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增持世界鋰鹽巨頭股份 川企最大海外併購進行時

深閱讀

很多人都以為天齊鋰業董事長蔣衛平放棄了。

去年4月,四川上市公司天齊鋰業發佈公告,擇機出售SQM(智利礦業化工)2.1%股權,意味著對SQM公司的國際收購終止。時隔一年多,蔣衛平再次出手。6月22日,股東大會審議通過購買議案,天齊鋰業擬出資40.66億美元(約合259億元人民幣),收購SQM公司的23.77%股權。

市值排名全球第四的天齊鋰業,再次發起對市值全球第一的鋰業巨頭SQM的股權收購。四川企業最大海外併購案,正在上演。□本報記者李欣憶

1

波折

對SQM公司的收購,去年鎩羽而歸今年捲土重來,既在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2017年,天齊鋰業對SQM公司的收購鎩羽而歸。之後,一向低調的蔣衛平有些許改變。

在一次股東大會上,有股東向總經理發問,質疑大規模國際併購會攤薄上市公司利潤,蔣衛平主動拿起話筒回應:“我是最大的股東,如果說攤薄利潤,損失最大的是我。”股東們會心一笑。“有時候需要一些幽默來化解難題。”蔣衛平說。

天齊鋰業的員工表示,天齊鋰業一直在為國際化努力,不管董事長還是員工。

再次發起對SQM公司的收購,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是因為天齊鋰業已經有過一次未獲成功的收購。第一次對SQM公司發起收購,天齊鋰業被挖了一個坑。蔣衛平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時SQM公司股東Pampa只想引入資金,天齊鋰業針鋒相對,先在市場上購買了SQM公司2.1%的B類股權,按照智利相關法律和SQM公司章程享有投票表決權,並計劃通過“競購股權+購買股票和期權”的方式來執行股權收購。整個計劃環環相扣,打破了SQM公司的原定計劃,Pampa 最終決定終止出售股權,天齊鋰業只能放棄。

收購未果,天齊鋰業並未死心,也在情理之中。SQM公司的資源稟賦超強,是全球最大的碳酸鋰生產商,擁有阿塔卡瑪鹽湖。智利SQM公司、美國雅寶公司、美國FMC公司掌握了全球80%的滷水鋰鹽,其中,SQM公司控制的阿塔卡瑪鹽湖含鋰濃度最高、儲量最大、開採條件最成熟。

覬覦這坨“肥肉”的不只天齊鋰業。相關報道顯示,澳洲礦業巨頭力拓、加拿大Wealth Minerals公司、中國金沙江資本,甚至特斯拉都有參與收購的意願。

天齊鋰業公佈的收購方案是,擬以65美元/股的價格,以現金方式購買SQM公司62,556,568股A類股(約佔SQM公司總股本的23.77%)。購買完成後,加上天齊鋰業現已持有的2.1%B類股,天齊鋰業合計持有SQM公司的股權比例約為25.86%。如果完成股權收購,這將刷新四川上市公司海外併購案的資金規模。加上之前控股澳洲泰利森的鋰礦資源,天齊鋰業將獲得更多元化的收益,抗風險能力增強。

2

緣起

屢次發起收購,一直在做一件事:通過一次次收購控制資源,獲得更多的主動權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部門負責人透露,天齊鋰業是四川“走出去”發展最好的企業之一,其發展壯大,正是通過一次次收購而獲得更多的主動權。

最初,天齊鋰業處於產業鏈的中游,是鋰鹽加工企業。8年前,天齊鋰業登陸深交所,所有收入都來自於鋰鹽。但是,上游鋰礦資源的壟斷卡住天齊鋰業的脖子,中國市場80%的鋰精礦,都由澳大利亞泰利森公司進口。天齊鋰業的鋰輝石原料,也都由泰利森提供。2011年—2012年,掌控資源的泰利森一次又一次提價,天齊鋰業受制於人。

2012年8月23日,美國鋰業巨頭洛克伍德發佈公告,擬以7.2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泰利森100%股權。彼時的天齊鋰業,做出一個極為大膽的決策——搶先收購泰利森,而當時,天齊鋰業的總資產只有不到12億元。

2014年,成功“蛇吞象”收購泰利森,佈局上游核心資源領域後,天齊鋰業乘勝追擊。

同一年,天齊鋰業收購西藏礦業持有的扎布耶鋰業20%股權,佈局鹽湖滷水資源。

2015年,天齊鋰業耗資收購銀河鋰業國際100%股權,獲得亞洲第一條全自動碳酸鋰生產線,增加1.7萬噸碳酸鋰產能,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鋰鹽生產企業。

