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点赞休闲农业: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报告出炉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我国目前大力推进的新型发展方式,也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发改委点赞休闲农业: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报告出炉

自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至今,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相关的决策部署、配套政策、试点实践不断涌现,融合发展的形势大好。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年度报告(2017年)》,总结了各地在模式创新、主体培育、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和显著成效。

《年度报告》指出,2017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工作力度持续加大。

通过拓宽投融资渠道,西藏自治区设立了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基金,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扶持各地发展乡村文化旅游;

通过强化用地保障,上海市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设施布局规划用地试点项目,探索农用地复合利用;

通过加强新产业新业态政策支持,

发布《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行动》;

通过积极开展试点示范,2017年确定了首批148个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创建了60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财政部安排资金8.3亿元支持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国家旅游局创建了100家“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组织认定了10家“中国优秀乡村旅游目的地”。

《年度报告》指出,2017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继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程、丰富融合内容、提升融合质量的同时,着重围绕农民持续增收、农民就业创业、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等方面聚焦发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农村产业融合主体不断涌现,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大幅增加,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档升级,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农民增收与就业渠道日益多元,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明显等方面。

谁成为农村产业融合主力?

******

农村产业融合主体不断涌现。目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主体已实现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从单纯生产到综合带动、从收益独占到利润共享的转变,展现出较强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进入到成长成型的蓬勃发展期。

根据《年度报告》,我国培育发展了一大批基础作用大、引领示范好、服务能力强、利益联结紧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融合主体。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主体超过300万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人,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22.7万家,已服务3600多万农户。

哪种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更好?

******

《年度报告》提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式,突出了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导向;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业生产、加工、物流、仓储、营销链式发展;引导了更多的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推动了产城融合发展。

不断拓展的农牧结合、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网购电商、乡村养生养老等领域,成为农民就业创业的巨大平台和重要载体。2017年,全国返乡创业人员超过740万,其中返乡农民工占72.5%;全国从事休闲农业的人员达到900万,带动了700万户农民从中受益。返乡下乡创业人员中82%以上创办的都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类项目,广泛涵盖特色种养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

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已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和新动能的重要来源。在具体发展形式上,《年度报告》“点名表扬”了以下两种。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度报告》的评价是: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教育、康养等深度融合形成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呈现出主体多元化、业态多样化、设施现代化、服务规范化和发展集聚化态势。

各地的好经验是:1.打造集自然、风情、历史、人文等于一体的“可游、可养、可居、可业”的乡村景观综合体和田园实践馆;2.推出休闲农业示范县、美丽休闲乡村和经典旅游线等地方知名品牌。

而这个市场也的确巨大,2017年的经营收入比2014年翻了一倍。

发改委点赞休闲农业: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报告出炉

农村电子商务

《年度报告》显示,农村电子商务势头勃发,迅速覆盖广大的县、乡、村,显现出较高的业态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2017年的零售额是2014年的近7倍!

发改委点赞休闲农业: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报告出炉

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档升级。2017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2448.8亿元,同比增长39.1%;农村网店达到985.6万家,同比增长20.7%,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人。

农户在产业融合发展中获利方式?

******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年度报告》予以肯定的方式是:农民跨界增收、跨域获利。

目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从相对狭窄的农业领域向更为宽广的二三产业领域持续拓展,从农业生产单环节向全产业链持续拓展,从农业内部向农业外部持续拓展,“获农金、收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的格局基本形成。

不断拓展的农牧结合、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网购电商、乡村养生养老等领域,成为农民就业创业的巨大平台和重要载体。

返乡下乡创业人员中82%以上创办的都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类项目,广泛涵盖特色种养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

例如,2016年山东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户户均增收2680元,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40%;新疆昭苏县通过实施特色马产业融合发展,农牧民人均马产业收入1920元。

另外,优质安全农产品在产业融合发展中机会最好。据《年度报告》显示,一年来,借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地特别是主产区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规模化持续发展。特别是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线上特产馆、品牌店、专销区加快建设、持续扩张,推动了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的落地。

农企和农户如何“分钱”?

******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不可避免要涉及多方主体。其中,农业企业带动农民共同发展,是一种重要方式。企业和农民如何分配好收益?

《年度报告》提到了几种形式——“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固定租金+企业就业+农民养老金”、“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返利分红”等。

例如,湖北省金秋农业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每亩800元流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每年每亩3000元劳务工资返聘农民,流转土地在核算成本后红利五五分配,每年4000元以上,农民每年亩均保底收入达到7800元。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如何助推脱贫攻坚?

******

据《年度报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根本上找到了产业扶贫、产业脱贫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有效开发和利用了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特色优势,“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奠定了贫困地区产业兴旺的基础。

截至2017年10月底,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帮助建设的2万个扶贫车间,带动了14.9万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

截至2017年底,全国756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国家级贫困县占比达66%,带动近30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依托电商实现增收。

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严鹏程指出,同时也需要看到,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向加速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比如协同推进机制尚不健全,中央和地方之间、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仍有待加强;

要素瓶颈制约仍较突出,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关键要素支撑仍不到位,融资难、融资贵、用地难、人才缺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紧密,农户不能充分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产业融合发展层次仍然不高,不少农村产业融合企业数量小而散,农产品加工深度不足,产品质量和档次有待提高,产品品牌竞争力不强。

发改委点赞休闲农业: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报告出炉

中国农业新闻网粉丝突破50万。

一篇文章阅读量突破三百三十万的网站

发改委点赞休闲农业: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报告出炉

中国农业新闻网介绍: 中国农业新闻网是全国唯一一家具有中国农业新闻网合法名称的农业专业网站。 中国农业新闻网十分重视网站保护,中国农业新闻网.中国、中国农业新闻网.com、中国农业新闻网.cn、农业新闻网.中国、农业新闻网.com、农业新闻网.cn、农业新闻.中国、农业新闻.com、农业新闻.cn等都属于我们公司。对中国农业新闻网进行了很好地保护,使那些假冒中国农业新闻网的网站无地自容。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中国农业新闻网又理所当然拥有了中国农业新闻网腾讯公众号,中国农业新闻网百度直达号,百家号以及各主要网站微博,以及百度、360、搜狗、必应、知乎等注册用户均属于中国农业新闻网。头条号中的“农业新闻”即是中国农业新闻网倾心打造的,便于搜索和关注的头条号。

谁有思想,谁有发展思路,谁能让企业腾飞,谁就会拥有未来。我们在农业互联网行业辛勤耕耘近二十年,我们拥有含金量十足的国家发明专利,国家科技创新立项,以及未来农业互联网的发展思路。中国农业新闻网的成立(包括对所有域名的保护)足以证明我们的前瞻,中国农业新闻网不靠收取费用运营到今天就足以证明我们的实力。2018是农业互联网腾飞的一年,农业文化产业网络媒体还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上市,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们正在行动~!

目前国家处于和谐共赢,共同发展的大时代。谁都知道依靠强权,单打独斗不可能拥有未来。希望有意合作、共谋发展的有识之士,拿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具体方案,共同把中国农业新闻网办好,为我国农业发展出力,为我国农业互联网发展出力。

发改委点赞休闲农业: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报告出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