跳皮筋;90后的小姐姐小哥哥们,他们小时候玩悠悠球,学习机;00后的小朋友们,真的不知道他们小时候玩什么。

有些儿童活动历经千年而始终代代传承,有些却渐渐消失淹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莫不是一张图片,或一篇文章提及,怕是无论如何不会无缘无故的想起。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童年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千百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童年生活都玩些什么呢?

唐诗宋词里的儿童,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祝小朋友们六一节快乐!

〔清〕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与现在的小朋友相比,以前的小朋友过的真是无忧无虑啊!

〔唐〕杜荀鹤《秋日山中寄李处士》:吾辈道何穷,寒山细雨中。儿童书懒读,果栗树将空。

我辈的大道怎么会走到尽头,就像寒山还在细雨中巍然耸立一样。孩子们都对读书有一种惰性,贪玩得把树上的果实都快摘完了。

看来小朋友读书偷懒是千年不变的永恒,可是“儿童”是国家未来之希望,从小将大道放之一旁,不以读书为业,反而去玩耍嬉戏,荒废时间,就连“果栗树”也即将被他们摘空。真的是,儿童强,则国家强啊!

唐诗宋词里的儿童,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祝小朋友们六一节快乐!

〔宋〕苏轼《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明想打磕睡,却还要勉强欢闹。晨鸡啊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晨鸡”二句将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入微,“坐久”两句将守岁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这是人人守岁都有过的感受,他能不费力地写出来,增添不少亲切感。现在的小朋友,每天都过得跟过年差不多,恐怕也很难有以前的那般兴奋与期待吧。

〔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杨万里的诗通俗易懂,从这首诗里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胖嘟嘟的小可爱笨笨的追逐蝴蝶和柳絮的情景。

唐诗宋词里的儿童,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祝小朋友们六一节快乐!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吵闹牵扯我的布衣。小朋友懵懂不懂事,他们有时候拽着爸爸妈妈的衣襟吵闹着要糖吃,有时候牵着爸爸妈妈的衣襟躲避陌生世界的危险。可是,总有一天,小朋友也会长大,就如《烛光里的妈妈》唱的那样:“妈妈呀,女儿已长大,不愿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

〔宋〕叶绍翁《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现在斗蟋蟀是油腻中年大叔才干的事吧?

唐诗宋词里的儿童,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祝小朋友们六一节快乐!

〔宋〕辛弃疾《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西风起了,山园里的梨、枣等果实都成熟了。一群嘴馋贪吃的小孩子,手握着长长的竹竿,偷偷地扑打着树上的梨和枣。别叫家人去惊动了小孩子们,让我在这儿静静地观察他们天真无邪的举动,也是一种乐趣呢天。同样是扑别人家的梨和枣,有的就很天真无邪,有的就很是熊孩子。

〔金〕元好问《京都元夕》: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元宵节时,到处都能碰到女人们穿着盛装,化着美好的妆容来看灯;小孩子们则在街道上欢闹着。我这个穿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还记得以前元宵上灯时马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大人们带着小朋友,拖着兔子灯,肩挑西瓜灯,提着青蛙灯,推着球灯,听着爆竹声,看着五颜六色的烟花,热热闹闹的元宵节。现在呢?

唐诗宋词里的儿童,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祝小朋友们六一节快乐!

〔唐〕胡令能《喜韩少府见访》: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突然听到梅福前来造访(寒舍),(我)笑着穿上荷衣走出草堂,村里的小孩很少见过官员的车马(那浩荡的气势),都慌忙跑到芦苇荡的深处躲藏。这时候要是爸爸妈妈在身边,肯定又会牵起他们的衣角,躲在身后,探出半个小脑袋出来张望。

〔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松阴之下长着半弓的草苔,想看书可又懒得去翻开。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

唐诗宋词里的儿童,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祝小朋友们六一节快乐!

〔唐〕白居易《观游鱼》: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闲下来围着水池看着水里的鱼自由地游动,正好遇到小童摆弄钓鱼船。一样地喜欢鱼但是心态却不一样,我来喂食你却来垂钓。爱鱼之心人各有异,我爱鱼给鱼施食,盼他长大;你却垂钩钓鱼,为图己乐。小孩子嘛,还不懂事!

〔宋〕范成大《田舍》: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大家呼唤着扛着锄头出了村庄,匆匆忙忙地修筑着打谷场。小孩子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玩耍,斜阳中一群群鸟雀喳喳叫得忙。

〔宋〕李纲《望江南·江上雪》: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希望我们都能像儿童那般无忧无虑保持欢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