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本周策略: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在此前的报告中,我们提示收益率曲线可能会出现“陡峭化”下移(详见“溯游从之,债牛且长”),主要原因包括:

①从历史经验看,收益率曲线在“熊市平坦化”(极端情况下长、短端倒挂)之后多数将通过“牛市陡峭化”完成形态修复,即短端利率先下,长端利率后行。

②目前期限利差(10Y-1Y)所处分位数水平(历史1/4分位数附近)与基本面指标所处的分位数区间较为匹配,说明其隐含的“经济预期”基本Price-in了基本面状况。但10Y国债利率的绝对水平仍处于历史均值附近,意味着实际上是短端利率定价过高。

近期,我们观察到曲线变动的确呈现出“牛陡”的特征,长端利率表现虽然仍较为纠结,但是随着第三次降准落地,短端利率下行异常迅猛。1Y国债收益率已经回到3%附近,较6月末大幅下行近30bp;1年期FR007互换利率破2.8%,创近两年新低。相比之下,长端利率下行相对滞后,5Y国开-互换利差反而回升至80bp附近。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未来市场行情如何演化?取决于:①资金宽松能持续多久?4月降准之后反而出现“钱荒”的情况是否会再次上演?②期限利差还有没有压缩的空间?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资金面会重演4-5月的故事吗?

4月降准之后,市场资金面反而紧张起来,4-5月Shibor利率不降反升,除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衰减、税期叠加、财政支出偏慢等影响外,还有几个重要的驱动因素:①首次“置换降准”彻底点燃债市热情,机构出现“抢券潮”,杠杆率水平明显抬升,买债与降准资金到位时点错位,增加资金面压力。②同业存单发行出现“抢跑撞车”,导致存单“量价齐升”(详见“从存单抢跑看负债端压力”)。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站在目前的时间点上,我们看到:

第一,机构杠杆率水平已经出现一轮明显的回升,6月基金测算杠杆率水平已经来到130%上方,接近2017年末峰值,无论是从降准之后的市场情绪看,还是杠杆本身的空间看,进一步推升资金需求的空间已经较为有限了。同时,与4月相比,央行“宽货币”态度进一步显现化,在“合理充裕”的语境下,短期主要收紧资金面引起机构被动“去杠杆”的可能性也不大。

第二,存单7月提前放量,再度“抢跑”的可能性不大。从与同业交流的情况看,目前银行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局面。虽然截至目前计算的8、9月的同业存单缺口已经很大,但是7月提前放量的操作性并不强。主要原因有:①一般季初月份同业机构购买同业存单的意愿并不高。且7月发行利率已经大幅回落,低于投资者预期,在目前市场情绪不高的情况下只有提价发行才能发得出去;②但是银行另一方面又不想提价发行。经历了5、6月份的提价发行,目前不少银行表示适当“压一压价格”也是不错的。因为同业存单利率是一个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利率指标,一旦同业存单提价会带动市场情绪,导致其他业务成本连带上涨。

整体上,我们认为当前资金面宽松的情况具有持续性。

第二个问题是期限利差是否存在压缩空间?商品基差与期限利差同为反映对未来名义增长预期的指标,因而二者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

年初以来,商品价格始终表现坚挺,与股票、债券价格所隐含的“基本面预期”大相径庭。这种现象并不是完全没有支撑因素,我们在此前的报告中已经进行过讨论。很重要的一点是,2018年实体需求呈现结构性特征:在引导“去杠杆”的政策环境下,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以降负债为主要目标,投资意愿在很大程度上被政策抑制,这使得建安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出现了“需求不同步”的现象。

设备工器具购置需求存在“刚性”,一部分是历史原因决定的(2009-2010年的工程机械销售高峰),当年的设备需要更新换代或者应对环保标准抬升。这部分需求在钢铁等工业品下游中占据了不小的比重,按照中联钢的数据,可能接近40%,不过,这部分需求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仅仅10%出头,对整体固投的拉动非常有限。这是理解微观价格与宏观需求背离的一个视角。

但是,从宏观角度看,广义社融增速基本决定了名义增长的上限。目前,我们看到工业增加值+PPI衡量的名义增长水平(10.9%)正在触及广义社融增速(11.2%)“上限”。这意味着,如果社融增速继续回落(对应广义信用收缩),那么名义增长水平也必然出现修正。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这一修正可以通过实际增速回落(压缩产量),也可以通过名义价格回落(商品跌价)来实现。今年与2017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外需依托消失(甚至构成拖累)使得国内进一步压缩实际产量的空间不再,因此,这一过程更可能通过名义价格回落来实现。换句话说,在维持一定实际增速的“刚性约束”下,要么需要社融增速回升(对应广义信用缓释),要么需要牺牲价格(对应商品普遍跌价)保增长;考虑到商品价格过去两年积累的涨幅,后一种选择的可能性更大。

