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來的“牛平”:曲線在反映什麼預期?

等不來的“牛平”:曲線在反映什麼預期?

摘要

#本週策略:等不來的“牛平”:曲線在反映什麼預期?第一波“情緒”衝擊已過,市場關注重點逐步從疫情本身過渡到疫情的後續影響:

問題一:復工進度怎麼樣?到目前為止,復工進度尚不理想。一方面,勞動力尚未大規模返崗;另一方面,生產同步指標表現“疲弱”。1-2月數據“砸坑”概率不低。

問題二:曲線為何等不來“牛平”?理論上,開工狀態不佳對應未來預期惡化,收益率曲線走平,但上週期限利差非但沒有進行“均值回覆”,反而高位進一步走擴,主要隱含兩點預期。預期一:逆週期調節政策會加碼,即短期貨幣政策寬鬆的確定性高。預期二:

基本面會走出“V型填坑”走勢。“牛平”前提是“預期二”證偽:要等待“超預期”情形發生:①從“疫情拐點”到“經濟拐點”的時滯超預期,即對二季度數據亦產生衝擊;②疫情出現外溢,對外需形成附加傷害(“非典”時期,出口基本保持穩定)。

問題三:下一階段關注什麼?接下來應當關注“一致預期”的驗證:①從統計數據看,返崗高峰未至,需關注疫情在返程後是否有“二次發酵”的風險;②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的力度;③本輪從“疫情拐點”到“經濟拐點”的時滯有超預期可能,需通過高頻數據驗證。此外,還需關注兩個額外因素,股債“蹺蹺板”以及“蝗災”等突發因素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

總體上,事件衝擊下期限利差易出現“異常陡峭化”(如2008年金融危機及2015年“股災”),貨幣政策寬鬆兌現之前,短端“勝率”高,而基本面驗證需要事件,目前位置上長端利率博弈屬性增加,操作宜保持靈活。

#本週專題:如何看待地方債提前額度“二次”下達?本次地方債提前下達屬於“常規操作”。第一,一般債提前額度並不是應對突發事件的決定,而是在此前就已經部分或全部下達。第二,地方債提前額度總是按照60%上限(甚至突破)下達,2019年也是如此。因此,全年地方債總量或不會明顯擴張,後續仍需關注3月初“全國兩會”關於赤字率與地方債全年新增額度的決定。

目前來看,參考財政部相關發言“今年的財政赤字安排,已經考慮了不確定因素。”我們維持全年地方債總量6.2萬億的判斷,僅在節奏上進行一些調整:2020年一季度地方債發行或將近2萬億,高於去年同期1.4萬億。除1月已經發行7851億元之外,2-3月還將分別發行近3千億、9千億。

風險提示:疫情擴散超預期,政策刺激超預期

正文一、本週策略:等不來的“牛平”:曲線在反映什麼預期?

疫情形勢逐步緩和。上週,據國家衛健委數據,NCP疫情繼續呈現好轉態勢,全國(不含湖北)新增確診病例數量自2月9日略有反覆後,實現“六連降”;新增治癒病例在上週三(2月12日)起首次超過確診病例,隨後二者持續反向交叉,疫情初步出現“收斂”的跡象。第一波“情緒”衝擊已過。在此前的報告中我們提示(詳見“非常時期的債市:利率會下到多少?”):“若疫情在春節返程高峰過後得到有效控制,則行情可能以一次性補漲形式快速完成,幅度上在2.8%附近,第一個關鍵性的觀察時點在元宵節附近”。

短期看,上述“一次性補漲”行情已經兌現。長端利率在下探至2.8%一線後開始變得猶豫,上週資金更傾向於追逐確定性高的短端品種,長端利率不降反升,收益率曲線進一步“陡峭化”。

等不来的“牛平”:曲线在反映什么预期?
等不来的“牛平”:曲线在反映什么预期?

情緒釋放滯後,市場關注重點逐步從疫情本身過渡到疫情的後續影響,本文主要討論三個問題:①到目前為止,復工情況如何?②期限利差為何沒有“均值回覆”,反而繼續走擴?③下一階段關注什麼?

