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觀點」商品價格將重估,「牛陡」之後是「牛平」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本週策略:商品價格將重估,牛陡之後是牛平】

在此前的報告中,我們提示收益率曲線可能會出現“陡峭化”下移(詳見“溯游從之,債牛且長”),主要原因包括:

①從歷史經驗看,收益率曲線在“熊市平坦化”(極端情況下長、短端倒掛)之後多數將通過“牛市陡峭化”完成形態修復,即短端利率先下,長端利率後行。

②目前期限利差(10Y-1Y)所處分位數水平(歷史1/4分位數附近)與基本面指標所處的分位數區間較為匹配,說明其隱含的“經濟預期”基本Price-in了基本面狀況。但10Y國債利率的絕對水平仍處於歷史均值附近,意味著實際上是短端利率定價過高。

近期,我們觀察到曲線變動的確呈現出“牛陡”的特徵,長端利率表現雖然仍較為糾結,但是隨著第三次降準落地,短端利率下行異常迅猛。1Y國債收益率已經回到3%附近,較6月末大幅下行近30bp;1年期FR007互換利率破2.8%,創近兩年新低。相比之下,長端利率下行相對滯後,5Y國開-互換利差反而回升至80bp附近。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未來市場行情如何演化?取決於:①資金寬鬆能持續多久?4月降準之後反而出現“錢荒”的情況是否會再次上演?②期限利差還有沒有壓縮的空間?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資金面會重演4-5月的故事嗎?

4月降準之後,市場資金面反而緊張起來,4-5月Shibor利率不降反升,除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力度衰減、稅期疊加、財政支出偏慢等影響外,還有幾個重要的驅動因素:①首次“置換降準”徹底點燃債市熱情,機構出現“搶券潮”,槓桿率水平明顯抬升,買債與降準資金到位時點錯位,增加資金面壓力。②同業存單發行出現“搶跑撞車”,導致存單“量價齊升”(詳見“從存單搶跑看負債端壓力”)。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站在目前的時間點上,我們看到:

第一,機構槓桿率水平已經出現一輪明顯的回升,6月基金測算槓桿率水平已經來到130%上方,接近2017年末峰值,無論是從降準之後的市場情緒看,還是槓桿本身的空間看,進一步推升資金需求的空間已經較為有限了。同時,與4月相比,央行“寬貨幣”態度進一步顯現化,在“合理充裕”的語境下,短期主要收緊資金面引起機構被動“去槓桿”的可能性也不大。

第二,存單7月提前放量,再度“搶跑”的可能性不大。從與同業交流的情況看,目前銀行處於一個較為尷尬的局面。雖然截至目前計算的8、9月的同業存單缺口已經很大,但是7月提前放量的操作性並不強。主要原因有:①一般季初月份同業機構購買同業存單的意願並不高。且7月發行利率已經大幅回落,低於投資者預期,在目前市場情緒不高的情況下只有提價發行才能發得出去;②但是銀行另一方面又不想提價發行。經歷了5、6月份的提價發行,目前不少銀行表示適當“壓一壓價格”也是不錯的。因為同業存單利率是一個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利率指標,一旦同業存單提價會帶動市場情緒,導致其他業務成本連帶上漲。

整體上,我們認為當前資金面寬鬆的情況具有持續性。

第二個問題是期限利差是否存在壓縮空間?商品基差與期限利差同為反映對未來名義增長預期的指標,因而二者表現出較好的相關性。

年初以來,商品價格始終表現堅挺,與股票、債券價格所隱含的“基本面預期”大相徑庭。這種現象並不是完全沒有支撐因素,我們在此前的報告中已經進行過討論。很重要的一點是,2018年實體需求呈現結構性特徵:在引導“去槓桿”的政策環境下,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以降負債為主要目標,投資意願在很大程度上被政策抑制,這使得建安工程和設備工器具購置出現了“需求不同步”的現象。

設備工器具購置需求存在“剛性”,一部分是歷史原因決定的(2009-2010年的工程機械銷售高峰),當年的設備需要更新換代或者應對環保標準抬升。這部分需求在鋼鐵等工業品下游中佔據了不小的比重,按照中聯鋼的數據,可能接近40%,不過,這部分需求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比重僅僅10%出頭,對整體固投的拉動非常有限。這是理解微觀價格與宏觀需求背離的一個視角。

但是,從宏觀角度看,廣義社融增速基本決定了名義增長的上限。目前,我們看到工業增加值+PPI衡量的名義增長水平(10.9%)正在觸及廣義社融增速(11.2%)“上限”。這意味著,如果社融增速繼續回落(對應廣義信用收縮),那麼名義增長水平也必然出現修正。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這一修正可以通過實際增速回落(壓縮產量),也可以通過名義價格回落(商品跌價)來實現。今年與2017年的一個重要區別是,外需依託消失(甚至構成拖累)使得國內進一步壓縮實際產量的空間不再,因此,這一過程更可能通過名義價格回落來實現。換句話說,在維持一定實際增速的“剛性約束”下,要麼需要社融增速回升(對應廣義信用緩釋),要麼需要犧牲價格(對應商品普遍跌價)保增長;考慮到商品價格過去兩年積累的漲幅,後一種選擇的可能性更大。

