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难得几知己,从刘过的一首词,看他与辛弃疾的莫逆之交!

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

他工于诗,善填词,然而屡试不第,布衣终生,一生贫困。从其《念奴娇·留别稼轩》一词中便可看到他功名不成,有志难申的一生,以及率真、豪放的词风。

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寻归路。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虚名相误,十年枉费辛苦。

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莼鲈江上,浩然明日归去。

他在词的开头,便明确提出“我是谁,我在哪”的问题。自己无官无职,如果要等“功成”才肯“身退”,则何时才能归隐?!母亲的生病激发了埋藏在他心里许久的痛楚,十年辛苦求名,终被虚名误,枉费了辛苦,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此时似乎看透了人生,便心生了去意,醉想归隐后,伴着秋雨踏踏实实睡一觉该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在偏安的东南,刘过为什么没有立身之处呢?是刘过缺乏文学和政治才华吗?

人生难得几知己,从刘过的一首词,看他与辛弃疾的莫逆之交!

他也曾向皇帝奉献辞赋,上书北伐之策,但是所上之书,所陈之策没有一句能让皇帝惊喜。他虽然为了北伐统一忙碌奔波,但是皇帝并不赏识他,不重用他。这么多年来,他“衣裾尘土”,生活窘迫,只得以诗文干谒权贵重臣。他得到辛弃疾的赏识,与稼轩成为文酒之交,分属宾客,相聚时颇有追欢买笑之事。张翰因“莼鲈之思”便毅然辞官归隐,我也老了,人生还能有几秋?明天也该“浩然归去”了吧。

这首词作于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期间,时刘过为辛弃疾幕府宾客。刘过因母病告归,稼轩为其筹资万缗,买船送归。在当时,万缗算是一笔巨款,辛弃疾以万缗相赠,也可见他们友情之深厚。

刘过感其知遇之恩,作词相赠。这首词虽未明谢辛弃疾的馈赠之情,却向辛弃疾倾诉了自己对“功成”与“归路”的看法,表达了“我自匆忙天未许”的人生遗憾,以及“浩然明日归去”的归隐志向,丝毫不加掩饰地向友人明志,也算是对辛弃疾这位至真朋友的最好交待了。

刘过这个人,《宋史》不载其传,但在南宋朝野,却着实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刘过与辛弃疾能成为莫逆之交,还得益于刘过的一首诗折服了辛弃疾。

人生难得几知己,从刘过的一首词,看他与辛弃疾的莫逆之交!

刘过作为辛弃疾“骨灰级”粉丝,狂热地希望拜见这位词坛巨擘,但一直不能如愿。辛弃疾手下两位监司,对刘过熟悉而钦慕,便给他出主意说:“辛安抚将在某日举行宴会,你可即时来,倘若门卫不让进,你就在门口喧哗吵闹,必然可进。”

那日,刘过如期而至,门卫果然不让进,刘过就同门卫吵了起来。辛弃疾问何事,门卫如实报告。辛弃疾听说一布衣腐儒要夺门而入,不免恼怒。二监司劝道:“刘过也是个豪杰之士,又擅长诗词,不妨一见。”辛弃疾作为泰斗级词人,爱才惜才,听说对方有才,便让门卫引进。

不过,辛弃疾对刘过的才华还是有些怀疑,所以进来便问:“能作诗吗?”刘过说:“能。”正好仆人在上羊肾羹汤,辛弃疾让他以此为题赋诗。刘过说:“暂莫急,请先赐酒一杯吧。”喝完酒,刘过请辛弃疾限韵。辛弃疾见刘过喝酒时因天冷哆嗦,酒水流到了衣服上,便限韵“流”字。

刘过顿了顿,随口吟出一首《赋羊腰肾羹》:“拔毫已付管城子,烂首曾封关内侯。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俎伴风流。”吟完,辛弃疾拍案叫绝!为何?

诗中有两个羊的典故:“管城子”在古代指代毛笔,而毛笔常以羊毫制成,此一羊;“烂首”即指羊头,古代有一首讽刺封建王朝封爵滥赏的童谣说:“烂羊头,关内侯”,此二羊。如此用典恰当、切题精准、符合情境、脍炙人口的佳作,简直可遇不可求。

辛弃疾本身爱用典故、为人豪爽,这恰恰是刘过性格和诗作表现出来的物质,加上两人同为主战派,志同道合,所以,辛弃疾不但拍案叫绝,还相见恨晚,立马拉刘过入席,推杯换盏,从此订交。以后,刘过就成了辛弃疾幕府里的常客,诗友中的知音,惺惺相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