事实上,如果我们观察受供给侧改革支撑小的品种,例如铜价,这一过程已经开始发生,三季度,我们将会观察到微观价格向宏观需求收敛,带动期限利差出现一波压缩。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信用观察:城投债市场“异象”丛生】

1、信用一级:净融资改善与发行锐减的矛盾

供给持续低迷的环境中,净融资被动好转。5月以来,信用一级发行出现明显回落,净融资受此压制,表现偏弱。不过跨半年之后,得以在资金面的宽裕的支撑下,短债净融资出现恢复,边际上推动信用债供给的改善,但总体规模依旧偏小,原因有二,1)信用风险担忧并未明显消退,2)二级配置向短端品种倾斜,对中长端甚至是中等期限品种需求明显不足。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取消发行规模偏小+实际发行低于计划发行个券数量下滑,是否意味着二级需求的好转?一级市场的反面指标(取消发行和发行规模差异)很大程度上与发行总量有关,这也意味着如果供给总量萎缩,负面指标绝大多数可能会产生跟随。值得注意的是,就相对规模来看,取消及推迟发行占发行总量比依旧处于较高水平,一则体现发行人主动择期可能存在,二则拿债情绪尚未完全修复。

总体上来看,即使资金宽裕,但谨慎的配置情绪依旧难以释放,短债改善在边际上推动净融资回升的格局还将存在。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2、城投债“异象丛生”,关注抛压渐起

短债成交活跃,带动市场换手率。资金利率的大幅松动,看似推动信用二级换手率,但主要带动市场成交的个券均集中在短融,诸如中票和企业债等券种,成交依旧偏少。事实上,这也凸显市场对于流动性风险可能进一步释放的担忧,交投区间向短端个券集中。而低等级个券信用利差飙升与等级利差走阔并存,更进一步佐证市场风险偏好的不足。

债务置换临近结束,城投债市场乱象丛生。1)“信仰”看起来已不值钱?风险溢价补贴足够,低等级才有人敢拿;2)选择重新发行的高等级主体颇多,体现利差保护偏薄的状态下,生怕募集过程中“流标”而触发不可预知的恶果;3)低等级城投债正在被放量“甩卖”;4)“新”/“老”城投债分化的加剧,其中低等级“新”城投债成为引领跌幅的“主角”,而“老”城投不再上演“独立行情”,AA及AA-净价下挫的个券面积在边际上扩展。

如何理解“蹊跷”中所折射的内因?第一,政策“变着花样”监管,资金供给端和棚改收紧成新变量;第二,城投再融资压力成梦魇。根据我们此前测算,实体非标到期将集中在3季度,其中涉及的城投平台或不在少数,这也是掀起最近市场对于城投担忧的关键之一;第三,城投债预期违约损失溢价渐起,1)2018年以来,低等级城投债预期违约损失溢价持续攀升,2)目前截点已经触及2015年以来新高,也表明近期低等级城投债信用利差走阔已转换至违约担忧的驱动。

综上来看,把握高等级短久期策略,“活下来”比探寻

Alpha更重要。城投债市场光怪陆离的现象本质是政策、再融资担忧和信用风险预期生成交互作用的结果。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表现已然凸显“信仰”价值的逐渐湮灭,这也意味着支持低等级城投债的定价体系或面临解构和重构的命运。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TF、T分化,推荐T合约正套】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上周,5年期国债期货现券表现强于期货,净基差上行,10年期国债期货现券表现强于期货,净基差下行,5年期国债期货贴水加深,

10年期国债期货升水加深,5年期主力合约IRR小幅下降,10年期主力合约IRR小幅上升;上周资金面宽松,周初债市情绪逐步转弱,直至周四受到降准落地的影响,债市小幅回暖;然而周五受到中美互征关税的影响,期债现券均大跌。周一,资金面很松,债市暖势延续;周二,资金面暴松,国债期货午后跳水收跌;周三,资金面持续暴松,国债期货弱势收跌;周四,受降准落地影响,债市小幅回暖,国债期货震荡收高;周五,资金面继续宽松,但受中美互征关税落地影响,国债期货跳水收跌,长端收益率明显上行。

期现策略:推荐T1809/1812

正套。上周T合约IRR上行,以主力合约活跃CTD(160017.IB)来看,IRR均在4%徘徊,部分老券IRR又达到了6%。并且现阶段10年期主力合约基差为负,处于升水状态,净基差处于低位区间,亦比较适合构建稽查策略,可以把握机会进行T合约正套,并且由于做陡曲线的力量的存在,可以预见T合约IRR短期内大概率会出现下行。

