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影笔记|幸福的面包与一地鸡毛的辣酱油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面包,是有面包可以吃。幸福不是别人打上柔光之后展示给你、灌输给你的画面。这一切需要观者自行去领悟,猪排饭配哪种酱汁,得自己尝了才知道。

食影笔记|幸福的面包与一地鸡毛的辣酱油

《幸福的面包》,琳琅满目的面包

文|史莱克

如果不是在书店看到一本《法国面包宝典》,我不会想起已经在硬盘里躺了很久的日本电影《幸福的面包》;如果不是看了《幸福的面包》里强拗的幸福,我不会选择另一部同样来自日本的《父亲与伊藤先生》以抗衡这种低落感,却看得心满意足。这个链条完美解释了什么叫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食影笔记|幸福的面包与一地鸡毛的辣酱油

理绘与水缟对坐而食

来自东京的理绘与出生于札幌的水缟定居在北海道月浦一个毗邻湖泊的小山丘上,经营一家名叫Máni的面包咖啡店。他们分工明确,男做面包,女冲咖啡。来来往往的顾客各有伤心事,小女孩思念离去的母亲,与父亲关系生疏;病入膏肓的老妇人与先生年轻时在此地相遇,而今故地重游,却疑似想要自杀;被男友甩了的少女,原本的目的地是冲绳,却在这里找到了Mr. Right。他们此前的郁闷、感伤均在面包与咖啡的香气中得到了释放。

从“面相”上看,《幸福的面包》这种电影不可能不好看,有北海道的无敌美景,无限透明的蓝天,无边无界的海洋,洁白至极的雪,芳草碧连天的草地,新鲜出炉的各种法式面包,香浓的手冲咖啡,一切都是那么美不胜收,最典型的田园牧歌,但却像风光糖水片一样,虚有其表,缺少《小森林》那种乡间生活的踏实与笃定。女主角脸上总是堆着硬挤出来的微笑,且镜头一再地捕捉、放大、定格这种强颜欢笑,更加剧了尴尬。

食影笔记|幸福的面包与一地鸡毛的辣酱油

《父亲与伊藤先生》,吃猪排饭到底要配什么酱汁

相比之下,《父亲与伊藤先生》上上下下的颜值要低很多,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始终是一地鸡毛,不过日本这种家庭片就是能让人看得深有代入感。男主角伊藤54岁,丑且离过一次婚,女主角阿彩虽然要比他小20岁,但在世人眼中,一个只在超市打工、没有结婚的34岁女子也绝不是什么出色人才。现在,二人的同居生活中突然多了一位不速之客——阿彩74岁的

老父亲,因为与儿子、儿媳妇生活得不太愉快,被强行送到了这里。

从前做过教师的老父亲不苟言笑,是典型的东方式严父,往往固执得毫无道理。在他眼中,柿子是不应该花钱买的,要去树上摘;猪排饭不应该配日式的中浓酱油,“文明人要蘸辣酱汁”,但他其实连“辣”字的发音都错了。可想而知,老父亲与儿子、女儿的关系都不好,却也并非势同水火,因为那样反倒简单了,所以他住下来别扭,走又无处可走。

日复一日的相处中,父亲与伊藤倒是颇有一些共同语言和爱好,但他终于还是离家出走了,唯一的归宿是老家那所危房。这样琐碎的家庭矛盾一层一层铺开,再一个结一个结地解开,情侣之间、父女之间、兄妹之间在情感上的试探、进退与取舍,似烛光般幽微而动人。

食影笔记|幸福的面包与一地鸡毛的辣酱油

月夜下的咖啡馆

《幸福的面包》的结尾,因为无意中帮助了这么多人,女主角也终于释怀了——原本她对搬到乡下生活并不是全然接受的,所以我原谅了她那虚伪的笑。

《父亲与伊藤先生》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结局。老父亲终于做了决定,余生要在养老院里度过,只是这样一来,就没法把积蓄留给儿女了。送别他之后,伊藤却对阿彩说,“我是不会逃避的”,并重复了一次。阿彩的眼泪落下来,转身去追已经走远的老父亲……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面包,是有面包可以吃。幸福是负面的情绪有出口可以宣泄,幸福是一种能力,面对生活给出的难题,仍有充沛的爱与谅解,给自己,给他人。幸福不是别人打上柔光之后展示给你、灌输给你的画面。这一切需要观者自行去领悟,猪排饭配哪种酱汁,得自己尝了才知道。(图片来源于电影截图)

★ 以上内容节选自《中国烹饪》2018年5月刊,欢迎转发到你的朋友圈。本微信号所有内容未经授权,谢绝转载,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提前沟通,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

作者往期文章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全文)

食影笔记|幸福的面包与一地鸡毛的辣酱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