事實上,如果我們觀察受供給側改革支撐小的品種,例如銅價,這一過程已經開始發生,三季度,我們將會觀察到微觀價格向宏觀需求收斂,帶動期限利差出現一波壓縮。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信用觀察:城投債市場“異象”叢生】

1、信用一級:淨融資改善與發行銳減的矛盾

供給持續低迷的環境中,淨融資被動好轉。5月以來,信用一級發行出現明顯回落,淨融資受此壓制,表現偏弱。不過跨半年之後,得以在資金面的寬裕的支撐下,短債淨融資出現恢復,邊際上推動信用債供給的改善,但總體規模依舊偏小,原因有二,1)信用風險擔憂並未明顯消退,2)二級配置向短端品種傾斜,對中長端甚至是中等期限品種需求明顯不足。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取消發行規模偏小+實際發行低於計劃發行個券數量下滑,是否意味著二級需求的好轉?一級市場的反面指標(取消發行和發行規模差異)很大程度上與發行總量有關,這也意味著如果供給總量萎縮,負面指標絕大多數可能會產生跟隨。值得注意的是,就相對規模來看,取消及推遲發行佔發行總量比依舊處於較高水平,一則體現發行人主動擇期可能存在,二則拿債情緒尚未完全修復。

總體上來看,即使資金寬裕,但謹慎的配置情緒依舊難以釋放,短債改善在邊際上推動淨融資回升的格局還將存在。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2、城投債“異象叢生”,關注拋壓漸起

短債成交活躍,帶動市場換手率。資金利率的大幅鬆動,看似推動信用二級換手率,但主要帶動市場成交的個券均集中在短融,諸如中票和企業債等券種,成交依舊偏少。事實上,這也凸顯市場對於流動性風險可能進一步釋放的擔憂,交投區間向短端個券集中。而低等級個券信用利差飆升與等級利差走闊並存,更進一步佐證市場風險偏好的不足。

債務置換臨近結束,城投債市場亂象叢生。1)“信仰”看起來已不值錢?風險溢價補貼足夠,低等級才有人敢拿;2)選擇重新發行的高等級主體頗多,體現利差保護偏薄的狀態下,生怕募集過程中“流標”而觸發不可預知的惡果;3)低等級城投債正在被放量“甩賣”;4)“新”/“老”城投債分化的加劇,其中低等級“新”城投債成為引領跌幅的“主角”,而“老”城投不再上演“獨立行情”,AA及AA-淨價下挫的個券面積在邊際上擴展。

如何理解“蹊蹺”中所折射的內因?第一,政策“變著花樣”監管,資金供給端和棚改收緊成新變量;第二,城投再融資壓力成夢魘。根據我們此前測算,實體非標到期將集中在3季度,其中涉及的城投平臺或不在少數,這也是掀起最近市場對於城投擔憂的關鍵之一;第三,城投債預期違約損失溢價漸起,1)2018年以來,低等級城投債預期違約損失溢價持續攀升,2)目前截點已經觸及2015年以來新高,也表明近期低等級城投債信用利差走闊已轉換至違約擔憂的驅動。

綜上來看,把握高等級短久期策略,“活下來”比探尋

Alpha更重要。城投債市場光怪陸離的現象本質是政策、再融資擔憂和信用風險預期生成交互作用的結果。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表現已然凸顯“信仰”價值的逐漸湮滅,這也意味著支持低等級城投債的定價體系或面臨解構和重構的命運。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TF、T分化,推薦T合約正套】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上週,5年期國債期貨現券表現強於期貨,淨基差上行,10年期國債期貨現券表現強於期貨,淨基差下行,5年期國債期貨貼水加深,

10年期國債期貨升水加深,5年期主力合約IRR小幅下降,10年期主力合約IRR小幅上升;上週資金面寬鬆,周初債市情緒逐步轉弱,直至週四受到降準落地的影響,債市小幅回暖;然而週五受到中美互徵關稅的影響,期債現券均大跌。週一,資金面很鬆,債市暖勢延續;週二,資金面暴松,國債期貨午後跳水收跌;週三,資金面持續暴松,國債期貨弱勢收跌;週四,受降準落地影響,債市小幅回暖,國債期貨震盪收高;週五,資金面繼續寬鬆,但受中美互徵關稅落地影響,國債期貨跳水收跌,長端收益率明顯上行。

期現策略:推薦T1809/1812

正套。上週T合約IRR上行,以主力合約活躍CTD(160017.IB)來看,IRR均在4%徘徊,部分老券IRR又達到了6%。並且現階段10年期主力合約基差為負,處於升水狀態,淨基差處於低位區間,亦比較適合構建稽查策略,可以把握機會進行T合約正套,並且由於做陡曲線的力量的存在,可以預見T合約IRR短期內大概率會出現下行。