目前,天齊鋰業旗下有射洪和張家港兩個生產基地,鋰鹽產能3.4萬噸,其中氫氧化鋰產能5000噸,碳酸鋰產能2.9萬噸,另有金屬鋰產能600噸,居全國第一。

梳理天齊鋰業的發展歷程,它其實一直在做一件事:控制資源。隨著天齊鋰業向上遊資源佈局、鋰鹽產能提升,其業績飛速增長,天齊鋰業2017年財報顯示,各項業績數據均創下歷史新高。

3

風險

收購併非坦途,一個從縣城起步的民企要走國際化道路,未來面臨諸多挑戰

此次收購SQM公司,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和風險。

首當其衝的是資金問題。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天齊鋰業總資產近180億元,而收購需要259億元鉅額資金,超出自身資產近80億元。

天齊鋰業發佈公告稱,收購的資金由企業自有資金、境外籌集資金和併購銀團貸款三部分組成。通過借款先收購完成後,後續的償還資金,將通過在香港IPO上市發行H股股票融資解決。但本次交易涉及金額較大,存在因交易支付款項不能及時、足額到位的資金籌措風險,從而可能導致交易失敗。

還有法律上的風險。SQM公司同時在智利和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涉及多個國家的政策與法律法規,且需取得有關部門許可或備案,通過相關國家的反壟斷機構審查。

業績增速放緩也是風險之一。鉅額貸款之後,公司的負債和財務費用短期內將顯著增加。若未能通過合理的股權融資等措施優化財務結構,將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影響。

還有市場競爭加劇的隱憂。新能源汽車行業處於快速發展的上升週期內,日趨激烈,上游基礎材料不乏新進入者。隨著競爭對手不斷加大投資力度,鋰化工企業擴產以及市場新進入者增加,競爭加劇可能導致公司出現產品價格下跌、市場佔有率及毛利率下降的風險,從而影響公司業績增速。

技術革命是潛在的危機。一旦出現新材料突破,鋰電池需求減弱,對天齊鋰業來說可能是致命的。但蔣衛平回應,智能穿戴、無人機等新興電子設備對鋰電池的需求快速增長,未來的市場空間還很大,“目前尚未有一種成熟的技術對鋰電造成實質性的商業影響,預計10年以內出現能替代鋰電池產品的可能性較小。”

此外,蔣衛平曾公開表示,國際化是目前天齊鋰業最大的挑戰。天齊鋰業的主要競爭對手在國外,把一個從縣城起步的民營企業打造成國際化大公司,憑藉的不僅是盈利能力和市場佔有率。近年來,天齊鋰業通過收購和自建等方式快速擴張,在文化背景、法規體制、人才儲備、統籌管理、資源整合、市場開拓等方面都臨著更大的挑戰,亟須構建一整套更加科學合理的對境內外公司進行管控的機制。

4

破局

海外收購日益艱難,鋰產業欲擺脫依賴國外原料的尷尬,應佈局開發國內鋰礦資源

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市場對於鋰電池需求的井噴式增長,鋰價一路走高。為保證優質鋰礦供應充足,和天齊鋰業一樣,國內多個鋰電池上游企業都把目光轉向國外鋰礦資源,走上收購或投資入股之路,佈局上游原料領域。但全球鋰礦資源爭奪愈趨激烈,在當前海外收購日益艱難的情況下,鋰電上游企業原料供應還有哪些破局的辦法?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告訴記者,我國的鋰資源儲量非常豐富,僅按2016年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中國金屬鋰資源量510萬噸,儲量320萬噸,鋰資源儲量居世界第二位,“從目前的消費量來看,中國鋰資源可以支撐幾十年、上百年。”

但與豐富的儲量相背離的是,目前,國產鹽湖鋰年產量僅一萬多噸,我國鋰資源對外依存度超過85%。對此,四川省地質調查院副總工程師付小方認為,“進口比重高的主要原因是開發利用不足。”

相關專家建議,應重點開採滷水型鋰資源(含特種鹽湖及地下滷水資源),加強西藏、四川、重慶等地的滷水型鋰資源勘查。東西部聯手,打造我國的鋰產業戰略聯盟,擺脫我國鋰產業依靠國外原料的局面,避免受制於人。

川企已經開始佈局。能投鋰業董事長鄧自平告訴記者,四川能投集團通過組建鋰業公司,擁有亞洲最大單體鋰輝石礦——阿壩州李家溝鋰輝石礦的礦權,打通了鋰電池上游資源開發通道;集團還通過併購鼎盛鋰業、建年產1萬噸的鋰鹽項目,為動力電池生產提供可靠的原料保障。此外,能投集團旗下的華鼎國聯動力電池產業化基地項目已開始建設,項目總投資100億元,預計在2021年全部建設完成,屆時將建成年產100億瓦時動力電池和年產5萬噸電池材料的生產基地。

雅化集團總裁高欣表示,雅化鋰業(雅安)有限公司計劃新增4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產能,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計劃2018年底建成投產,二期計劃2019年底建成投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