問題一:復工進度怎麼樣?

從“疫情底”到“經濟底”,這次不確定性更高。與2003年“非典”時期相比,本輪疫情在地域上影響範圍更廣。我們將各地按確診病例數劃分為:一類(病例數>1000)、二類(300~1000)、三類(100~300)、四類(0~100)、五類(0),分別假設施工停滯:60%、40%、20%、10%、0%。以地產施工為例,加權平均估計:本次疫情在短期內或導致施工停滯約30%,而前次不足20%。顯然,儘管疫情拐點似乎已至,但“疫情底”到“經濟底”的時滯存在更多的不確定性。

等不来的“牛平”:曲线在反映什么预期?等不来的“牛平”:曲线在反映什么预期?

到目前為止,復工進度尚不理想。在此前的報告中,我們對目前復工進度進行了詳細的梳理(詳見“復工進展如何?”),總體上,截至2月中旬,復工進度並不理想。勞動力尚未大規模返崗。由於NCP潛伏期較長,勞動力遷移後所需的“隔離期”也更長,理論上人口流動狀況對復工進度會有較好的“領先性”。我們觀察到,截至2月中旬,勞動力“輸入型”區域(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北京)人口遷入規模僅為去年同期的26.2%;“輸出型”區域(河南、湖南、安徽、江西、廣西)的數據相互驗證,節後人口遷出規模為去年同期的25.8%。換句話說,目前大規模的返城返崗仍未出現。

等不来的“牛平”:曲线在反映什么预期?
等不来的“牛平”:曲线在反映什么预期?

生產同步指標表現“疲弱”。返崗未至,生產自然乏力,目前觀察到:①截至2月中旬,6大集團日均耗煤尚未恢復,行業開工率普遍較低。②下游需求冷清。地產銷售稍有起色,不過力度很弱,成交面積僅為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土地成交也寥寥無幾。③大宗商品明顯下跌,原油同比下跌10-15%左右、有色同比下跌10%左右、螺紋鋼“穩態”打破。④建材價格相對穩定,好於去年同期,但主要是由於節前物資儲備不足,節後供給缺位背景下,供需兩弱的“均衡”。

等不来的“牛平”:曲线在反映什么预期?
等不来的“牛平”:曲线在反映什么预期?

1-2月數據“砸坑”概率不低。距離最近的驗證數據是2月PMI,我們測算,2月PMI數據若回落至49.3以下,則持續3個月的同比回暖趨勢終結,目前看,概率不小。此外,需要特別提示的是,受土地購置費下行疊加建安壓力,1-2月地產投資數據壓力較大(詳見“疫情衝擊後,再看地產數據的‘驚險一躍’”)。問題二:曲線為何等不來“牛平”?期限利差“高位走擴”,市場在反映什麼預期?

覆盤歷史數據,2010年以後期限利差中樞水平經歷過一次“換檔”,從早先100bp以上的均值降至60bp附近,此後大部分時間段裡,期限利差在30-90bp的區間內運動。疫情衝擊前,收益率曲線已經呈現明顯的“陡峭化”特徵,節後長端利率雖然快速下行,但是短端亦進一步下探,期限利差僅有短暫壓縮。理論上,開工狀態不佳應該對應未來預期惡化,收益率曲線走平,但上週期限利差非但沒有進行“均值回覆”,反而進一步走擴,主要隱含兩點預期。預期一:逆週期調節政策會加碼,即短期貨幣政策寬鬆的確定性高。預期二:基本面會走出“V型填坑”走勢。事實上,不僅僅是債券市場,商品市場走勢也隱含了類似預期,可以看到,國內主要商品價格遠期也處在較高分位數之上。

等不来的“牛平”:曲线在反映什么预期?
等不来的“牛平”:曲线在反映什么预期?