基差策略:推薦做多T1809基差。上週,5年期國債期貨基差大幅上行,10年期小幅下降。目前,T合約淨基差仍處於歷史低位區間,依然為負。上週T合約IRR出現上升,已接近正套區間,淨基差繼續下行空間有限(若繼續下行,則IRR過高引起正套,尤其在T合約上表現更為明顯),且資金利率方面依舊較為寬鬆的情形下,淨基差出現上升的概率較高,從而帶動基差走擴。由於目前5年期國債期貨已升水轉貼水,其基差策略可以稍作等待。並且由於目前的T合約國債收益率水平在3.6%左右,距離3%很遠,CTD集中在長久期債券上,直至交割日,若無新的可交割券加入,對於TF/T合約來說,CTD券的變化並不大,其轉換期權價值也會較低,較難給基差變化帶來影響。

跨品種策略:推薦短期擇機做陡曲線,中期做平曲線。上週,債市情緒邊際轉強轉弱,收益率曲線變陡,短端下降,長端抬升,國債期貨活躍CTD現券利差走擴,目前在37bp左右。目前,海外與基本面因素影響債市情緒的主導因素,市場對貨幣政策預期的改變仍將推動曲線繼續變陡,目前收益率曲線短端雖下降但依舊較高,因此短期仍可擇機做陡曲線。然而中期來看,在“牛市陡峭化”完成形態修復後,長端利率將追隨短端利率進行下行,因此中期可以做平曲線。目前多2手TF1809同時空1手T1809的價差為100.775。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可轉債:建議關注科技類相關產業個券】

上週,中證轉債指數週跌0.35%,上證指數週跌3.52%,創業板指周跌4.07%。

從股市表現來看,央行7月5日起正式實施定向降準,將釋放流動性約7000億元;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戰,美國對34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徵25%關稅,緊接著美國關稅清單2000億的可能性仍在,對出口構成巨大沖擊;同時金融去槓桿對上市公司、地方政府平臺等金融機構的負面影響越來越突出,加劇宏觀經濟不景氣的預期。上證綜指受到內外因素影響走弱,本週下跌3.52%。週一平開後,震盪下行,尾盤接近日低收至2775.56點;週二接近平開後,震盪下行,盤中最低跌至2722點,尾盤收至2786.89點;週三低開後,窄幅上行,其後跌幅不斷擴大,收報2759.13點;週四接近平開後,震盪下行,尾盤接近日低收至2733.88點;週五低開後短暫上衝,承壓下探至2691點後強勁反彈,本週尾盤收至2747.23點。深成指收跌至8911.34點,創業板指呈下跌態勢,收至1541.31點。板塊上看,國防軍工、計算機、傳媒板塊表現較好,打板指數、操作系統國防化、鄉村振興指數概念板塊表現較好,房地產、採掘、紡織服裝板塊領跌。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從轉債表現來看,轉債本週呈現下行態勢,週一下行後周二小幅反彈,週三轉而下行後,週四週五連續上行,整週收跌,個券漲跌互現。從板塊上看,信息類個券萬信轉債表現出色。總的來說,本週萬信轉債(3.48%)、航電轉債(2.75%)、17桐昆EB(2.51%)、順昌轉債(2.22%)、常熟轉債(1.77%)領漲,而三一轉債(-5.34%)、大族轉債(-4.69%)、九州轉債(-3.93%)、雨虹轉債(-3.84%)、眾信轉債(-3.27%)領跌。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大部分轉債轉股溢價率位於10%-30%區間,轉債平價位於80-90區間,債性和股性較為平均;17浙報EB、洪濤轉債、15清控EB、17山高EB、16鳳凰EB等轉債轉股溢價率高且轉債平價低,債性極強;而康泰轉債、萬信轉債、寶信轉債、星源轉債、17桐昆EB轉股溢價率為極低甚至為負且轉債平價高,股性極強。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新發轉債:

本週發行2只新轉債:博世轉債和景旺轉債,發行規模分別為4.3億元、9.78億元,轉債期限均為6年,票面利率均為0.4%,初始轉股價格分別為14.30元、50.01元,贖回價格均為108%,條件贖回條款均為30/15/130%,回售條款均為30/70%,而特別下修條款分別為30/15/90%、30/15/80%。(詳見《博世轉債申購定價分析》和《景旺轉債申購定價分析》)

可轉債策略:受正股市場影響,轉債市場表現將持續分化,建議關注科技類的相關產業個券。近期工信部在2018中國雲服務大會暨百萬企業上雲推進大會表示,鼓勵支持行業雲平臺的建設,幫助企業提質增效,實現數字化轉型。同時根據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數據,第一季度阿里巴巴超過IBM成為全球第四大雲基礎設施和相關服務提供商,業務收入增長一倍多,達到6.99億元。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將計算和存儲需求轉移至雲端,未來業務量將激增。在政策和產業的雙驅動下,雲計算、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相關行業景氣度不斷提升,這些行業相關轉債價格將上漲。

歡迎點擊原文,關注招商固收研究報告平臺。最走心的報告,就在這裡!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謝亞軒

86-755-83295524

[email protected]

S1090511030010

李豫澤(研究助理)

86-21-68407902

[email protected]

王菀婷(研究助理)

86-21-68407902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