基差策略:推荐做多T1809基差。上周,5年期国债期货基差大幅上行,10年期小幅下降。目前,T合约净基差仍处于历史低位区间,依然为负。上周T合约IRR出现上升,已接近正套区间,净基差继续下行空间有限(若继续下行,则IRR过高引起正套,尤其在T合约上表现更为明显),且资金利率方面依旧较为宽松的情形下,净基差出现上升的概率较高,从而带动基差走扩。由于目前5年期国债期货已升水转贴水,其基差策略可以稍作等待。并且由于目前的T合约国债收益率水平在3.6%左右,距离3%很远,CTD集中在长久期债券上,直至交割日,若无新的可交割券加入,对于TF/T合约来说,CTD券的变化并不大,其转换期权价值也会较低,较难给基差变化带来影响。

跨品种策略:推荐短期择机做陡曲线,中期做平曲线。上周,债市情绪边际转强转弱,收益率曲线变陡,短端下降,长端抬升,国债期货活跃CTD现券利差走扩,目前在37bp左右。目前,海外与基本面因素影响债市情绪的主导因素,市场对货币政策预期的改变仍将推动曲线继续变陡,目前收益率曲线短端虽下降但依旧较高,因此短期仍可择机做陡曲线。然而中期来看,在“牛市陡峭化”完成形态修复后,长端利率将追随短端利率进行下行,因此中期可以做平曲线。目前多2手TF1809同时空1手T1809的价差为100.775。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可转债:建议关注科技类相关产业个券】

上周,中证转债指数周跌0.35%,上证指数周跌3.52%,创业板指周跌4.07%。

从股市表现来看,央行7月5日起正式实施定向降准,将释放流动性约7000亿元;中美贸易战正式开战,美国对34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25%关税,紧接着美国关税清单2000亿的可能性仍在,对出口构成巨大冲击;同时金融去杠杆对上市公司、地方政府平台等金融机构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加剧宏观经济不景气的预期。上证综指受到内外因素影响走弱,本周下跌3.52%。周一平开后,震荡下行,尾盘接近日低收至2775.56点;周二接近平开后,震荡下行,盘中最低跌至2722点,尾盘收至2786.89点;周三低开后,窄幅上行,其后跌幅不断扩大,收报2759.13点;周四接近平开后,震荡下行,尾盘接近日低收至2733.88点;周五低开后短暂上冲,承压下探至2691点后强劲反弹,本周尾盘收至2747.23点。深成指收跌至8911.34点,创业板指呈下跌态势,收至1541.31点。板块上看,国防军工、计算机、传媒板块表现较好,打板指数、操作系统国防化、乡村振兴指数概念板块表现较好,房地产、采掘、纺织服装板块领跌。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从转债表现来看,转债本周呈现下行态势,周一下行后周二小幅反弹,周三转而下行后,周四周五连续上行,整周收跌,个券涨跌互现。从板块上看,信息类个券万信转债表现出色。总的来说,本周万信转债(3.48%)、航电转债(2.75%)、17桐昆EB(2.51%)、顺昌转债(2.22%)、常熟转债(1.77%)领涨,而三一转债(-5.34%)、大族转债(-4.69%)、九州转债(-3.93%)、雨虹转债(-3.84%)、众信转债(-3.27%)领跌。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大部分转债转股溢价率位于10%-30%区间,转债平价位于80-90区间,债性和股性较为平均;17浙报EB、洪涛转债、15清控EB、17山高EB、16凤凰EB等转债转股溢价率高且转债平价低,债性极强;而康泰转债、万信转债、宝信转债、星源转债、17桐昆EB转股溢价率为极低甚至为负且转债平价高,股性极强。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新发转债:

本周发行2只新转债:博世转债和景旺转债,发行规模分别为4.3亿元、9.78亿元,转债期限均为6年,票面利率均为0.4%,初始转股价格分别为14.30元、50.01元,赎回价格均为108%,条件赎回条款均为30/15/130%,回售条款均为30/70%,而特别下修条款分别为30/15/90%、30/15/80%。(详见《博世转债申购定价分析》和《景旺转债申购定价分析》)

可转债策略:受正股市场影响,转债市场表现将持续分化,建议关注科技类的相关产业个券。近期工信部在2018中国云服务大会暨百万企业上云推进大会表示,鼓励支持行业云平台的建设,帮助企业提质增效,实现数字化转型。同时根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数据,第一季度阿里巴巴超过IBM成为全球第四大云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提供商,业务收入增长一倍多,达到6.99亿元。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计算和存储需求转移至云端,未来业务量将激增。在政策和产业的双驱动下,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相关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这些行业相关转债价格将上涨。

欢迎点击原文,关注招商固收研究报告平台。最走心的报告,就在这里!

「每周观点」商品价格将重估,“牛陡”之后是“牛平”

谢亚轩

86-755-83295524

[email protected]

S1090511030010

李豫泽(研究助理)

86-21-68407902

[email protected]

王菀婷(研究助理)

86-21-68407902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