“極端事件衝擊”容易觸發極端期限利差。從歷史上看,期限利差突破正常水平,進入“極端陡峭化”區間多是出現在貨幣政策寬鬆週期中,即更多以“牛陡”的形式出現。同時,意外衝擊往往導致曲線呈現極其“陡峭”的形態,例如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和2015年“股災”衝擊。NCP疫情的影響與上述兩次衝擊類似,從這個角度看,期限利差高位走擴,似乎是對超常規“逆週期調節”政策的預期。

等不来的“牛平”:曲线在反映什么预期?

“牛平”要靠“預期二”證偽。考慮到政策已經開始向“經濟端”傾斜,因此短期高頻數據在方向上進入回暖過程的概率較大,逆週期刺激之下,金融數據也可能保持強勢,加之疫情發生前基本面原本處於“弱復甦”過程中,“預期二”證偽需要我們此前提示的兩種“超預期”情形發生(詳見“非常時期的債市:利率會下到多少?”):①從“疫情拐點”到“經濟拐點”的時滯超預期,即對二季度數據亦產生衝擊;②疫情出現外溢,對外需形成附加傷害(“非典”時期,出口基本保持穩定)。

問題三:下一階段關注什麼?市場已經定價了哪些信息?如前所述,現階段市場走勢基本反映了以下幾點預期:①疫情本身拐點已經出現,接下來將呈現“收斂”狀態;②短期貨幣政策將進一步放鬆;③基本面在一季度“砸坑”後,會出現“V型填坑”反彈。下一階段關注什麼?相應地,接下來應當關注上述“一致預期”的驗證:①從統計數據看,返崗高峰未至,需關注疫情在返程後是否有“二次發酵”的風險;②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的力度;③本輪從“疫情拐點”到“經濟拐點”的時滯有超預期可能,需通過高頻數據驗證。

此外,還需關注兩個額外因素:其一,年初以來,股債“蹺蹺板”特徵明顯,由於權益資產“想象空間”更大且政策暖風不斷,風險偏好回升可能對長端利率形成干擾。其二,通脹因素短期已經退居“次要矛盾”,但“蝗災”等突發因素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仍應繼續跟蹤。

等不来的“牛平”:曲线在反映什么预期?等不来的“牛平”:曲线在反映什么预期?

總體上,就短期而言,我們認為逆週期調節政策加碼尚在初期,確定性較高,短端品種可能仍會保持強勢,期限利差高位走擴是一個信號:“極端”逆週期調節往往會對應“極端”期限利差(例如2008年金融危機和2015年“股災”);而證偽基本面“V型填坑”走勢需要時間,長端利率的博弈屬性會增加,操作上宜保持靈活。

二、本週專題:如何看待地方債提前額度“二次”下達?

財政部網站2月11日顯示,近期財政部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地方債務限額8480億元,其中一般債5580億元、專項債2900億元。加上此前提前下達的專項債1萬億元,共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地方債務限額18480億元。由此,引發一些投資者關於財政政策是否會進一步加碼的猜想。

直觀上,這種猜想具有一定合理性。原先,從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容來看,財政方面增加了“提質增效”與“結構調整”,刪去了“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從今年初的財政部門座談會議來看,強調“從嚴從緊管好財政支出”,堅持“以收定支”,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也相匹配。可以看出來,2020年財政政策並無明顯擴張之義。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一季度經濟造成較大沖擊。考慮到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為實現2020年GDP較2010年“翻一番”的經濟目標,逆週期調節力度或將加大。此時,財政部再度提前下達地方債額度,難免引發相關猜想。

不過,我們傾向於認為本次地方債提前下達屬於“常規操作”。

第一,一般債提前額度在此前已經部分或全部下達。1月份,雲南、安徽、湖南、廣東等11個省市已經有新增一般債券成功發行,規模合計702.4億元。以廣西為例,其財政廳網站稱“於1月4日收到財政部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一般債務限額211億元”。此外,財政部在1月21日稱,“根據各地上報的發行計劃,1月份計劃發行地方債券8617億元,完成提前下達新增額度的55%”——按照這一比例計算,5580億元一般債提前額度可能在彼時就已經下達。也就是說,本次追加的一般債額度並不是應對突發事件的決定,而是在此前就已經部分或全部下達。

第二,地方債提前額度總是按照60%上限(甚至突破)下達。2018年底,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當年新增地方債務限額的60%以內,提前下達下一年度新增地方債務額度(包括一般債務和專項債務)”。按此規定,2019年提前下達1.39萬億,占上一年度新增額度(1.89萬億)的64%;2020年提前下達1.848萬億,占上一年度新增額度(2.08萬億)的60%。也就是說,按照上限下達地方債提前額度不是特例,而是慣例。

等不来的“牛平”:曲线在反映什么预期?等不来的“牛平”:曲线在反映什么预期?

因此,全年地方債總量或不會明顯擴張。綜上所述,本次地方債提前下達無法構成財政政策進一步加碼的直接依據。後續仍需關注3月初“全國兩會”關於赤字率與地方債全年新增額度的決定。 目前來看,參考2月7日財政部相關發言“今年的財政赤字安排,已經考慮了不確定因素。從目前情況判斷,疫情防控支出是有保障的,對財政預算影響也較為有限,有信心完成今年各項財政指標。”我們維持全年地方債總量的判斷(詳見《2020年利率債供給壓力有多大?20191212》),僅在節奏上進行一些調整:

第一,總量上,2020年地方債或發行6.2萬億(同比多增約1.8萬億),到期2.1萬億,淨融資4.1萬億。

具體地,①新增一般債券1萬億。新增一般債券受地方財政赤字約束,預計2020年赤字率維持在2.8%,則赤字總規模3萬億,中央與地方分別為2萬億、1萬億。②新增專項債券3.2萬億。過去三年額度分別為0.8、1.35、2.15萬億,佔實際GDP比重分別為1.0%、1.6%、2.4%。假設2020年實際GDP增速5.9%,佔比提高至3.4%,則新增專項債券3.2萬億。③再融資與置換債券2萬億。2020年地方債到期壓力較大,到期量從前一年13,152億元上升至20,472億元,按照90%再融資比例(參考2019年),需要再融資約1.85萬億,加之可能還有少量置換債券發行。

等不来的“牛平”:曲线在反映什么预期?等不来的“牛平”:曲线在反映什么预期?

第二,節奏上,2020年一季度地方債發行近2萬億,除1月已經發行7851億元之外,2-3月還將分別發行近3千億、9千億。

2月已經過半,僅有北京市在2月10日發行地方債692億元。另外加上廣東、湖北、湖南、山西、海南、貴州、江西7個省份計劃在月內發行的地方債973.3億元,合計1665.3億元。這一水平低於1月7850.6億元,也低於去年同期3642億元。

一方面,與春節假期延長有關;另一方面,可能受限於地方債提前額度不足,1月專項債發行規模已經超過1萬億的七成。因此,節後追加提前額度,有利於加快2月下旬的發行進度,以保證全國兩會之前地方債發行的連貫性。預計2月、3月還將分別發行近3千億、9千億,一季度合計發行近2萬億,完成提前下達額度的發行任務。

等不来的“牛平”:曲线在反映什么预期?
等不来的“牛平”:曲线在反映什么预期?

本微信號推送內容僅供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招商證券”)客戶參考,其他的任何讀者在訂閱本微信號前,請自行評估接收相關推送內容的適當性,招商證券不會因訂閱本微信號的行為或者收到、閱讀本微信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客戶。

完整的投資觀點應以招商證券研究所發佈的完整報告為準。完整報告所載資料的來源及觀點的出處皆被招商證券認為可靠,但招商證券不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證,報告內容亦僅供參考。

在任何情況下,本微信號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除非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在任何情況下招商證券不對因使用本微信號的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讀者不應以本微信號推送內容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本微信號推送內容做出決策。

本微信號推送內容僅反映招商證券研究人員於發出完整報告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號及其推送內容的版權歸招商證券所有,招商證券對本微信號及其推送內容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未經招商證券事先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刊登、轉載和引用,否則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後果及法律責任由私自翻版、複製、刊登、轉載和引用者承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